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降水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图及NCEP2.5°×2.5°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8月2日-3日通辽市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稳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副热带高压西侧偏南风急流激发的中尺度对流系统以及冷空气与热带低压共同作用是造成大暴雨的原因;异常充沛的水汽条件是大暴雨产生的关键因素;高低空急流耦合使得上升运动增强,有利于强降水的产生;地面辐合线是中尺度对流系统的触发机制;卫星云图上,不断有降水云团经过通辽市西南部,产生"列车效应",造成该地区的强降水。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500hPa环流场、FY-2C卫星云图和相关产品等资料,对2013年2月15日至17日西藏南部特大暴雪过程的云图特征和天气尺度环境场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南支槽前西南低空急流加强,红外云图上西藏西南部方位不断有对流云团从阿拉伯海不上补充加强,为特大暴雪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汽。TBB低值带与降水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降水落区随着低值带的移动而摆动;射出长波辐射OLR低值区的走向与降水的移动方向基本是一致的。高低空急流的配置有利于暴雪的产生,且暴雪带随高低空急流的位置变化摆动。垂直速度、散度和相对湿度等物理量在中低层具有强降水特征,其空间配置极有利于大到暴雪的形成于维持,另外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迎风坡地形,对此次强降雪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2014年5月末西藏发生的强降水天气过程,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及micaps常规资料对天气系统演变、动力条件、预报难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强降水期间西藏处于高空急流入口辐散场区,西风槽前低空急流提供充足的水汽输送与辐合;西藏南部特殊的地形抬升是强降水产生的重要因素;强降水期间气流上升运动明显;季节转换期间降水形态与降水强度、持续时间、降温幅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2011年8月31-9月1日,伊春南部铁力站出现历史罕见的单站暴雨天气。此次降水过程高空槽和地面低压是其主要的影响系统,且伴有地面冷锋和高低空急流的输送。通过分析表明,冷锋、切变、水汽输送和低空急流的位置是产生此次降水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2011年6月7~10日,伊春出现历史罕见的单站暴雨天气。此次降水过程发生在鄂霍次克海高压建立阻塞形势下,高空低涡和蒙古低压是其主要的影响系统,且伴有高低空急流的输送。通过分析表明,暖锋、切变、阻高、水汽输送和低空急流的位置是产生此次降水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通过高空探测和物理量参数等资料对2012年7月下旬发生在兴安盟地区的3次区域性强降水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这3次降水主要成因是冷空气沿着西风锋区向东北移动,与副热带高压外围的暖湿气流在兴安盟地区交汇造成强降水,稳定度指数、能量指数和强对流天气指数等物理参数对于降水性质的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地面逐小时降水资料和NCEP FNL1° ×1°再分析资料,对给内蒙古东南部造成区域性强降水的影响因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台风和西风槽是造成此次强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副热带高压的稳定维持是台风北上的重要原因,高空槽携带的冷空气与台风暖湿空气结合造成赤峰北部的对流性天气;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一方面上升运动加强,另一...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卫星云图资料,对2019年5月3-5日西藏南部和东南部降水过程的环流背景、物理量场及其中尺度特征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天气过程期间欧亚中高纬地区为三槽两脊型,孟湾风暴(法尼)登陆减弱后的低压(槽)和高、低空急流是此次降水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低空西南急流为强降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汽,高空急流为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抬升条件,低空西南风风速大小与降水强度有明显的关系。孟加拉湾特强气旋风暴"法尼"登陆后外围云系不断上高原,为降水天气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水汽通量大值区向高原移动,不断地为降水区输送水汽;降水期间,强的上升中心为-1.6Pa·s~(-1),为降水天气提供了有利的上升运动。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卫星和雷达资料,分析了2018年7月16-17日,暖脊背景下的黑龙江省极端短时强降水天气。最大雨强出现在齐齐哈尔泰来塔子城为80.5mm/h。暖脊控制下,副高外围的风速风向辐合造成的强降水。高层干冷、底层暖湿配置较好,风切变比较好,也有急流配合。云团发展较高,TBB值较低,降水指数产品具有一个的指示作用。降水回波持续时间长,累计强回波持续时间也较长,但最大降水时段的回波并不是很强。  相似文献   

10.
2019年春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将维持弱-中等强度厄尔尼诺(El Niño)。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全国气候趋势预测结果表明,预计2019年汛期(6—8月),长江中下游以南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多,其中江南地区偏多2—5成,可能发生局地洪涝灾害;新疆北部、东北北部、四川东部和陕西南部等地降水正常略偏多。我国其他大部分地区降水正常略偏少,其中河套地区降水偏少2—5成。预计2019年登陆台风数正常略偏多。  相似文献   

11.
12.
对于人多地少的中国而言,抑制当前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城市用地无序扩张现象,是一个重要且急迫的问题,而政策调控的前提条件则是理清城市用地扩张的驱动机制。通过对中国不同规模、不同行政级别城市用地扩张驱动机制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本文尝试着构建了一个更为细化的城市用地扩张理论框架,并利用2001-2011年中国24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固定效应模型检验,证明了本文所提出的工作假说。研究结果表明:①人口对城市扩张的作用随城市规模升高而递减。小城市用地受到三产业发展推动,而中等城市、特大城市用地则受到二产业发展的推动,其中特大城市受到二产发展更强的影响。大、特大城市较之中小城市,用地扩张受到政府财政支出更强的推动。政府招商引资行为仅对大城市用地扩张有促进作用,对于小、特大城市反而有抑制作用。土地财政的增加也会显著推动城市用地扩张;②相比于地级市,高行政级别城市的政府财政支出对其用地扩张有着更强影响。由于高行政级别城市中政府干预能力较强,土地资源存在错配的问题,二产业仍然是高级别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中用地扩张的强影响力因素,这则有悖于城市发展中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趋势。在证明了城市间存在异质性之后,本文建议,相应的城市用地调控政策应该意识到城市间的异质性,有针对性地给出治理政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加权秩和比的评价方法,对1993年全国各省(市)高校的科研综合实力进行了评价和排序,为定量评价科研的综合实力和效益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16.
科学评判生态退耕区农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变化特征,对相关政策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甘肃正宁县为案例区,从土地投入水平合理度、土地产出效益、环境支持力、政策补贴4组准则出发,选取了影响农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15个指标,构建了基于1995-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的测算体系,并通过相对接近度法(TOPSIS),来多层次衡量农业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时序变化特征。最后采用层次聚类法,基于全部指标对研究年份进行聚类,进而区分研究区农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变化的时间节点。结果表明:①构建的土地投入水平合理度指数CI)、土地产出效益指数CO)、环境支持力指数CE)和农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指数CT)时序曲线都表现出明显的波动上升的趋势,CT)最大值为2002年的0.77,最小值为1995年的0.20;②通过层次聚类分析将正宁县退耕前后16年的农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特点划分为:1995-2002年的波动调整阶段、2003-2007年的稳定增长阶段和2008-2010年的巩固预警阶段。  相似文献   

17.
以农科院校学生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达到基本理论适度、够用原则,解决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有机化学教学的最佳效果,突破传统的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试方法,力争使教学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8.
供应链管理在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喜云 《现代情报》2009,29(4):90-92
本文针对当前高校新型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运用,探讨了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及作用。对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杨瑞芳 《科教文汇》2013,(24):145-146
现代社会是一个团结合作的社会,随着科学技术向更广阔、更精细方向的发展,仅仅一个人不可能完成所有的事情,而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好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更能从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而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方式能够更好地体现这点。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它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在情感、感知、操作等方面有了亲身经历,从而达到了掌握新知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