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孩子叫静静,今年8岁,上小学二年级。平时,她的话挺多,而且还挺有深度,像个大人似的。可是,一碰到课本上的“看图说话”,她就傻眼了,不知道该说什么,即使说出来,也干巴巴的,毫无生气。于是,我决定训练她写日记。这天,我赠给她一个精致的笔记本。她高兴万分,爱不释手,问我:“妈妈,这个本子好干什么?”我说:“写日记。”“啊!我不会写日记。”“我教你。”我知道,对于一个8岁的孩子来说,写日记确实挺难,为了鼓励她,我在笔记本扉页的留言版中写道:静静:希望你打开心灵的窗户,把自己想说的话,想做的事,在这里悄…  相似文献   

2.
Q杭州市的一位家长问:我的孩子愿意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一些她的所谓的小秘密。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但我对怎样指导孩子写日记不是很懂,希望能看看其他家长都是怎样教孩子写日记的。A主持:写日记能锻炼孩子的书写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对自己成长过程的一种记录形式。小学生写日记,能培养他们恒心和毅力。我们看看杭州市的部分家长是怎样做的吧。观点1培养学习的兴趣是最重要的。我的女儿觉得写日记很有意思,放学回到家里,有时间就拿出她的日记本,按照日记的格式,一行行地写上在学校发生的事情。有时候,女儿也犯愁没什么内容可写,产生了厌烦…  相似文献   

3.
张丽 《江苏教育》2007,(8):56-56
我班的孩子比较喜欢写日记,星期五放学时,我突然心血来潮:不知这些小家伙对我有什么看法,何不让他们写一写?于是周末的日记题目就是:对老师说自己想说的话。  相似文献   

4.
朱水琴 《生活教育》2013,(12):105-107
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朱永新教授在他的《新教育》一书中提到:“对于学生来说,孩子通过写日记不仅仅文笔更加流畅,不仅仅文字变得更漂亮了,关键是他们学会了道德的长跑,学会了意志的磨炼、自我的激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在他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中写道:坚持写日记,便是坚持道德长跑,能使人的心灵求真、向善、爱美。可见,写日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非同一般。因此自去年九月我接任0958班班主任起,我就向我的孩子们提出了每天记日记的要求。要求他们把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及其感受记录下来。当然我设计的“日记’’有着更丰富的内容,也收到了非同一般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低年级小学生不喜欢写日记,他们把写日记视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当有日记作业,好像天要塌下来一样,结果是“一人写日记,全家总动员”。  相似文献   

6.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日记的兴趣是学生积极写日记的先决条件,它能使学生变“苦记”为“乐记”,变“要我记”为“我要记”,从而使学生写得轻松、主动而富有创意。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一种稳固的写日记的兴趣——良好的日记习惯。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我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我这个习惯是被逼出来的,学生逼的。一天中午,我刚到学校,班长和几个学生跑来告诉我,经常不做作业的贾朋在教室里说他就不写日记。贾朋说“:老师都不写日记,凭什么要我们写?”还有几个男生也跟着起哄,说老师写日记他们就写。我一听,火冒三丈:竟敢和我叫板?凭什么让你们写日记?就凭你们是学生!还不是为了你们好!我刚想把那些学生叫来训斥一顿,又一想,他们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老师没有做的事,凭什么要求学生做?想到这儿,我对那几个学生说“:你们先回去,待会儿老师来处理。”放学时,我对学生说“:有同学给老师提…  相似文献   

8.
三、作文其实很简单 5.让日记成为孩子温暖的火把 少年朋友写日记难以持之以恒,这似乎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农村的小学生地居偏僻,学习条件较差,视野较狭窄,师资力量较薄弱,和城里孩子相比,他们往往更愁写日记。而其中原因,我认为主要是没有培养出写日记的浓厚兴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9.
我遇到过这么一位家长。他的儿子放学不按时回家,和一群孩子爬到学校的大铁门上玩儿。这是很不安全的!于是我逐一找来了他们的父母,讲孩子行为的危险性。其中有一位家长居然惊喜地对我说:“老师,你说什么?我的孩子爬铁门?真的?他敢爬铁门了!真好,真好!”家长的反应让我一头雾水!也就是这位家长的儿子,读到高年级的时候竟然向他的语文教师提出:“我不写作文、不写日记行吗?我可以用图画来代替!”他的语文老师“慷慨”地答应了。后来,这孩子考上了美院。父亲的“另类”,让儿子也很有个性!父亲希望儿子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也许爬铁门是孩子…  相似文献   

10.
<正>低年级小学生不喜欢写日记,他们把写日记视为一种沉重的负担,一有日记作业,好像天要塌下来一样,结果是"一人写日记,全家总动员"。薛瑞萍老师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们二年级了》给了我灵感,我何不像薛老师那样把自己和孩子学校生活中  相似文献   

11.
源起——切合教材课标要求 开学第一课,照例要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学期学生要养成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好习惯,可是每天有三门学科的作业,如果坚持每天写日记,那将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怎样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给他们营造轻松的作文氛围,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变“苦记”为“乐记”,变“要我记”为“我要记”,使他们写得轻松、主动而富有创意呢?  相似文献   

12.
数年的特教工作使我深切地感受到:聋孩子拥有一颗纯洁的心,拥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渴望同你交流,希望与你沟通.让我们携起手来铺就一条条适合他们成长的桥梁,树立他们的信心吧!笔者架起了一座通往“写日记”的桥梁,以讲故事、看动画、“说”口语、多鼓励等渠道循序渐进,促进聋生动手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初见成效,愿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13.
良好的写日记习惯,是学生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条件。近几年来,我努力在“培养学生写日记兴趣”上下工夫,对所教班级的日记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激励 教师不断给予学生激励,实行“高分政策”、“鼓励表扬政策”,能消除学生对日记的恐惧心理,增强他们写日记的自信心和兴趣,从而使班级形成良好的“日记氛围”。在我们班,每周都有结合日记进行的  相似文献   

14.
“爸爸,我又发表了一篇文章。”放学回来,孩子兴奋地告诉我。“是哪一篇文章?”我问。“《海底交通警》”儿子说。是《小学生作文》上的看图写话!这让我想起上半年孩子写日记的一个场景。那天,儿子坐在桌前构思日记,好半天都没有动笔,原因是“无话可说”,思忖良久,他拿出《小学生作文》问道:“爸爸,小学生作文搞看图写话征稿,我可不可以写呢?”  相似文献   

15.
刚接手教一年级,感觉无从下手,同事给我推荐了一本书:《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一口气读完,我被薛瑞萍老师认真探索和实践的精神感动,同时又情不自禁地感叹:跟着薛老师读书的孩子多么幸福啊!我想能不能将薛老师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孩子读写的做法“搬”到我的班级.也让我的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写日记,享受到写作的快乐。  相似文献   

16.
美国孩子讲话做事的神态、口吻。与大人一样,跟他们讲话,就像是对着一个小大人。孩子常常对父母说“你伤了我的感情。”“我非常生气。”“我不会这样做,因为”“你们为什么会……?”“我觉得……”他们称呼父母,有时用名字,如约翰、玛莉妞、彼德等等。在与美国家庭的交往中,我发现美国父母本身,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都相当关注。那么美国父母是从哪些方面启蒙孩子的呢? 理解能力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常常听到只是表面的东西,而不是内涵。如果孩子问父亲“爸爸,你可以陪我玩一玩吗?”如果父亲说“不行,你怎么这…  相似文献   

17.
上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大人们常常管他们叫“半大孩子”,不要小看这些“半大孩子”,如今的他们,可真是了得。家长拿他们没办法,老师也常感困惑。可你们知道他们的伤心事吗 ?   古人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辞强说愁”。可能这种观点早已跟不上时代了。“半大孩子”们的那些“伤心事”可真有一大堆呢。我曾做过的一次调查,使我了解了一些他们内心的“疾苦”。   一、不被尊重   得到尊重,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半大孩子”自己觉着已是个“大人”了,对别人怎么看待自己很在意。他们希望家长、老师把他们当成大人看。…  相似文献   

18.
一位民工朋友,想让我在假期里辅导一下孩子的作。我问孩子平时是不是写日记,孩子说有时候写,并拿出一个旧作业本拼成的日记本给我看。孩子的日记让我看了很惊讶,想不到一个十岁的孩子竟然会想那么深刻的东西,其中一篇让我沉思了好久。  相似文献   

19.
托尔斯泰曾说:“如果教师把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在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与孩子朝夕相处,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我面对的孩子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有耳不能听,有口不能说,内心的创伤和痛苦使他们变得更加孤僻和自卑,他们比正常儿童更需要得到爱,更渴望得到爱。[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日记给我的     
1月6日 晴 “写日记的习惯应从小养成”,这话一点都不假。然而在最初,我对写日记的概念是很朦胧的,每天只是记些“流水帐”,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日记的认识也有所提高,每天都会有一些感受和特别的事情被我宣泄笔端,逐渐养成了一种习惯。假如有哪一天没有写日记,我会觉得生活都不完整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