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高志云 《考试周刊》2013,(6):112-113
近几年来,作者做了些分层教学的试验,即摸清学情,把学生分成Ⅰ,Ⅱ,Ⅲ,Ⅳ四类,教学上制定四个教学目标:分层教学、分层辅导、分层作业、分层考核,最终达到好生"会学",中等生"学会",后进生能"听懂"的目标,以提高班级英语整体水平,实践表明效果很好。分层教学真正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理念,克服了过去"一刀切"的弊端,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体现了尊重个体差异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成功和喜悦。  相似文献   

2.
臧延亮 《考试周刊》2014,(98):74-74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分层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分层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分层递进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递进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纪金凤 《成才之路》2010,(33):43-44
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学困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递进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6.
分层教学就建立在承认学生差异,面向学生差异,从学生有差异的学习需求出发实施教学的理念之上。分层教学改变了过去的"齐步走"模式,分层实施,因人施教,允许学生上下流动,鼓励学生勇攀"高枝"。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吃适合自己的、吃得了、吃得好的东西,最大程度地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  相似文献   

7.
新课改倡导"自主学习"是学生发自内心的"要学、想学、乐学、会学",是发挥学生能动性的一种学习。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解决当前家长集中反映的问题的有效途径。另外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导致其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从而影响其接受知识的能力。而新课程理念下的分层教学前提是保证班级授课制度不变,以此为基础,在同一个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同一班级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生,分别实行与学生所处的层次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分层教学针对的是全体学生,是"因材施教"这一思想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8.
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分层教学法,目的是使传统的选择淘汰式教学转化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让学生的认知、思维和推理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让其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学会到学好.  相似文献   

9.
李昌萍 《广西教育》2013,(21):87-87,89
《数学分层测试卡》是以"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分层评价,差异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对每堂课的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把数学知识结构与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有机结合起来,分层评价,让基础差的学生吃得了,让中等学生吃得饱,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好。教学实践表明: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都存在着个体差异,这些差异不仅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上,而且还表现在道德思想、行为规范、心理素质方面。这些差异决定了让不同的学生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分层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让学困生吃得了,中层生吃得好,优生吃得饱,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和满足感,从而提高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