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调研苏州大学、常州大学等多所高校技术转移中心,总结其在服务地方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方面的积极探索和丰富经验。分析高校技术转移工作现状、技术转移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中的意义以及构建技术转移体系的必要性,探究高校技术转移体系及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2.
美日技术转移实践及其对我国技术转移中心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转移对一国的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介绍美国、日本技术转移重要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技术转移中心的功能,对新成立的技术转移中心的运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德国史太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以下简称“史太白”)是世界著名的技术转移机构。文章介绍了德国史太白的发展历程、组织结构、运作模式及主要服务项目,总结了史太白取得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史太白在中国的发展现状,提出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对青岛市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高校技术转移中心作为高校技术转移工作最重要的承担者,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的职能,对提升技术转移效率、促进科技创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通过对我国45家高校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进行职能分析,构建出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的包含基础、扩展、高级3个层次的职能模型,并着重分析处于基础型、扩展型和高级型职能阶段的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的比重,揭示我国高校技术转移中心职能的发展状况,以及与地域和组织结构形式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各技术转移的不同主体、以及获得成果的不同类型出发,把技术转移分为三类,分别是面向全体大众的基础公益类技术向公共部门转移、由政府主导的共性技术向技术转移中心转移和以技术需求方即企业为主体的专有技术向私人企业转移。并探讨了三种技术转移模式,文中重点研究了第二种也就是将技术向技术转移中心的模式,并探讨了相关的转移路径。最后本文针对技术转移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其在未来能有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美国、日本大学技术转移机构的发展和运行机制比较,分析大学技术转移模式之一的OTL发展的主要原因、OTL的技术转移效果,对大学专利许可机构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制度比较分析。提出促进大学技术转移成为主要国家创新政策的重点;进一步在操作层面明确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权益;在我国现有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基础上,通过试点,建立一批专业的大学专利许可机构。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发展迅速,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只有深入研究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的模式,才能更好地促进地方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的建设和工作的开展,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提出了5种模式,包括高校技术转移中心服务机构转移模式、校企共建技术转移中心模式、高校科研人员自办企业模式、官产学研结合模式和大学科技园模式.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内江市扎实抓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一、建强技术转移机构。依托市校(院)合作加快聚集创新资源,新建西北工业大学内江技术转移中心、北京大学内江产学研合作办公室、隆昌市汽车技术转移中心等3个技术转移机构,全市  相似文献   

9.
基于技术转移中心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屠建飞 《科技与管理》2008,10(2):102-104
通过技术转移对技术创新支持作用的分析,论述了基于技术转移中心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构成,提出了作为核心的技术转移中心所必须具有的职能,包括技术信息的集散地、技术交易的市场、产业孵化、推广与展示、人才培训等等,并对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内江市四举措抓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一、建强技术转移机构。新建西北工业大学内江技术转移中心、北京大学内江产学研合作办公室、隆昌市汽车技术转移中心等3个技术转移机构,全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增至6家。二、组织转化对接活动。深入县(市、区)及重点企业了解技术需求,推动科技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