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代报刊的出现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提供了与古代文学截然不同的媒介与载体,直接影响了现代文学的形态性质、文体类型和审美特征。以贵州出现最早的《黔报》、《贵州公报》等近代报纸为考察对象,从“文学场”的生成角度,探讨在由报刊开拓的文化语境中贵州现代文学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最早由中国古代文学专家开创,近三十年来文艺学家在这个领域里声音日渐响亮,与古代文学专家的研究相互配合、相互渗透。文艺学家力图通过对古代文论的阐释,揭示文学艺术的一般规律,为建构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体系寻求思想资源。文艺学家研究古代文论,应力戒脱离古人的文本和语境,强人证己,力戒比附西方文论,游谈无根。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不应停留在词语和口号,关键是从当代的文学实际出发,以解释、解决文学发展中的问题为目的。  相似文献   

3.
这些年以来,笔者对我国现代文学进行了深入性研究,也将相关的文学现象开展了理论性的探索,通过当代传播媒体层面来分析我国现代文学,不单单将报纸书籍当作研究载体,同时也将文学本体拿来探索。为此,此研究能够推动现代文学探究模式、现代文学理念等方面的发展与完善,构建一个新型的探究局面,以此能够增加我们对现代文学的理解深度,基于文学史研究模式总结了现代"大文学"的探索思路,同时开展实践研究,并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必修课。该课程的重要性,不仅仅表现在其总课时以及总学分数量居于各门专业课程之首,更为重要的是,它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的精粹。它要为现代文学、当代文学、文学概论、美学等课程提供文学资源与思想资源,为古代汉语课程提供语言材料,并且  相似文献   

5.
无论主观愿望如何,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蔓延,人们其实已置身于后现代语境之中。在后现代语境下,凸显与张扬的是解构中心、消除规范,打破一种维系语言解构、社会现实解构和知识解构的统一性的普遍逻辑的封闭系统。具体到文学研究,后现代语境提供了一种迥异于传统批判理论的后现代文化,它为文学的阐释与解说提供了多元的言说空间。本期推出“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这组笔谈,旨在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在后现代语境下的研究状况进行一次梳理,在多元的阐释空间中走进中国现代文学,同时也期许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有所启发与反省。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无论主观愿望如何,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蔓延,人们其实已王身于后现代语境之中.在后现代语境下,凸显与张扬的是解构中心、消除规范,打破一种维系语言解构、社会现实解构和知识解构的统一性的普遍逻辑的封闭系统.具体到文学研究,后现代语境提供了一种迥异于传统批判理论的后现代文化,它为文学的阐释与解说提供了多元的言说空间.本期推出"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这组笔谈,旨在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在后现代语境下的研究状况进行一次梳理,在多元的阐释空间中走进中国现代文学,同时也期许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有所启发与反省.  相似文献   

7.
进行我国现代文学发展历史的分析需要回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当时我国的现代文学是作为一个独立学科逐渐建立的。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很多人都怀疑其独立性,因为其更像是附属学科。当时社会背景下的现代文学的确是新兴学科,和我国传统古代文学发展性质的差异是比较大的。也正是因为如此,现代文学扮演着独特的历史地位,它见证了我国传统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转型。目前来看,现代文学历史不仅仅是我国特色的人文学科,更是生命力强盛的人文学科。  相似文献   

8.
刘跃进是当代著名的汉魏六朝文学研究专家,其学术兴趣主要集中在文献资料整理与考订方面。从作家梦到学者梦、从现代文学到古代文学、从古代文学到古典文献学、从文献研究到理论思索,长期孜孜不倦的追求,刘跃进练就了良好的文学感悟能力。在汉魏六朝文学与文献研究领域,他不断转换思路诠释文学理念,注重研究方法的突破与转变,取得了学术界公认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初,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文学发生了重大的历史性变革,中国文学跳跃式地完成了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变,使中国文学的面貌从语言形式到文学观念都骤然改观。特别是语言形式从文言到白话的巨变,使现代文学在直观上与古代文学截然不同,看上去同古代文学似乎没有了直接的传承关系。于是古典文学的研究与现代文学的研究和创作实践便显得井水不犯河水,互不相干。而社会观念、文学观念的巨大差异,进一步加剧了古典与现代之间的隔阂,彼此间似乎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面对炽热躁动、起伏波折的现代文坛和动荡多变、沸沸扬扬的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初,具有现代学术意义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和具有现代学科意义的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相伴而生。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体系是随着中国文学史学科体系的定型而确立的,它们的基础都来自于传统文学观念的现代转换。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不仅接受了西方现代文学观念,采纳了西方价值标准和研究方法,而且使用了一整套西方权力话语,形成了不同于传统学术研究的新格局。其积极意义是促成了中国文学观念的现代转型,使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与现代学术接轨。其消极影响是抹煞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事实上存在的差异,忽视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现象的研究,把中国古代文学作为印证西方文学思想的材料,丧失了与西方文学平等对话的权力。21世纪将是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将摆脱一切向西方看齐的民族自卑心理,以我为本,转换观念,重新确立中国古代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文学领域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在女性主义运动的催生下产生和发展的,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转变,文学评论不断发展,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也发生了阶段性变化。本文在分析外国文学作品中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变化的基础上,以典型的文学作品为例,探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进而对外国文学作品中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从比较文学的观念出发改革外国文学课程,有助于达到本科与硕士两个阶段专业知识的自然衔接,有助于增强课程本身的时代性与学术性,以解决目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译本介绍、借鉴比较文学研究成果、更新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教学探索,可以提升文学史课的理论性,培养学生的世界文学眼光。  相似文献   

13.
延安文学是在左翼文学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它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为界分为前后期.后期延安文学在“工农兵”方向的规范下对左翼文学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塑:塑造了具有主体性的新农民形象,确立了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权威,把知识分子纳入体制管理内.这种重塑既是延安特殊的战时社会环境的要求,也是强大政权力量干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通过对新文学的开创者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作家借鉴西方现代主义的创作理论和技巧的分析,总结了外来文化与民族本土文化相融合的历史经验。指出了任何一种外来文化只有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才能得到真正的成熟与发展这一艺术规律。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文学的出现和勃兴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方兴未艾的网络文学具有自身的特质.不同于传统文学的神性主导品格,网络文学更多地具有物性、世俗性的特征,显示出了空前的民主性;网络文学显示出了鲜明的“超文本性“;当前的网络文学在题材内容、物质载体、思维方式、创作态度和审美趣味等许多方面同传统文学有很大的差别;网络文学作品的物化过程体现出“机械复制时代艺术生产“的显著特征,有别于传统文学的诗性--仪式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文学理论把自己的研究对象认定为“文学”或“文学现象”,近年来有学者提出“文学活动论”,认为文学理论 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文学活动”,但是人们对“文学活动”的认识却又是偏狭的。该文从文学活动观的历史嬗变入手,经过系统的分析和考察,提出了一种全面而科学的文学活动观念。  相似文献   

18.
19.
20.
从论作对参考献录的模糊观念出发,对录参考献的目的与作用进行了说明,对来稿中参考献录的不规范现象进行了剖析。分析了参考献录不规范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