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观察法,从陈式太极拳的桩法、套路、推手和技击的关系出发,对太极拳的技击性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对太极拳的教学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太极拳运动包括套路和推手,作为武术课教学的太极拳,大多数学校只教套路不学推手,因太极拳慢练的运动方式,许多学生认为太极拳只适合老年人运动,对太极拳学习失去兴趣.高校学生年轻有活力,纯套路的教学没有竞争与对抗,不适合青年人的特点,应该增加太极推手的对抗形式,增强学生对太极拳理法的了解与热爱.  相似文献   

3.
张永礼 《天中学刊》2001,16(5):121-121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民族体育项目之一 .它在中国古老传统思想薰陶下 ,以太极阴阳学说和祖国传统中医学理论为基础 ,用以编制并指导拳架动作 .太极拳不仅具有武术的攻防技术 ,而且具有较好的医疗保健价值 .1 太极拳的练习1.1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1)技击 .太极运动时要求贯穿阴阳相调 ,强调用意与贯串 ,形成内外合一、整体圆融精妙的高级技击功夫 ,做到动静相辅 ,松紧相成 ,虚实相克 ,刚柔相济 ,上下相随 ,左右相连 ,内外相合 ,前后相应等 .在太极技击中 ,都有以柔克刚 ,以静制动 ,后发制人 ,曲中求直 ,蓄而后发 ,引进放和出等克敌制胜的…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是以阴阳学说为拳术理论基础的,它所蕴含的阴阳说学内涵体现在许多方面.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解读了太极拳的内在精神、外在形态、演练节奏、攻防技击及习修健身等方面的阴阳学说含义.这对弘扬太极文化、提升太极拳的习修水平等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归纳法等科研方法,首先对太极一词以及太极图含义、太极拳及其名字的来历进行了阐释;继而以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为例,分析探讨出太极图与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定势、动作变化和过渡、动作运动轨迹以及动作技击阴阳变化的丰富联系;从而得出在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教学中,引进太极图及其哲学原理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对太极文化、太极拳内涵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太极拳动作的理解、记忆、和规范,有助于给学生提供自我纠正、自我提高的依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6,(A4):28-29
茶道与太极拳的文化形成有相似之处,文章运用类比方法,从文化角度对茶道和太极拳演化过程分析说明一种共通的现象:从茶到茶道,茶道的形成逐步演绎为一种品茶文化,从太极十三式到太极拳,太极拳在成熟定型中逐渐成为一种文化意趣;茶道与太极拳皆有原始功能弱化、附加功能彰显呈现多元化的现象;茶道与太极拳都有依托形式成为修身养性的方式,从而茶道与太极拳成为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的文化休闲娱乐项目。  相似文献   

7.
<正>利用体育课在中职学校开展国学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太极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作为一种蕴含东方包容理念的运动形式,太极拳对个体身心健康以及群体和谐共处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中职校体育课堂上开展太极拳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太极拳源于中国,与中华文明同生同长.太极拳文化底蕴厚重,价值丰厚,其核心价值是技击为根,健身为用,文化为魂.要以太极拳的“科学化发展,国际化传播,社会化推广,产业化发展”为发展方向,推进实现“太极瑰宝,源于中国,融入世界,造福人类”的太极拳中国梦.  相似文献   

9.
郗锋  魏菲菲 《陕西教育》2007,(7):42-42,55
陈式太极拳弹抖发劲的技击原理 1.弹抖发劲概述.太极拳的核心是技击,技击的核心是劲力.在陈式太极拳中,人体发出的力分为肢体力、气力、念力;将太极拳运劲发力的过程分为产生、运行和发放三个阶段,并根据劲力在三个阶段中的不同特征,将太极劲转化为爆发力发放出去.  相似文献   

10.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华夏大地孕育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史的见证,是历代前辈先贤们的心血与智慧的结晶.它包罗万象,内含先天术后天变化,阴阳相济五行生克之理.它不但具有其外形美的拳术表演,而且又具有其良好的保健功能和技击含义.太极拳结合了中医导引以及养生方面的知识,对人体有鲜明锻炼、保健和治疗作用.它是目前武术运动中,从理论到实践,从养生到技击,最全面、最受欢迎和适应人群最广的一项运动.  相似文献   

11.
阐述太极拳正被越来越多追求强身健体的人们所接受。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对比实验,运用统计法和文献索引法,对重视动作技击作用所产生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并以运动心理学为理论根据,对其所产生的效果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技击是武术的本质,也是武术的灵魂.现行警察格斗训练体系主要采用以擒拿为核心,以摔、打、夺、押、铐、搜为手段的技术体系,缺乏对技击的重视.内家拳在技击方面具有自身鲜明的优势,其简单的练法,而且不易受年龄、体重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内家拳具有高效打击等特征,能够丰富现行警察格斗技法,有效破解警察格斗教学训练中的矛盾.将内家拳应用于警察格斗训练,有利于完善警察格斗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13.
立德树人是当前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培养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高校应着力构建"三全育人"立体化培养体系,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专业实践教育有机融合起来,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全覆盖,有力推动高等教育"三全育人"教学体系的构建,为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孙吴发展史上 ,孙权之母吴夫人与孙权之女全公主曾先后产生过决定性的作用。吴夫人身处孙吴立国前后 ,对协调孙策、孙权兄弟与南北士大夫的关系 ,组建谋士集团 ,决定独立发展的战略等 ,都有定夺之功。全公主在孙权中后期 ,正值乃父与儒学士大夫阶层矛盾激化之时 ,她乘机兴风作浪 ,为其生母争皇后位 ,参预安排权之继嗣 ,挑起孙权顾命集团的纷争 ,目的在于操纵实权 ,从而恶化了孙吴之政治斗争。二人虽同处后宫 ,皆参预朝政 ,但作用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15.
《全明词》补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明代文献繁富,求全备正自不易,仅从明代词人、词作之误收与遗漏等情况看,亦颇有可补正者,故在饶宗颐、张璋先生纂辑、中华书局2004年出版《全明词》基础上,从《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等大型古籍中,辑得《全明词》失收词人20余家,词作200余首。因限于篇幅,刊载其中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塑造了一系列英雄人物形象,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以其谋智和英勇在《三国演义》中争得一席地位。其中孙权作为一名君侯,有其英明的决策,如对陆逊的大胆任用,大败蜀军;应时而变,降受九锡。也有其失策的时候,如痛失庞统;错杀关羽。其错误的决策给东吴带来的战祸对东吴的损失难以估计,对东吴的国力也是一个挑战。这样的孙权,与"生子当如孙仲谋"、"气吞万里如虎"并不相配。  相似文献   

17.
关于留学生文学的定义,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原因是划分界限的多样化.留学生身份的独特性在于他们的越境行为,所以界定留学生文学应该以他们身上有无中外文化的冲突为标准.陈铨的《冲突》鲜明地反映了留学生身上两种民族文化融合和冲突的情况,是当之无愧的留学生小说代表作.留学生身上的陋习与社团中的宗派主义,与他们新潮时尚的外表构成了反讽;留学生摆脱传统婚姻伦理观念,转而倾向于自由恋爱,并在其间感受到矛盾与困惑,这体现了中西两种文化的冲突.除此之外,小说人物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较多地体现其深受叔本华悲观主义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武术内家拳是中国武术与道教文化体系结合的产物。其技法的原则受到道教文化的影响,从道教文化的角度去审视武术内家拳,进而客观地认识它,充分发挥其功能。  相似文献   

19.
孙权是东吴集团的扛鼎人物,在史书和民间有着许多关于他的记载与传说,但却展现出两幅迥然不同的面目。史书中的孙权智勇双全、深谋远略,是诡谲多变的三国时代的一代英主。而在《三国志平话》、元杂剧等民间创作中,孙权被丑化成优柔寡断、懦弱胆小的小丑形象。在《三国演义》中,作者对孙权形象进行了较客观的重塑:一方面,作者据史写出孙权的部分功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他一代英主的真实面目;另一方面,作者在"拥刘反曹抑孙"的情感倾向下,删去了孙权草船借箭等一些功劳,弱化其英主形象,淡化其历史作用。《三国演义》中的孙权形象更加完整、丰满,具有更深厚的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20.
《宋元学案》附录的《苏氏蜀学略》是清代学者全祖望补撰的。他违背了黄宗羲原著的宗旨,又依照理学宗传拟定苏氏蜀学的学术渊源,并以为蜀学出于“纵横之学”而“杂于禅”;这些都是极不恰当和非常片面的。然而若将今本《宋元学案》视为宋元学术思想史,而不仅仅是理学宗传史,则它又具很丰富的学术思想史料的价值。《蜀拳略》是第一次将蜀学上升到学术吏的高度,这对晓清以来将蜀学作为具有地域特色的拳术的复兴,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