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蚌埠市空气中质量,从该市PM2.5的时空分布及其规律的探究为切入点,结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进行了分区的污染评估.通过构建了高斯烟羽扩散模型.运用MATLAB等软件编程.在合理考虑风力、湿度等天气因素和季节因素的影响下,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探索了蚌埠市PM2.5的成因、演变等一般性规律.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5年全国城市PM_(2.5)监测资料,通过全局最小二乘(OLS)和地理加权回归(GWR)分析影响PM_(2.5)浓度的社会经济和自然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市区人口对PM_(2.5)浓度有正向影响,而年降水量与PM_(2.5)浓度呈负相关。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及地理环境的差异,工业用电量和年均气温对PM_(2.5)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特征。相比OLS模型,GWR模型可以更好地揭示社会经济和自然因素对PM_(2.5)浓度影响强弱及作用方向。工业用电量在工业化水平相对较低的云贵高原市域呈现正向影响,年均气温在南方城市具有负向影响。因此,可根据不同因素对PM_(2.5)影响的空间差异性特征,制定具有针对性污染治理政策。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空气污染物的可视化效果与对比度,更加直观地展示气象特征对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首先对宁波市的PM2.5污染物浓度进行周期分析,提取PM_(2.5)污染物季节变化因素;然后对宁波市气象数据进行可信度检验,信度检验结果 90%的置信区间;接着对宁波市的风力、风向数据在python环境下进行极坐标变换并进行风向可视化分析;最后利用python对PM_(2.5)、PM_(10)、SO_2、NO_2、O_3以及CO进行三维可视化展示。结果表明,可以直接利用空气质量数据和气象数据,通过信度检验、极坐标变换和频率比对进行空气质量的可视化对比和相关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8年10月—2019年8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沿渠设置的10个大气监测站细颗粒物(PM_(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_(10))的在线监测数据以及气温、湿度气象要素实测数据,分析了干渠河南段大气PM_(2.5)和PM_(10)的质量浓度水平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2018年10月—2019年8月中线河南段10个大气监测站大气PM_(2.5)和PM_(10)日均质量浓度为47.88~67.47μg·m(-3)和53.93~88.99μg·m(-3)和53.93~88.99μg·m(-3),符合国家二级标准;月均质量浓度呈现显著的冬季高夏季低的变化规律,PM_(2.5)和PM_(10)月均质量浓度分别为47.92~68.02μg·m(-3),符合国家二级标准;月均质量浓度呈现显著的冬季高夏季低的变化规律,PM_(2.5)和PM_(10)月均质量浓度分别为47.92~68.02μg·m(-3)和54.00~91.33μg·m(-3)和54.00~91.33μg·m(-3).沿着中线水北上,大气PM_(2.5)和PM_(10)颗粒物污染依次严重; 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显著相关;大气颗粒物浓度与气温呈负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与人们的迫切需求,开发了智能空气净化平台。整个系统利用Arduino UNO3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驱动PM_(2.5)粉尘传感器采集空气质量信息,根据不同空气质量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从而控制风机的不同转速。设备上的液晶屏幕显示PM_(2.5)指数,通过ESP8266 Wi Fi模块将PM_(2.5)数据上传到中国移动物联网开放云平台,在移动端可以随时查看设备所处位置的空气质量。与传统空气净化器相比,智能净化平台实现了自动控制和功率降低,同时搭建了物联网云平台,可以将实时净化信息显示在网页端、移动端。试验结果表明,该平台效果良好,性能稳定,实现了预期的空气净化和远程观测功能。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伊宁市夏季大气PM_(2.5)载带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及其来源,于2016年6月—8月采集伊宁市大气PM_(2.5)样品,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PM_(2.5)样品中的多环芳烃PAHs含量,并进行PAHs组成特征及来源研究.伊宁市夏、秋季大气中PM_(2.5)载带PAHs平均质量浓度为郊区13.9 ng/m~3,市区16.5 ng/m~3.并分别通过比值法和因子分析法判断其主要来源.结果表明伊宁市夏季PM_(2.5)中的PAHs源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排放和烹饪.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北京雾霾天气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雾霾天气已经成为北京最重要的气象灾害。本文针对北京雾霾天气,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数据和深入研究,概述了雾霾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其重要因子PM_(2.5),分析了空气质量指数AQI、PM_(2.5)的变化特征、并进行了PM_(2.5)的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M_(2.5)和空气质量指数AQI呈现相似的走势,有很强的相关性,PM_(2.5)与CO、NO_2高度相关、与SO_2中等相关;据此研究结果作为治理雾霾的一个依据和突破口,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希望能对治理北京雾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创新点:对东南沿海地区典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下的不同季节PM_(2.5)颗粒物的水提液进行了毒性探究。方法:对比了冬夏PM_(2.5)样品的化学成分,及其水提液对人肺支气管细胞BEAS-2B的毒性,并探讨了其毒性和化学组成间的相关性。结论:冬夏季节PM_(2.5)样品均以水溶性离子,尤其是SO_4~(2-)、NO_3~-和NH_4~+为主,其次是有机组分,重金属含量较少。PM_(2.5)浓度越高,暴露时对细胞活力的影响越大,对细胞内活性氧(ROS)增加的影响也越大。但是当PM_(2.5)浓度相当时,夏季采集的PM_(2.5)的暴露液对细胞活力和细胞内ROS水平的影响更大。PM_(2.5)的细胞毒性与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关系密切,而与质量比重最高的水溶性离子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9.
以PM_(10)、PM_(2.5)、SO_2、NO_2、CO、O_3为评价参数,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得到甘肃省大气环境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甘肃省总体大气环境质量符合二级标准,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是PM_(10)和PM_(2.5),O_3对环境污染的贡献率逐年递增,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地区是当前我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为了形成覆盖式监测能力,使用韩国GOCI静止卫星数据开发了PM_(2.5)高时空分辨率遥感系统,使用卫星气溶胶光学厚度和地面PM_(2.5)进行融合得到小时级PM_(2.5)遥感产品,对观测大气颗粒物空间动态变化具有先天优势.经过京津冀地区的独立地面站点检验,具备小时级高时间分辨率、2 km高空间分辨率的PM_(2.5)遥感产品和地面相关系数R2为0.69,且基于天基遥感数据的观测具有较好的独立性和客观性.长时间遥感观测结果表明,该系统可用于分析京津冀地区PM_(2.5)的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