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网络舆论"是一把双刃剑,网络表达、网络沟通、网络互动在拓展了社会主义民主发展渠道的同时,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网络犯罪也可能导致歪曲民意,淹没民声。"网络舆论"能否促进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关键在于健康的网络环境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提高青年大学生的主流意识、法治意识和政治意识,构建网络主体素质,为构建良好的"网络舆论"提供环境支持。  相似文献   

2.
网络民意是我国法治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由的意见表达语境、广泛的公共话题和公众舆论、观点表达直接、真实,倾向于权利的保护。网络民意既有积极促进社会发展进程的一面,也有非理性的一面。应营造良好的网络民意社会环境,促使网络民意成为我国法治的重要推动力量,实现其与法律运行机制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勃兴赋予了人们更多表达自由和利益诉求途径,但也带来网络非理性情绪宣泄的负面影响。概括而言,网络非理性情绪主要表现为背逆式宣泄和破坏式宣泄,其结果不仅影响社会稳定和导致信任危机,更将引发群体极化行为发生。针对网络非理性情绪宣泄,应坚持堵疏结合、以疏为主原则。具体为:强化载体、科学引导,形成正面宣传的舆论强势;依法管理、群防群治,保障舆论引导的规范有序;以及加强教育、培养人才,确保网络舆论的正确导向等。  相似文献   

4.
网络舆论已逐步成为当今中国社会最具影响力的舆论形式,成为影响社会和政府决策的一种重要舆论力量.如何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网络舆论的能力和水平,已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全球看,互联网日趋显现"第一媒体"之势,与网民交流渐成常态.网络已成为转型期民意表达主渠道.网络的声音,正日益受到各方重视,网络问政成为政坛新气象.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网络舆论能力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舆论已成为主流舆论之一,研究网络舆论中的民意是否代表主流民意对于政府决策具有一定价值。虚拟社会阶层分布形态为“橄榄型”,中间阶层占据网络舆论主体地位,而其他阶层则处于劣势地位,这种阶层结构动摇了网络舆论代表主流民意的判断。网络民意有可能对政府决策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都发生着变化。网络已成为民众接收政治信息、表达政见不可或缺的载体。政府可以借助互联网便捷、快速、直接地与民众进行沟通,及时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但受网络信息的传播机制及其舆论本身的非理性因素影响,政府网络负面舆论一经形成,政府便会置身于巨大的舆论危机之中。政府网络舆论危机是在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的背景下,中国政府面对的一个全新的问题。我们应加强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全面认识政府网络舆论危机的特点,增强防范政府网络舆论危机的能力,以促进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催生了网络民意的发展,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虚拟的公共领域”。网络民意生成的虚拟性、表达的直接性、参与主体的平等性、内容指向的公共性等特点都暗含着公民社会的基本精神。网络民意的客观、公正、理性表达有利于促进中国公民社会的构建,但是网络民意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疏导也会危害中国公民社会的建设。因此应规范网络民意,积极引导促进中国公民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表达民情、畅通民意、集中民智的重要渠道,特别是在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中。高校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舆论中不可忽视的群体,大学生网络舆论已经成为当前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新兴力量。这些网络舆论,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作为信息化程度最高和人才最密集的地方,大学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来自网络舆论的冲击和影响。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时期,正确引导大学生网络舆论,形成网络正面舆论强势,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为实现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与时俱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9.
<正>如今,不少人经常会在网络上发表看法,表达诉求,交流论战。但网络舆论表达中也充斥着跟风、起哄、宣泄、谩骂等不理性的网络戾气。高中生身处其中,难免不受影响。从高中生的论述文写作看,也存在着狭隘偏激的说理绝对化、片面化和非黑即白的简单思维层次等问题。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生思辨性表达提出"能理性、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平等商讨,有针对性、有风度、有礼貌地进行辩驳"的要求。"理性表达"要求我们在  相似文献   

10.
正新媒体使我们由"小众媒体"时代步入了"大众媒体"时代。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民意表达途径及方式,也成为传递党的声音、连接群众的平台和通道。新媒体及新媒体环境是一把双刃剑,既提供了听取民意、吸收民智的新渠道,舆论宣传、形象展示的新平台,为民办事、服务群众的新通道;同时,也存在网络谣言多、舆论控制引导难,网络事件多、有效处置难等不利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舆论宣传引导工作中,充分发挥其"正能量"作用,抑制和削减"负能量"影响,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