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侯现慧  王占岐  杨俊 《资源科学》2015,37(7):1367-1375
富硒土壤是发展富硒产业的天然载体和宝贵资源。如何根据地区特点,建立具有针对性的耕地质量评价体系,是客观衡量耕地质量的必然要求。同时耕地利用分区研究可以为地方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和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依据。文章以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为基础,利用多因素综合评判法对福建省三元区耕地质量状况进行评价,并结合三元区耕地土壤硒元素含量、土壤环境质量及自然保护区和水源保护区等因素,进行耕地利用分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元区耕地质量总体良好,土壤磷和钾元素含量是制约该区耕地质量的主要因素。将土壤硒元素作为富硒区耕地质量评价的考量因子之一,客观反映了富硒区耕地质量状况。同时通过利用分区研究,划分出富硒产业发展区、基础农业保护区、土壤环境治理区和生态环境管护区等四种类型区,文章根据不同类型区特点,对耕地提出了不同的利用方向和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2.
硒是具多功能的生命必需微量元素。以西安地区土壤中硒元素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少量农作物中硒元素分析结果,对调查区进行硒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农业应用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硒元素浓度相对陕西土壤硒元素浓度富集,高背景主要分布在调查区的冲洪积平原地区。根据土壤的健康元素分级标准将调查区土壤硒分为四级,其中二级土壤是富硒地区,占地面积为760.46km2,占全区比例为5.63%,主要分布在三原县以及华县地区。选定三原县为典型地区开展农作物中硒元素初步研究,认为三原地区适合进行富硒农产品的推广。  相似文献   

3.
张荣  谢冬梅 《青海科技》2011,18(1):16-17
为探讨富硒带蔬菜对硒的富集效果,在青海省乐都县富硒带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区土壤含硒量处于富硒水平,试验作物硒积累结果都是富硒产品。  相似文献   

4.
谈大力培育富硒农产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硒是人体必须的生命元素之一,硒被医学界和营养学界称为“生命的火种”、“视力保护神”、“肝脏保护神”和“抗癌之王”。而我国约70%的地区处于缺硒和低硒的生态环境,有将近三分之二的人群普遍缺硒或处于临近缺硒的边缘,人体硒的主要来源是食物,因此,要大力培育推广富硒农产品。培育富硒农产品要按照专家制定的《技术操作程序》实施,要确保操作安全、生产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不能单纯地追求“高富硒”;要与绿色食品生产有机结合;要施用可靠的富硒肥剂产品;富硒农产品上市前必须经国家认定的检验机构检验;要走规模化、产业化的生产经营之路,建设富硒农产品培育基地;树立富硒农产品的品牌信誉和产地信誉,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开发富硒农产品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当前湘赣米镉超标的局势下,发展富硒农产品。以硒控镉尤为重要。桃源县富硒产品研究所颜送贵、钟建明、龙俊峰、郑志武,程泽新等技术人员。经十年拼搏,十年探索,成功地将无机硒元素导入农作物、畜禽体内,通过动植物自身的生命运动转化为有机营养硒,富集:生果、莱、肉、蛋和籽实中,使其可食用的农产品中硒含量适度增加,成为达到国家颁发的富硒食品标准的农产品。富硒农产品产业的创建与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6.
为了全面掌握海东市平安区耕地流转的现状及规律,本文基于平安区农牧局耕地流转数据,运用SWOT分析法对其耕地流转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短板提出了对策和建议.研究发现:平安区耕地流转中既有富硒土壤资源丰富、地理区位优越等优势,又有流转受体单一、流转主体意愿不强、流转耕地规模小、融资难等劣势;既存在...  相似文献   

7.
<正>"硒像一颗原子弹,量很小很小,作用和威力却很大很大,一旦被人们认识、利用,将对人类的健康产生深刻的影响。"——著名科学家欧德弗博士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主要包括维生素、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矿物质。在矿物质中,除了钾、钙、钠、镁等这些常量元素外,铁、锌、铜、硒等微量元素同样不可或缺,它们虽然占人体总重量不足万分之一,却是维护健康的必需元素。近年来,随着"富硒大米""富硒鸡蛋""富硒茶""高硒水果""富硒康"等一系列富硒农产品和含硒保健品在市场上的畅销,硒元  相似文献   

8.
会员风采     
《科技创业月刊》2014,(12):42-43
恩施硒部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项目概况:硒部茶柜创立于2014年,是恩施硒部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投资打造的中国首个茶叶零售终端品牌。硒部茶柜以中国千年传统茶文化为基础,利用现代科技、信息和技术优势,整合资本资源,将中国上千个名优茶品类集中展售,  相似文献   

9.
后备耕地土壤生态脆弱,秸秆还田具有维护土壤功能的作用。基于此,提出了土壤生态最小保留量的概念,并综合考虑粮食安全、作物单产、种植结构和草谷比,运用情景分析法评价了后备耕地可能源化秸秆的生态总量。研究发现:(1)受耕地后备资源影响,秸秆理论量较小。在高、中、低单产情景下,2050年理论秸秆总量分别为2658.69、1772.46和886.23万吨;(2)考虑土壤功能和粮食安全,高发展情景下2050年可能源化秸秆生态总量能够达到2066.40万吨,低情景仅10.70万吨;其中,新疆可能源化秸秆生态总量较大;(3)土壤生态最小保留量和区域作物单产,对可能源化秸秆生态总量影响较大;可构建农业生物质能开发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提高后备耕地农业生物质能生态潜力。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临武县老科协组织县科技局、县科协、县农业局及生产基础好、产品质量高、品牌叫得响的舜华鸭业、舜诚芋业、湘港油茶等公司及金江塘林油茶开发基地、同益老寨乌梅示范等基地、黄皮山红心桃农民专业合作社等15个单位负责人召开富硒农产品推广座谈会。硒被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营养学会、中华医学会列为继碘、锌之后人体必须每日补充的微量营养保健元素。硒有"抗癌之王"、"人类生命的火  相似文献   

11.
陈彬  赵晶 《科技与管理》2005,7(3):12-14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就是追求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去寻求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大力开展绿色技术创新,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的支配下,技术快速发展而产生的技术负效应,使人类面临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日益严重。克服或消除技术发展的负效应,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和规范技术发展,从思想观念、发展模式、政策法规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实现技术生态化。  相似文献   

13.
2002年以来,迁安市经过理性思考、科学规划,先后斥巨资对境内的滦河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开发治理,为经济转型、社会发展,建设宜居城市奠定了基础,打造了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矿业发展周期理论与中国矿业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矿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业发展理论是科学判断矿业发展趋势的重要理论支撑。本文以产业经济学理论为指导,提出了资源禀赋和矿产资源需求两大影响矿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了百年来全球矿业发展历史,并将全球矿业发展历史划分为缓慢发展期(1900-1945年)、黄金发展期(1946-1972年)、矿业低迷期(1973-1994年)、矿业繁荣期(1995-2008年)和矿业平台期(2009-至今)五个阶段。本文提出了理想状态下的矿业发展周期模型,揭示了经济发展与资源供需、资源价格和矿业发展的内在关系,认为一国的矿业发展一般经历萌芽、发展、转折和衰退4个时期;并通过分析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等不同资源禀赋的发达国家矿业发展历史,总结了矿业发展的3种模式:“澳加”型矿业模式、“美德”型矿业模式、“英日”型矿业模式。最后,结合中国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特点,分析了中国矿业发展趋势,认为中国矿业正处于重大转折期,2020年后中国矿业将全面进入衰退期。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Developed countries are rapidly evolving into information economies, and given the increas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rade and interdependence, developing countries will also have to become information economies if they are to achieve higher economic growth rates. The essence of the information economy is that information is now the main capital input into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as such is the key input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activities of enquiring, communicating, evaluating, and deciding have become the activities absorbing the major proportion of national resources, with the need to know of the business decision‐maker as the main driving force. In developed information economies, industrial firms have become learning systems and a new division of labor in the economic productive system has evolved. The government‐controlled primary information sector is the source of much of the information input and the provider of the means of information transfer. Developing countries must develop their own primary information sectors as an integrated part of the agricultural and manufacturing sectors. The problem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highlighted in the isolation on the one hand of their information generating sectors from the productive sector and on the other of the native small firm sector from all sectors of information. Telematics, as the integration of computing,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offers the means to integrate national resources with international and supply the required inputs to local agricultural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6.
17.
18.
文章论述了知识在经济活动中参与的两类循环及其作用机理和我国面临的跨越式发展中知识稀缺问题 ,讨论了知识经济环境中维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若干系统问题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发展战略的选择是欠发达地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构筑和谐社会的关键.三峡库区在经历了长期的封闭式缓慢发展后,必须考虑发展战略的历史性转变,紧跟中部崛起的步伐,融入到区域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去,在内力的聚变和外力的推动下实现三峡库区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20.
周娜 《西藏科技》2009,(6):31-32,37
新的历史时期,科学发展观为高校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西藏高等学校要发展,必须立足西藏区情,把发展作为促进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