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最近一次全国高中课堂教学竞赛中,进入高中新课程的两位教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必修三的第一课。他们的共同特征都是突出孔子“仁”的思想,张扬孔子作为思想家的一面,所选孔子的语录都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 :“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作为孔子弟子记述孔子言论、行事和孔子应答弟子 ,以及弟子互相议论孔门学术的一部书 ,不仅在历史上被纳入“十三经” ,而且成了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济世宝典。既然如此 ,作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的孔老夫子在育人上有哪些思想政治原则值得我们后来的教育者汲取呢 ?己立立人 这是孔夫子对“仁”的一种界说。因为“仁”不仅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而且也是他育人的道德准则。当弟子子贡和他探讨什么是“仁”时 ,孔子说 :“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已。”(…  相似文献   

3.
黄正 《江苏高教》2000,(4):110-110
一、孔子师德观的重义轻利性1.崇尚学问、立志从教———追求“大义大利”的思想孔子一辈子在做学问 ,他对学问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智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人离不开学问。孔子认为 ,对人进行学问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他提出“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的教育思想 ,表明他不仅要求自己品学兼优 ,也要求用自己的能力、学识及明白的道理去培养有学问的、懂道理的、有自立能力的人。孔子“立人、达人”的思想 ,其目的是“学而优则仕” ,最终是想通过这样一种教育 ,造就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优秀人才 ,使他们…  相似文献   

4.
试析孔子教育思想中的自爱自立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观点认为,孔子教育思想以“仁爱”为核心,以“礼教”为形式,具有极强的否认自我、压抑个性的消极性质。然而,我们若从另一个角度去窥探孔子的教育思想,却能发现它包含着极其丰富的自爱自立意识,具有积极的色彩和价值。一、孔子教育思想中具有自爱自立的意识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仁”,基本含义是“爱人”。这个见解后来被盖子概括为“仁者爱人”。“仁”有“忠”和“恕”两个方面内容。所谓“忠”,就是“事君”、“孝父”、“悌长”、“信友”,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以下引文只注篇目)。所…  相似文献   

5.
试论"忠恕之道"及其当代伦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忠恕之道”是孔子仁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行仁之方是重要的道德准则和道德律。“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思维模式和待人态度。对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新构建社会转型期人际关系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就“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之方”的诠释,杨普罗先生以“立如立人、达如达人”的观点指出了杨伯峻先生诠释中存在的问题。杨普罗先生对“仁之方”的解释是独特的,然而他的解释并不符合孔子“为仁由己”的仁学基本精神;杨伯峻先生的解释在表述上虽然易于让人产生误解,但却为理解孔子仁学奠定了基础。实际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指自己要想立、要想达,同时也使别人能够立、能够达。“仁之方”为人的“立”与“达”确定了一个基本原则,即己与人的“共立”“共达”。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中国,法治不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也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唯一议题.我们建设以平等、自由、公正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尽管孔子没有平等、自由、公正的概念,但并不意味着孔子没有与之类似的思想,被曾子概括为“忠恕”思想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这人”,便和自由、平等、公正思想有暗合之处.用忠恕思想阐释平等、自由、公正,可以避免西方曾出现过的极端个人主义倾向,也会缩短建立良性法治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一、儒家“人性”观1.孔子。儒家学派代表人之一是孔子,孔子说“:仁者,人也。”(《中儒》)“仁”是孔子思想的精髓“,仁”就是“爱人”,他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予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都贯穿着爱人的思想,对一般人来说“,不学礼,无以立”(《季氏》);对统治者来说“,上好礼,则民易使”(《宪问》)“;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子路》)。孔子曰“:古之为政,爱人为大,不能爱人,不能有其身;不能有其身,不能安土;不能安土,不能乐天;不能乐天,不能成其身”。孔子指出“: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这五者即是“:恭、宽、信、敏、惠”。恭则…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认真研究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当仁不让于师"、"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等思想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孔子以人为本、尊重个体意识、着眼于发展的学生观.正确认识孔子的这些学生观及其现代价值,对当今教育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爱为核心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是人类情感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每个人的本能和追求。中国古代就把爱作为人类道德追求的目标及社会理想。孔子的仁爱思想主张“仁者爱人”,作为一位仁者要“居处恭,执事敬,与仁忠”。“仁之方”是“忠恕之道”,从正面讲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从反面讲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认为“仁”是包罗众德的最高观念。墨子也提出了“兼相爱”的社会理想,“兼相爱”就是不分人我,  相似文献   

11.
谈到孔子的“仁”,学者常说它有积极的一面即“忠”;讲到行“仁”的方法,则曰“推己及人”。其说直接的、主要的根据是孔子曾说过这样的话:“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此话出自《论语·雍也》,是孔子与其学生子贡讨论“仁”时讲的,全文是:  相似文献   

12.
由于孔子主张“爱人”(《论语·颜渊》),“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于是,学术界有人认为孔子主张“爱人”,肯定尊重人的价值,因而西方人道主义思想在孔子那里已经有了,孔子的思想也是一种人道主义,甚至有人认为孔子的人道主义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人道主义思想具有同样伟大的意义。这些观点抹杀了孔子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服务的性质,混淆了孔子儒家关于人的思想与人道主义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孔子与陶行知德育思想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作为“新中国教育之父”,他们在教育史上,都是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人物。作为教育的核心:道德教育,两人都有过深辟的论述,在思想上有一定的传承关系。但由于两人所处的具体历史环境不同,两人所站的阶级立场各异,因此他们的德育思想也有所差异。本文拟从德育的作用、内容、原则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比较,对孔、陶的德育思想作一初步的探讨。一、德育的作用孔子非常重视德育的作用,认为德育是教育的核心,德育不论是对个人修养还是国家治理,都有重要作用。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解,闻义不能徙,不善不…  相似文献   

14.
“爱人”,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孔子主张,从总的方面来说,“爱人”应是根本的国策:“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从具体来说,又应成为人与人之间要奉行的道德准绳,即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颜渊》、《雍也》,以下凡引自《论语》的只注篇名)使整个社会“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在奴隶社会日趋崩溃、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春秋末期,孔子提出“爱人”用以取代奴隶主阶级的“残民”,顺  相似文献   

15.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卓越的教育家,建国以来,研究者对他的教学理论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至于德育思想,由于涉及孔子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道德的阶级性质,以及德育本身的一些问题,看法则有分歧,甚至于视为禁区而不敢问津。本文试就孔子德育思想的核心、德育内容和方法等问题作初步的探讨。(一)长期以来,人们都把“仁”看成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从而也把“仁”教看成孔子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人曾以《论语》中论“仁”的有五十八章,“仁”字凡百有五见,论“礼”  相似文献   

16.
“忠恕之道”是孔子仁学伦理原理中重要的道德内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行仁之方是重要的道德准则和道德律,它所提倡的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宽以待人的思维模式和待人方式,对于我国现代道德教育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儒家“一以贯之”的践行之道即“忠恕”之道,它的思想真谛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之不欲,勿施与人”。这一践行之道不仅可以处理好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而且“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可以从中引申出来,它是人类的普世伦理,是全球的底线伦理,是全球伦理的重要精神资源,是天下和平、四海无波的根本。若要走向世界和平,就需要在各个国家内部、不同国家之间实行“忠恕”之道,只有这样世界才能赢得真正而持久的和平。  相似文献   

18.
孔子的“仁”是“克己”与“爱人”的对立统一,也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相辅相成。他的“仁”包括①爱人;②修身;③仁者,人也。“爱人”是在理论形态上对民族社会、原始人道主义观念的恢复和发展,承认了人的生存价值和人格价值,是人对自身的新发展。“修身”是指对道德的遵从。“仁者,人也”,是人本  相似文献   

19.
读儒两题     
孟子作为儒家思想的“亚圣”,正如孔子所言,“吾道一以贯之”(《论语·里仁》),所尊奉的正是关于“仁”的学说.在孔子那里,“仁”是一个伦理道德的范畴,其涵义可从三个层次加以认识.一是“爱人”.据《论语·颜渊》一章记载,樊迟问仁,孔子所回答的就是这么两个字.“爱人”意味着一方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另一方面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这两个方面的意思归结  相似文献   

20.
二程的德育思想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提出的“存天理、去人欲”的德育任务对后世有很深的影响.他们所设计的德育原则和方法的框架比较系统而精密,对人们颇有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