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双证书"制度是高职教育的特性要求,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就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的实况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定的合理化建议,旨在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培训,推进高职院校"双证书"制度。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的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荣 《现代教育科学》2012,(3):167-169,173
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是高职教育自身特征和培养目标决定的,是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加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手段和措施。运用SWOT分析法具体分析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的优、劣势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旨在推行和完善高职院校"双证书"制度。  相似文献   

3.
傅双榕 《考试周刊》2013,(15):141-142
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是高职教育满足企业用人要求的制度性保障,也是我国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举措,是高等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重要契机。本文旨在通过对"双证书"进行必要性分析,了解高职院校实行"双证书"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探索完善高职院校双证书教育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以来,福建省高职教育进入跨越发展阶段,福建省高职院校的"双证书"制度教育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通过回顾21世纪以来福建省高职院校的"双证书"制度教育的发展历程,以福建省高职院校2012年度数据为蓝本进行分析调研,探析21世纪以来福建省高职院校的"双证书"制度教育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双证书”制度的实践性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双证书"制度实施条件以及现实意义进行分析,提出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促进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实施"双证书"制度过程中进行了积极探索,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课程设置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职业资格证书的鉴定部门缺乏权威性等。我国应出台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方面的法律法规,强化就业准入制度,为高职院校顺利实施"双证书"制度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同时,高职院校则要加大实用课程的设置力度,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实施"双证书"制度提供师资保障。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而软件技术专业职业技术资格证书种类繁多,因此,必须对高职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认证的选择、"双证书"制度的实施方法和程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而软件技术专业职业技术资格证书种类繁多,因此,必须对高职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认证的选择、"双证书"制度的实施方法和程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增加,使技能教育在教学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因此,许多高职院校在高职教育教学中逐步实行“双证书”制度,而这个制度的执行带来许多负面效果。通过从不同侧面对高职院校实行“双证书”制度进行冷思考,探讨实施“双证书”制度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的"双证书"指的是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本文提出高职院校应针对目前实施"双证书"制度存在的问题,从制度、机构的设立和专业建设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1.
词尾“然”是上古就有的词缀,但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失去了活动能力。《朱子语类》中,后缀“然”不仅构词数量多,而且活动能力很强。文章调查了词尾“然”在《朱子语类》中的使用情况,并从发展的角度,对“然”作了历时梳理。  相似文献   

12.
从字形演变角度看《说文解字》对"临"本义存在误解,后世"临时"的语义由"面对某事的时候"之意所衍生。"临时性"组合与"临时性"结构所代表事件或动作在"正式性"、"偶发性"、"持续性"三个方面存在区别,临时性组合具有四种组合义。"临时性语族"流行的深层原因在于公众维权意识觉醒。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句法分析中,“V个VP”结构常以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吸引专家、学者们的注意。他们的研究视点大多聚焦在“个”的性质上,而对“VP”的重视不够,即使在论述“个”时也是说法不一。从“具体与抽象”、“指称与陈述”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个”字的性质日益边缘化且在与“VP”搭配中存在“游移”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5.
“以太”在19世纪未从欧洲自然科学领域传入中国后,谭嗣同遂借用这个概念构筑了《仁学》一书。然在借用之初即赋予了“以太”复杂的性质。本文就《仁学》中“以太”所具有的物质与精神双重内涵作一梳析,力图客观地阐明“以太”在汉语语境下具有双重性内涵的历史原因及谭嗣同的个人原因。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对《诗经》"不"的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试着讨论"不"在《诗经》中的不同词义,指出某些注解的错误,并建议《王力古汉语字典》增添"不"的两种词义。  相似文献   

17.
朱彝尊诗学和词学的核心观点虽然都是醇雅,但在诗学和词学里的体现各不相同。诗学里的醇雅包括功能论上的言志抒情,风格论上的温柔敦厚而不愚,创作论上的以学问入诗。而词学里的醇雅在功能论上前后有变,前期和诗相同,后期则只是思想上的不淫邪而已;风格论上则强调统一的雅的风格;创作论上则尊重词的音乐性,固守词的音律。其中,功能论上的差异是最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一部重要著作。他们论述了物质资料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作用,提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科学地阐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意识的关系,并对共产主义实质作了科学的说明。然而,纵观这一章,我们发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总离不开一个概念一“人”。“现实的人”是他们展开研究的基础,并贯穿他们研究的全过程,“全面自由发展的人”则是他们研究的最终目的。反正“人”在这一章中的重要性处处凸现,它成了贯穿全文的一根红线,是整篇文章的“魂”。  相似文献   

19.
《说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是我国第一部按照六书理论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本文从解说体例和分类两个方面对《说文解字》的"酉"部字进行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20.
"命",又称天命,是中国古代思想的核心。《周易》一书中有许多与"命"有关的内容,是研究中国古典哲学的重要资料。人有生命,因此也有欲望。生存欲望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称为"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