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汉语的修辞格源远流长、丰富多采.甲骨文已有比喻、排比.《诗经》已经用了27种辞格.唐钺的《修辞格》介绍了5类27种.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研究了4类38格,张弓的《现代汉语修辞学》提出了3类24个.王希杰的《汉语修辞学》分为4类31个.现今我国各种修辞著作提到的第一级修辞格的名称已超过100个.如果加上第二级、第三级的,数量会成倍地增多.而公认的.也是传统的、定型的.只有几十个.有相当数量的辞格纯属文学领域中的现象.为数不少的辞格同语法、词汇现象纠缠不清.充其量是中间的、过渡性质的辞格.认真一点的话,不应当作辞格.而应认为是一般的、常规的修辞现象.辞格是修辞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独特形式,应该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独自的构成系统.而不是一些漫无边际的分散个体.如何在前人逐个归纳的基础上抓住辞格的本质待征,将汉语交际中丰富多采的辞格系统整理出一个严密的科学体系,把一度使人感到“心营臆造”、飘忽不定的单个辞格纳入符合其自身发展规律的科学轨道.使辞格研究能同现代语言学日益精密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2.
《修辞新格(增订本)》(暨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版)是著名辞修学家谭永祥先生辞格系列论著中最近问世的又一力作。该书共收录新修辞格30种,比之原版(福建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又增添了新的辞格15种;辞格的数量整整扩大了一倍。在汉语修辞学史上,从建立辞格的数量看,这是仅次于《修辞学发凡》的一部。作为增订本,该书除了辞格数增加之外,还对原版中的未能尽善之处“作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充”,无论是原有的15种新格,还是新增添的15种,立格更为精当,书证更为充实、精切、典型、分析论述更为透辟深刻。该书的问世,是对自《修辞学发凡》出版以来数十年问既经进展的新辞格手段所作的一个相当全面系统的揭示,同时也是对自《修辞学发凡》建立起辞格系统以后辞格研究上长期停滞不前状况的一种突破,因而,它的问世是汉语辞格研究上的真正意义上的重大创获。称其为和格研究上的一座丰碑也不为过。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汉语辞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修辞格是修辞学的核心.二十世纪的汉语修辞学在修辞格研究方面是很有成绩的,但是也留下了不少问题.新世纪的辞格研究应当在清理二十世纪辞格遗产的基础上前进.辞格学可以有三种:修辞辞格学、文化辞格学和哲学辞格学.  相似文献   

4.
在语言实践中,比喻格的运用十分广泛,中外修辞学界都很重视对比喻手法的研究。宋代陈骙的《文则》里说:“文之作也,可无喻乎?”他“博采经传,约而论之”,总结出十种“取喻之法”。“五四”运动以后,西方修辞学传入中国,现代修辞学家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汉语修辞学,比喻格得到更深入的研究。但几十年来,对辞格的研究似乎仅局限于类属的划分、例句的分析,而各种辞格不同的修辞原理却未得到很好的重视和深入的探讨,本文试图在这一方面进行初步的尝试,对比喻格的修辞原理做一个概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修辞格是修辞学的核心。二十世纪的汉语修辞学在修辞格研究方面是很有成绩的,但是也留下了不少问题。新世纪的辞格研究应当在清理二十世纪辞格遗产的基础上前进。辞格学可以有三种:修辞辞格学、文化辞格学和哲学辞格学。  相似文献   

6.
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是汉语修辞学的开山之作,也是一部成熟的、全面的著作,然而其中的个另日部分也值得进一步商榷。如作为积极修辞辞格的“节缩、警策”是否成立?本文结合对“修辞”概念的本质分析,就“节缩、警策”作为修辞格是否成立作一探讨,使两者相互印证,以期能引起此方面的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修辞学著作中两个修辞格用例的不当归属入手,对双关格和仿词格的下位类型——谐音仿词和谐音双关的构成,修辞效果的表达方式,语境诸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这两种辞格的辨析问题,为这两种辞格划了界。  相似文献   

8.
修辞格是修辞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修辞学研究经久不衰、不断出现“热点”和轰动的论题。但是,现在对修辞格研究走入了误区:有的混淆了辞格和非辞格的界限,导致辞格研究的混乱,降低了辞格的身价;有的对各种辞格下定义,脱离具体辞格之本,而出现辞格辨析的混乱;有的对各种辞格命名,缺乏必要的限定,而出现了辞格的相互并吞现象。这样,不仅影响了修辞学理论的发展,而且影响了修辞学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汉语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之一,其中修辞格生动形象地大量运用是一个重要原因,英语语言也有多种修辞格,并且很多辞格与汉语相同或十分相似.但由于文化差异,理解难度较大,中国学生对此了解很少.本文阐述了在高职高专教授英语修辞格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借助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中修辞格的理解进行英语修辞格教学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奇说”是指把表面上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两个概念或判断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以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意味深长的哲理的一种修辞方式.它本是唐钺《修辞格》(1923)建立的一种辞格,著作中名叫“反言”(1),取的是老子“正言若反”的意思.到了陈望道《修辞学发凡》(1932)则把它归为“警策”格的一个小类,名叫“奇说”或“妙语”(2).警策格本还有两个小类——格言式和关连式.其实,不论格言式还是关连式,除了其中的“同语式”之外,都是纯从“功能”的标准出发,使人无法准确清楚地揭示整个辞格的外延,所以有必要把它  相似文献   

11.
谈谈英语辞格的译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修辞格特别是相应修辞格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其共性与个性的存在决定了英语辞格名称汉译必须坚持“准确性、形象性”和“适合性”原则 ,切不应将英语辞格简单地套译汉语辞格名称造成误导误解现象。常用英语辞格约有 4 0种 ,对它们进行汉译是此项研究的一个成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修辞学和社会语言学角度对广告语言进行了探讨.分别介绍了"一般修辞格" "新型修辞格"和"类辞格"在广告中的运用,并用四个世界、零度和偏离理论对广告语言进行了阐释,从而认识到修辞在广告语中的重大作用.同时关注性别,地域和年龄等社会语言学差异对广告语言的影响,为广告语言的创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修辞 (Rhetoric)是说话、写作尤其是演说中运用语言的艺术 ,它历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不仅诗歌讲究修辞 ,戏剧、小说、散文等也不例外。而修辞格则犹如修辞学中的一朵奇葩 ,更给语言增添了魅力。为了达到清楚、强调、讽刺、幽默等目的 ,语言中大量使用修辞格 ,这样不仅加速了读者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而且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曾经列举了汉语中的 38种修辞格 ,而英语中的修辞格也不下 30种。在实际运用中 ,这些辞格之间有时容易区别 ,有时却很难。英语中的换喻 (metonymy)和拟人 (per…  相似文献   

14.
新作介绍     
《修辞理论与语言应用研究》,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史灿方副教授著,26万字。该书收录文章49篇,内容主要为修辞理论、修辞方式、词句运用、语体赏读和语言文化等。“修辞学理论与方法”部分主要论述了现代修辞学研究的特征、修辞学方法论的原则和品位、修辞学对象观、辞格产生的美感基础等内容:“语言文化论”部分主要从文化的视角分析了汉语修辞美感问题、汉语的数字表达问题、语言人类学问题、语言形式力问题等:“广告语言论”部分重点对广告语言失范现象进行了心理分析、对广告标题写作、广告文案语言进行了实例分析;“词语与句子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语文课的修辞教学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把修辞教学的内容局限在修辞格教学的狭小天地里,只注重学生机械地辨认修辞格,用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取代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活动.正如章熊先生指出的:“现在的修辞教学,只剩下了修辞格,消极修辞不见了,把传统的修辞学砍掉了一半.就辞格而言,教学中又往往也是死抠概念,条分缕析,脱离语境,成为学生沉重负担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高考之后话高考》)二是忽视语言在具体运用中的千变万化,不注意引导学生辨向析句,常常用定式化的东西排除大量活生生的语言,以致影响到学生口语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Oxymoron辞格的汉语译名不一,影响了对词格的全面理解和把握。本文专门研究了oxymoron的诸多汉语译名,如“矛盾修饰法”“对顶”“逆喻”,指出现在学术界对笼统和含糊的术语命名时的无可奈何,认为既然汉语中没有基本相对应的修辞格,就不必套译乃至硬译。  相似文献   

17.
一、辞律与辞格的比较 陈望道先生提出的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两大分野,长久以来对其重视和研究的程度不一。修辞学界对“积极”与“消极”的提法,一直存在着异议。1963年,东北师大中文系在编写教材和语言学名词解释的工具书中,提出了把积极修辞叫“修辞格”,把消极修辞叫“修辞律”。之后,修辞学语言学的许多著作,在揭示“修辞”这个定义中,都用  相似文献   

18.
“矛盾”类辞格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有大量应用,但在理论研究上汉语稍嫌滞后.本文就此类辞格在两种语言中的运用和研究加以对比,并进而对其认知意义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9.
关于借代的定义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现代汉语修辞学著作中关于修辞格的确立、命名、定义以及范围等等,由于语言的演变发展,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亟待我们深入探讨,能有所发现,有所补充。这里,单就借代一格的定义问题略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一般对各项修辞格概念内涵的揭示往往只从使用手段一个角度来解说,而没有确切地揭示出它的本质属性。例如]979年7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再版的《汉语知识》解说“借代”为“有时候说到一个人,可以不用这个人的名字而  相似文献   

20.
杜晓萍 《文教资料》2009,(24):33-34
<文则>是中国修辞学史上第一部研究汉语修辞规律的系统性专著,此书首次对汉语的辞格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对比喻格的研究更是为后人所称道.本文主要对<文则>的比喻格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