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要求把以下四句话用关联词连接:1.姐姐瘫痪了;2.姐姐顽强地学习;3.姐姐学会了多门外语;4.姐姐学会了针灸。正确答案是:“姐姐虽然瘫痪了,但顽强地学习,不仅学会了多门外语,而且还学会了针灸。”结果有一个孩子写:“虽然姐姐学会了针灸,可她还是瘫痪了。”有一个更猛:“姐姐不但学会了外语,还学会了针灸,她那么顽强地学习,终于瘫痪了。”我随即喷血……(三)写出“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故事的主角,正确答案是赵括。学生的答案:赵“刮”(这还算好的)一个大将军的儿子(的确是这样的啊)孙子(侮辱孙子)朱和亮(嗯?是“诸葛亮”么?)(二)写出“铁杵…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小学语文题真难,有时连我这个语文老师乍看之下也会发蒙,小孩子们的答案让人啼笑皆非也就不奇怪了。例如:1.写出铁杵成针这个故事的主角,正确答案是李白。我的学  相似文献   

3.
“铁杵磨成针”讲的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故事。李白小时候在学堂读书,颇感枯燥,决定逃学。路上,他遇见一位老奶奶在路边一块石头上磨铁杵,感到很好奇,就问老奶奶磨铁杵做什么用。老奶奶告诉他,她要把那根铁杵磨成缝衣服用的针。李白大为吃惊,问:“这么粗的铁杵什么时候才能磨成针?”那位老奶奶信心十足地告诉他:“只要你坚持,总有一天铁杵会磨成针。”老奶奶的话启发了李白,于是李白放弃回家的念头,返回学堂,从此勤奋学习,终于成为“诗仙”。这个故事一直被成人作为教导孩子要有恒心的道德范例,他们希望孩子能像李白一样领悟其中的道理,…  相似文献   

4.
有一次去邻居家串门,与邻居家的大男孩儿谈起成语的故事。当说到“铁杵磨成针”时,男孩儿笑着说,“我知道成语故事发生在李白身上,可我觉得故事还有下文。” “哦,你说说看?”我感兴趣地说。 男孩儿一笑,说“李白那时还很幼稚,他相信了老婆婆关于铁杵磨成针的教诲。于是他去集市想买铁杵,却发现一根铁杵卖3元,而一根针只卖5分钱。李白就想,老婆婆为什么不把铁杵卖掉,顺便还可以多买一块布料什么的。”“铁杵磨成针,意思本来是说有了毅力,做什么事都会成功。”我故意将了他一军。“难道有毅力就得一条道走到黑吗?铁杵是铁杵,干吗非要磨…  相似文献   

5.
有一次去邻居家串门,偶尔与一位中学男孩扯起成语故事。提及“铁杵磨成针”时,男孩说:“我知道故事发生在李白身上,我当然知道成语的涵义。可是,我觉得故事还有下文。”我怔了一下,对男孩说:“哦,你说说看。” “李白那时还很幼稚,于是就相信了老婆婆关于铁杵磨成针的教诲。不久,他去集市,却发现一根铁杵卖3块钱,可一根针才卖5分钱。李白就想,老婆婆为什么不把铁杵卖掉,再买针呢?顺便还可以多买一块布料什么的。后来,李白又见到那个老婆婆,发现她还没有把那根铁杵磨成针呢!李白忽然想,这世间怎么还有这么傻的人呀。” …  相似文献   

6.
妈妈的问题     
妈妈过去经常问我身体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这些年来,我一直以为心中所想就是正确答案。小时候,我认为声音对我们人来说很重要。于是,我告诉妈妈:“妈咪,身体最重要的部分是耳朵!”妈妈却说:“不对,因为我们周围很多人都是聋的。不过,你一直努力思考一定会找到正确答案的,过不了多久,我会再问你。”妈妈再问起这个问题已经是多年以后了。有了第一次失败的教训,我努力思索着正确答案。这一次我告诉妈妈:“妈咪,视力对每个人都很重要,所以身体最重要的部分一定是眼睛!”妈妈看着我说:“你进步得很快,但是你的答案还是不正确,因为我们周围生活…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教学设计》2006年第4期《年月日》教学(二)一文中,第一环节的故事导入是这样设计的: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位老奶奶今年已经是80岁的高龄了,但她只过了19个生日,而老奶奶的孙子今年21岁,但他已经过了20个生日。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告诉老师为什么老奶奶没有她的孙子过的生日多吗?故事引入、设置悬念是个比较好的导入方法,但前提是“相关内容”必须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笔者认为以上的“故事情节”不符合我国的风俗习惯。笔者曾听过一节课,也是这样导入的。师:……生:我听爷爷说,他们小时候很苦。我想…  相似文献   

8.
一张答题卡     
我坐在心爱的藤椅上,边看着手机边玩着掌上电脑。“奶奶,我在桌子里头找到了一张好看的卡片。”小孙子兴奋地拿着一张泛黄的卡片跑到我身边。记忆的潮水忽然涌上心头:那是我多年前高考时的作文题———《专题》,我至今还记得自己当时行云流水般写出的那篇考场作文的内容,只是像孙子这样出生在2060年的新时代宠儿,怎么会知道这是什么。望着孙子迷惑不解的样子,我说:“你猜猜!”“是去迪尼斯的古老门票吧!”我摇了摇头,希望有更好的答案。孙子眨眨眼,“那是您小时候的信用卡?”我又摇头。“要么是外星人留给您的签名?”……孙子几乎每天都给我…  相似文献   

9.
“妈妈,给我买彩笔。”“妈妈,同学买了金笔,好好看,写出的字是金色的,我也想买。”“妈妈,我想买奶茶吃,还有棒棒糖。”“这个娃娃真好看,妈妈给我买一个吧!”“妈妈,我想买双溜冰鞋!”……  相似文献   

10.
妈妈过去常会问我身体最重要的是哪个部分。几年来,我一直在猜想我认为正确的答案。在我年轻些的时候,我认为声音对人类来说很重要,所以我说:“是我的耳朵,妈妈!”而妈妈却说:“不对,世界上有很多人都是聋子。不过你还要继续想这个问题,我不久后还会问你。”直到数年过后,她才再次问起我。自从上一次没有答对以来,我一直在思考着正确答案。这次我告诉她:“妈妈,视觉对每个人都很重要,所以一定是我们的眼睛!”妈妈看着我说:“不对,因为有很多人都是盲人。”几年来,妈妈又问了我好几次这个问题,可她每次的回答都是:“不对,不过你一年比一年聪…  相似文献   

11.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教师进修教材《文选与习作·语文基础知识·幼儿文学学习辅导》一书中的第147页中有这样一道题: 二、读下面一段话,写出划“____”的词在这里的词性(名、动、形、数、量、代)(附答案) 欢笑(动)声(名)把我(代)带进(动)了儿童(名)世界(名),我仿佛年轻了许多(数)。…… 那么,“许多”这个词真如答案中所确定的是数词吗?我认为,“许多”在这里不属于数词,——尽管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也把“许多”划归“数词”类的。 诚然,在一些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许多”具有数词的某些特点、用途和作用,其主要表  相似文献   

12.
想一想的诗     
我这里有两首小诗,小朋友听了以后,还要想一想。妈妈来了,她想变成一颗糖,含在妈妈的嘴里。 象妈妈生我,眼晴象妈妈,爸爸抱我,下巴象爸爸。老奶奶来了,她想变一根手杖,握在老奶奶的手里。进了幼儿园,我象老师了。象老师那样走路,象老师那样说话,象老师那样 提出奇怪的问题,再让自己来回答……右天来了,她想变一只小鸟,飞进绿色的树林里……变这个,变那个,不如变成个孙悟空。那么孙悟空又是谁变的呢?变听了故事《西游记》,小妹妹也想变。小妹妹,想呀想,她要找出答案来。想一想的诗@圣野~~  相似文献   

13.
有一次,一个老师的孩子在做作业,有道难题问她妈妈。她妈妈也不会。后来看见我就象获救似地说:“快问问这个老师。”好象只有从我这里才能找到正确答案。我想小学习题有什么难,可是我接过一看,也道不出、说不清。怎样对孩子准确、完整地说出来呢?我只好承认:“我这个老师也不会了。”题目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4.
校园趣闻     
1摇一次语文考试的附加题,问普罗米修斯是什么文学作品里面的人物,一个同学填:哈里·波特。还有一次问左忠毅公叫什么名字,一个同学写:左冷禅。2一次考政治时政题:我国的()号考察船去北极考察。我的答案:泰坦尼克号。3语文考试。解释“逝世”一词。生答:去死”(本来想写“死去”)老师大怒……4小学一同学背诗,前面3句都不那么费劲。最后念一句:一行白鹭上西天”。全班晕!5高一语文摸底考试,填“何当共剪窗烛”的下句。我答:“夫妻对坐到天明”正确答案:却话巴山夜雨时”。6摇高中时候也是填诗词下句,上句:“洛阳亲友如相问”,我一个同学填下…  相似文献   

15.
牙牙学语之时,妈妈就教我读唐诗,每次我奶声奶气地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妈妈都会给我糖吃。唐诗真甜呀!我越来越钟情于它。那次妈妈教我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并告诉我是李白的《静夜思》,李白写晚上是白的,那李黑就该把晚上写成黑的了?我仰着头问妈妈:“李黑的诗吓不吓人呢?”妈妈笑着告诉我:“唐代没有李黑。”哦,妈妈还藏着一个大糖袋,那里面一定藏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秦兵马俑》第二自然段(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六单元)。教例一师:这段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请大家读读书,看看哪些语句写出了秦兵马俑的这个特点?(生读书) 生:我从“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6000个左右”,看出秦兵马俑的规模宏  相似文献   

17.
小时候,妈妈问我,人身上最重要的部位是什么。我花了好多年来寻找正确的答案。开始,我认为声音是最重要的,于是我对他说:“妈妈,我们的耳朵最重要。”妈妈说:“不对。许多人听不见,但他们生活得很好。你再好好想想,我还会问你这个问题的。”  相似文献   

18.
今年高考语文有一道语法题,要求指出下边这个句子中“拥有”的宾语:“……在这一斗争中,凡是拥有某种尽管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有利于生存斗争的个别特质的个体,都最有希望达到成熟和繁殖。”我统计了六十份试卷,属于正确或基本正确答案的,有四种情况;A)、特质,B)、个别特质,C)、有利于生存斗争的个别特质,D)、尽管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有利  相似文献   

19.
交通节     
一天,我和妈妈走到了燕山路的十字路口,正要过马路的时候,妈妈突然看见红灯亮了,就对我说:“红灯亮了,我们先等一会儿,等绿灯亮了再走。”听了妈妈的话,我立刻停下脚步,等待着绿灯。这时,一个老奶奶带着小孙子也走到了马路口,她并没有像我们这样遵守交通规则,红。  相似文献   

20.
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我听过一堂小学低年级算术课,教者对课堂上一个偶发事件的处理,使我至今难忘。……一个女孩上黑板演算“3×7=?”孩子写出的答案是“14”。老师启发了一阵,她仍没有找到正确答案,老师订正后给她评了个劣,并且在黑板上写下“2”(按五级记分制)。谁知这孩子立即在座位上爆发性地大哭起来,弄得全班小朋友都望着她,课堂一时乱了套。老师想了想,先用眼光扫视了一下全班学生,让大家安静下来,然后缓缓地富有表情地说:“小朋友们知道她为什么哭吗?”“她算错了,心里很难过。这个‘2’字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