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蔡荣  蔡书凯 《资源科学》2012,34(9):1705-1711
作为一种替代传统翻耕的环境友好型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国内,其推广工作却相对较晚。本文基于安徽省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现状和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对保护性耕作技术对稻谷单产的具体影响进行了定量评价。利用Probit回归方法分析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影响因素;利用OLS回归方法分析保护性耕作技术对稻谷单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技术作用认知、户主非农兼业情况、户主受教育年限和户主是否村干部是影响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因素;保护性耕作技术对稻谷单产水平具有正向积极作用。具体来讲,对保护性耕作技术作用认知程度越高、户主非农兼业时间占总劳动时间的比例超过50%、户主受教育年限越长、户主为村干部的农户越有可能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与采用传统耕作技术的农户相比,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农户稻谷单产水平大约要高出93kg/hm2。  相似文献   

2.
人类历史发展至今,从不耕作到刀耕火种、人畜力耕作和传统机械化耕作,耕作技术经历了三次革命,带来农业生产一次次的飞跃。保护性耕作是第四次,将把耕作由单纯改造自然,转变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了人们千百年来所追求的,用少投入获得高产出,而且保护环境的理想目标。中国农业大学高焕文教授便是投身我国第四次耕作革命实践的领头人之一。  相似文献   

3.
一、基本概念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型旱地耕作法,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同一目前,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已基奉全部采用了以机械化为支撑的保护性耕作。我国对其的定义为“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或概括为秸秆覆盖、以松代耕、免耕播种、综合除草”。其核心是免耕播种,主要作业均使用机械来完成。  相似文献   

4.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传统耕作技术的升级,是一项重大的农业技术革新,可以有效的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促进农业产量的增加,是利于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农耕技术。因此,在我国农业要结合现状,大力的进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对推广中存在的问题要积极的给与解决,并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5.
东北黑土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对于世界其他黑土区由于犁耕、秸秆翻埋耕作而引起的土壤退化,我国东北黑土区以旋耕、秸秆离田、秸秆田间焚烧为主的常规耕作导致的土壤退化问题更为严峻。以秸秆覆盖还田少/免耕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是黑土保护与利用最为重要的一种技术。文章简述了保护性耕作的由来、定义、国外成熟的技术模式及其在我国推广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15年来以中国科学院为核心的科研团队,联合吉林省农业部门、高校、地方农业科学院等相关单位,攻克保护性耕作技术在东北黑土地实施的难关,研发高性能免耕播种机和条带耕作机,以及秸秆覆盖还田宽窄行免耕、条带耕作、垄作少耕等技术,总结形成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梨树模式"并进行示范推广的历程。同时,对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我国东北地区广泛应用后的效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运用Agent建模方法,设计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决策模型,通过农户选择人工秸秆焚烧还田作业(传统耕作技术)与自购农机或购买专业服务进行秸秆粉碎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对比,研究政府补贴、管制(惩罚)、农技推广(信息诱导)三种政策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的动态影响。发现以影响耕作成本的价格杠杆调节机制的补贴和惩罚措施都有助于减少农户秸秆焚烧行为,但提高补贴比惩罚对诱导主动积极型农户采纳效果更为明显;三种政策相比,对环境认知程度较低的农户而言,通过成功的信息诱导措施来刺激农户偏好对采纳决策影响具有最佳效果;从政策影响农户选择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方式而言,提高政策刺激强度会促使农户倾向选择购买服务来实施保护性耕作。  相似文献   

7.
黄河流域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基于黄河流域的实地调查,定量分析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制定相关的政策决策提供了实证依据。调查发现,黄河流域地区真正能采用规范的保护性耕作的面积很小,大部分农民只是采用了其中某一项技术。计量结果表明,政策支持、项目实施、劳动力机会成本和灌溉条件等因素都影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从长期来看,随着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农民知识技能和资金投资能力的提高,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和有效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的试验、示范和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以及灌溉条件等基础设施的改善,保护性耕作必将被更多的农民所认识和采用,成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的耕作和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8.
机械化谷子豌豆轮作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宁夏中部干旱带的气候特点、水资源条件、地力水平等农业生产条件,结合当地的种植习惯与优势农作物,因地制宜地选择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从而实现保水、保土、保肥、抗旱增产、节本增效、改善生态环境之目的。本文以该区域的谷子、豌豆轮作为基础,探讨其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模式及与之相应的机械化栽培技术,从而探索出一条适合地区特点,能促进该区域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保护性耕作的演变发展过程、现状和技术规程;阐明了保护性耕作是旱作农业的必然选择及保护性耕作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正一棵合格的蔬菜,应有蔬菜原始的味道,没有农药残留,干净到可以直接入口。如今,用中国传统的土培耕作很难做到。于是,有先驱者给蔬菜提供了不一样的生长方式——水耕。广州市卓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谭卓南教授近日讲述了水耕带来的"舌尖上的安全"。让蔬菜更有营养的种植方法水耕种植系统,是一种无需土壤的农耕方式,已经在发达国家大面积推广,中国也在近几年引入。澳籍华人谭卓南教授是水耕栽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盐池县近几年的实践,简述了涿松机械化技术在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保护性耕作的演变发展过程、现状和技术规程;阐明了保护性耕作是旱作农业的必然选择及保护性耕作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2012年,全国新增保护性耕作面积2458万亩,增幅近30%。农业部从2002年起,以旱作地区为重点在全国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10年期间应用面积增加了100倍,2012年全国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面积超过1亿亩,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土壤是作物生活的基质,它不仅给作物以物理支持,而且提供作物生长期必需的水分和养分。因此,它主要从肥力条件与肥力因素两个方面决定作物产量的高低。在土壤肥力特性的复杂关系中,土壤的物理性质起着主导作用。土壤耕作就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生长发育提供适宜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卢勇 《百科知识》2012,(8):32-33
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有一种独特的传统抗旱耕作形式:人们在地表铺盖一层厚度为6~15厘米的粗砂砾或卵石夹粗砂,进而形成一种特殊的田地,它就是砂田,也叫"铺砂地",或"石子田"。因其起源和主要分布于甘肃兰州及其周边地区,故也被称为兰州砂田、甘肃砂田。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中国人》2011,(16):61-61
耕作技术是作物增产的基础,却往往被一些研发部门忽视,得不到有力支持。从技术体系的特点看,它应该比较适合应用在黏重、粗粒的土壤上。在其他土壤类型中能不能应用、有没有必要应用.都需要做进一步的田间试验后再判断。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部地区农村正处于社会经济结构的剧烈转型中,传统农耕经济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农耕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它的内涵和外延决定了农耕文化现代价值的意义。本文从传统农耕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切入,分析我国西部地区农耕文化的嬗变,探讨农耕文化的思想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这对于我国西部地区农耕文化的传承、挖掘农耕文化对农业的现代价值、新农村建设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政策组合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科学》2018,(5):18-23
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建立了政府与农户间的演化博弈模型,利用数值仿真方法,分析了政府补贴、管制和农技推广三种政策及其组合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政府有必要采取政策刺激农户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但三种政策对农户采纳行为的影响各不相同;单独采取补贴措施对农户采纳行为激励效果不佳,需与惩罚或信息诱导措施结合才能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三种政策的合理组合对农户采纳行为的激励作用效果最佳。基于动态仿真结果,进一步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从长远看有适度的监管,政府可以逐渐放松其他政策刺激的力度,农户也会渐渐自发地采取保护性耕作措施。  相似文献   

19.
综合评价一般不存在普遍通用的评价方法,不同的人可能会依据不同的标准、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价。毋庸置疑,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同一实际问题进行评价时,结果总是存在差异的,而且每一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1]。本文主要探讨地区农业耕作模式的综合评价法,以找出最恰当的方法,为科学、高效地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耕作模式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保护性耕作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性耕作"名称中的"保护"实际上就是通过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对土壤及水、肥、气、热的影响,优化作物生长环境,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并进一步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