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风雨桥是侗族的关键符号之一,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侗族人的脊梁。随着侗寨生态环境的现代化,风雨桥的保护和传承任重而道远。数字化和遗产化为风雨桥的静态化保护带来了机遇。风雨桥与公共生活存在着"人造风雨桥,风雨桥塑人"的关系,因此,风雨桥与公共生活的融合是其保护和传承的关键,为此风雨桥的保护和传承必须从风雨桥的物质空间或者符号构建方面入手并拓展到侗族精神文化领域。在此基础上,风雨桥的活态化保护和传承要走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道路并使文化、产业和生态旅游与风雨桥的发展融合在一起形成文化产业链。  相似文献   

2.
侗族风雨桥     
侗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广西四省(区)交界地区。境内溪河纵横交错,山高谷深林密。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创就了侗族独特的桥文化。 在侗族地区,侗族人民为了跨越江河溪流,创造性地建造了各式各样的桥梁,如独木桥、石板桥、石拱桥,还有一种让世人都赞叹不已的风雨桥。风雨桥是侗族人民战胜大自然的伟大创造,其独特的造型与侗族鼓楼一起并称为人类“建筑艺术上的一种特别形式。”风雨桥建筑造型优美,气势恢弘,结构坚固,构思奇巧,技艺精湛,集木石建筑技艺之大成,既(下转封三)侗族风雨桥@龙耀宏…  相似文献   

3.
凌瑩 《初中生辅导》2008,(Z1):66-68
侗族源于古百越族系,秦汉时自长江支流沅水向西南迁徙于今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邻地区,分布在贵州的黎平、从江等地。侗族多依山傍水而居,侗族的住房多为木结构的外廊式楼房,楼上住人,楼下圈牲畜。溪流上建有桥梁,以风雨桥最为出色。此外宝塔式的"鼓楼"是侗族地区别具特色的建筑,凡是有鼓楼和风雨桥的地方就是侗族聚居地。  相似文献   

4.
风雨桥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风雨桥建筑的选址、装饰、构造等独特的民族艺术形式反映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如"天人合一","贵和尚中","神人以和"等。对民族建筑文化伦理思想进行研究,试图弥补我国现代建筑民族伦理文化的缺失,弘扬和丰富多民族的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5.
侗族风雨桥     
侗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广西四省(区)交界地区。境内溪河纵横交错,山高谷深林密。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创就了侗族独特的桥文化。在侗族地区,侗族人民为了跨越江河溪流,创造性地建造了各式各样的桥梁,如独木桥、石板桥、石拱桥,还有一种让世人都赞叹不已的风雨桥。  相似文献   

6.
风雨桥     
我的家乡最美丽的风景是风雨桥。风雨桥又叫花桥、福桥,是侗族人民的一种公共交通设施。人们走累了,走到风雨桥,就会歇歇脚。风雨桥由桥塔、亭子组成。桥两边有栏杆、长长的凳子和长廊式的走道。经过人们精心修筑的芷江风雨桥,长252米,宽12.2米。它是世界上最长的风雨桥,2000年时,它被载入了世  相似文献   

7.
侗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鼓楼、风雨桥和《侗族大歌》是该民族的主要文化符号。音乐、舞蹈和建筑在文化承传和推广上具有时空局限性,某些文化因素极易在后现代语境中流失。侗族诗人杨林的诗集《侗族大歌》收录了600多行的同名长诗和表现侗族生活的多组短诗,向读者呈现了一部整体性的侗族文明史,也将建筑和音乐元素融入,从而使侗族文化进入现代诗写,不仅完成了侗文化的文字转换,也使之进入了现代传媒语境,对侗族文化的现代承传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侗族传统建筑在继承百越民族干栏建筑和广泛吸收其他民族建筑精华的基础上融合本民族的文化特征和理念,与自身的风格渗透、交织在一起,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优秀代表.在侗族鼓楼、风雨桥和民居的建造过程中,侗族建筑工匠们大量的使用近似公式和经验公式,发展出等分圆周和正多边形作图的技巧,频繁使用对称、全等和相似等手法并蕴含有黄金分割比的运用,同时在建筑层数、边数等方面巧妙地进行奇偶搭配,孕育着阴阳合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因此,以鼓楼为代表的侗族建筑是侗族全部精神性的文化结晶,这也正是我们将侗族文化称之为“鼓楼文化”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9.
爱的风雨桥     
谈桦 《中国教师》2013,(16):78-78
在我国西南有个少数民族叫侗族,侗族的建筑艺术高超精妙,风雨桥就是他们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鼓楼式的风雨桥建在较宽的河面上。在大桥长廊之上,桥亭檐角飞扬,十分美丽壮观。桥身全用杉木横穿直套,孔眼相接而不用铁钉联结,结构精密,别具一格。风雨桥精密的结构让我联想到我们的教育。其实,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就应如这结构精密的风雨桥。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在我教的学生中,总有一些比较特殊。其实,特殊的学生更需要  相似文献   

10.
难忘桂林游     
今年暑假,我有幸到桂林游览,才知道这里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他们拥有不同的风情、不同的习俗、不同的建筑……看,前面是颇具建筑艺术的侗族寨子!侗族的每个寨子都有造型别致的木楼。这种不用一颗铁钉、全用杉木凿榫衔接的木结构建筑吸收了中国古代亭台、楼阁建筑的精髓,其中最有特色的当属“风雨桥”了。风雨桥是侗族村寨的传统建筑,一般搭建在村寨门口的河上,专供挡风遮雨和穿溪越涧之用。这  相似文献   

11.
贵州黎平民用机场的现代工程人文景观与侗族标志性建筑鼓楼、花桥符号实现兼容,是有条件的,只有满足条件找准兼容点,才能更深层次地彰显其文化意义。其文化意义包括:融入文化认同仪式维系社会情感,加强国内外各民族的团结;崇尚乐善好施的道德精神,实现国家意义上的扶贫济困与长治久安;具有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论价值等。  相似文献   

12.
侗族服饰体现了侗族的区域特点、经济特征、生活风貌、审美观念和崇拜意识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包含着极其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探讨民族服饰的产生、功能、意义、内容和形式,不仅能够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自然地理社会环境,人们生活实践与审美意识,万物有灵的交感思维,共同构成了情歌中“花草”意象的文化成因.情歌中“花草”作为一种原型意象,蕴含侗族同胞的情爱心理、生殖崇拜和神巫气质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潮安县金石镇仙圃寨是由11个村所组成的.以风雨圣者信仰为中心的超宗族的民间信仰,在仙圃寨的社区整合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社区内村民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方面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历史演进变迁、族群喜好、接受外来文化等等,造就了侗族文化的多样性。侗族文化多样性反映在其文化遗产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也体现在借助各种方式和技术进行的生产、生活、艺术创造、传播、销售和消费的多种方式。侗族文化多样性是其不断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侗族文化的多样性,在对居住地的生物多样性的维护中,在丰富社区的文化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在保持本民族良性文化的基础上,尊重其他民族的良性文化,相互借鉴,积极主导文化的多样性、多元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影视界又掀起一股谍战题材影片热潮,《色.戒》、《风声》、《东风雨》等谍战影片也显示出了不凡的票房号召力。这三部影片尽管都是取材于1940年代前后的革命历史题材,但由于导演所接受的文化背景的差异,他们根据个体感悟所改编和导演出来的影片有着各自独特的思想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侗族水文化与文化记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族源主要为江海之滨的古百越族,经迁徙来到湘黔桂边地,逐水而居.侗族热爱山水环境,其物质生产活动、神话传说、古歌和民俗事项多与水有关,形成了以水为魂的栖居观和上善若水的文化性格.水为侗族文化记忆中的重要原型意象,山水侗寨是触发文化记忆的场景地.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侗族也面临着文化失忆的危机,需要保护记忆的载体,重建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8.
侗族嗜酸,侗酸种类繁多,醇香可口,有荤酸、素酸、腌酸、煮酸等等。侗族谈情说爱不离酸,婚俗不离酸,育俗不离酸,丧俗不离酸,"月也"待客不离酸,建房不离酸,于是嗜酸也就成了区分侗族与其他民族的一个边界,从而赋予"侗不离酸"具有民族认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侗族社区的田野调查,从"稻—鱼—鸭"共生生计方式在侗族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的人类学分析入手,发现侗族社会生活中的糯米与鱼不仅仅是侗族村民本体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条件,同时也是侗族文化载体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甚至可以说是它已经作为一个小的文化系统在承载和构建起侗族文化。最好的和最理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就是将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放在其生存环境内加以保护和传承,而侗族传统稻鱼共生生计正好构成了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环境与传承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