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外痔剥离内痔切除并结扎加注射术的手术方法对Ⅲ、Ⅳ期环状混合痔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58例Ⅲ、Ⅳ期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2例、对照组176例.治疗组采取外痔剥离切除内痔结扎加注射术,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治疗术式.结果两组治愈时间、水肿、肛门不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残留皮赘差异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和排尿障碍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痔剥离切除内痔结扎加注射术可以明显缩短治愈时间、改善水肿和肛门不适,减少术后残留皮赘.  相似文献   

2.
探讨多学科协作治疗(MDT)模式下的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胃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收集2016年10月—2018年10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胃癌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ERAS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手术期处理,ERAS组采用MDT模式的ERAS理念处理,比较两组术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ERAS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第一次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 ERAS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1. 7%和31. 7%(P<0. 05)。结果表明,应用MDT模式下的ERAS理念可有效促进胃癌患者的术后康复,减少手术的相关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RAS在单孔法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行择期单孔法小儿疝囊高位结扎的120例患儿随机分为ERAS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进行分析对比。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护理,ERAS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术后麻醉苏醒的时间、切口疼痛程度、肛门排气的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出院后满意度等,通过对比两组之间的差异来评价ERAS护理的价值。结果ERAS组患儿术后麻醉苏醒时间平均值、切口疼痛评分平均值、术后排气时间平均值均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均减少,且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孔法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围手术期中采用ERAS理念可以加速患儿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儿疼痛,减少并发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及患儿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在糖尿病围手术期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2例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组18例和每日多次胰岛素治疗组(MSII)14例,观察患者治疗期间血糖变化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32例患者血糖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血糖下降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MSII组,伤口愈合均良好。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中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能安全、有效地控制血糖,使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在临床阑尾炎手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抽选我院于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96例阑尾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成甲乙两组各48例,在手术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其常规护理干预与围手术期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甲乙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评分分别为(2.3±0.4)分、(1.1±0.3)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乙组患者在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方面比较,也均明显早于甲组(P<0.05),且乙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达97.79%,显著高于甲组的79.17%.同时,在术后并发症发生方面,甲组发生率为25%,显著高于乙组的6.25%,(P<0.05).结论:针对临床上的阑尾炎患者,在给予其必要的手术治疗的同时,结合患者情况给予其围手术期的干预护理,可明显减少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疼痛,整体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热敷腰骶部背腧穴对妇科腹部手术病人肠蠕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妇科手术病人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热水袋敷腰骶部背腧穴,对照组仅按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病人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有无腹胀等不良反应。结果:热敷腰骶部背腧穴明显优于常规护理。两组病人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腹胀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热敷腰骶部背腧穴,可以明显地促进妇科腹部手术病人肠蠕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学周刊C版》2017,(21):103-104
目的:确定构建妇科无痛化病房对提高术后患者疼痛护理满意度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江西省妇幼保健院200例拟行妇科手术患者,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疼痛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在常规疼痛护理基础上实行无痛化病房管理模式。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对疼痛护理的满意度及术后康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使用PCA泵、杜冷丁、止痛片镇痛以及呼叫疼痛的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对疼痛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而24 h和48 h睡眠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妇科无痛病房以患者为中心,实施规范化的疼痛管理,提高了护士的疼痛管理知识和技能,改善了妇科患者术后镇痛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有效促进了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多种模式联合镇痛与单纯术后镇痛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入院拟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多种模式联合镇痛组(A组)及单纯术后镇痛组(B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静息痛的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与B组患者术后72 h内各时间段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内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种模式联合镇痛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镇痛及促进患者术后早期膝关节主动活动是有效、安全的。具有使用安全、副作用少、易于推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放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共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和开腹胆囊切除术(OC)组,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L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抗生素使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均明显优于OC组(P〈0.05);LC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1%,OC组并发症的发生率3%,LC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OC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急性胆囊炎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12月我院19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硬币投掷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9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围术期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及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率为95.79%,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82.11%,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护理满意率,在急性胆囊炎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学周刊C版》2017,(16):141-142
目的:探讨"医护麻药"四位一体规范化疼痛干预在肛周疾病围术期患者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干预组95例肛周疾病围术期患者实施"医护麻药"四位一体规范化疼痛干预,对照组97例实施常规疼痛管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术后康复指标及镇痛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术后排便、换药NRSmax、围术期NRSmean及PNRS>3均低于对照组(P<0.01);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创面愈合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缩短(P<0.01);患者镇痛满意度为95.79%,高出对照组34.14%(P<0.01),总体满意度较对照组提高7.17%(P<0.01)。结论:肛周疾病围术期患者中实施"医护麻药"四位一体规范化疼痛干预,有效降低患者疼痛强度,患者首次排便及下床活动时间提前,促进创面愈合及缩短住院时间,患者对疼痛管理及住院总体满意度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行腹腔镜辅助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并评价临床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3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患者(腹腔镜组),与同期28例行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手术的患者(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平均时间等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5,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开腹组;腹腔镜组淋巴结清扫数量为(25.5±8.5)枚,开腹组为(20.6±7.8)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7%)及死亡率(0)均低于开腹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两组患者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进展期胃癌根治术不仅创伤小,恢复快,具有安全性,而且能够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根治水平,其近期生存率与传统开腹手术无差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各种剂量右关托咪定超前镇痛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6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均选取女性),年龄20—59岁,ASAI一Ⅱ,随机均分成四组:C组,D1组,D2组,D3组。c组为对照组,静脉注射安慰剂。D1组静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D1组静注右美托咪定1.0μg/kg,D1组静注右美托咪定1.5μg/kg(四组注射时间均为切皮前10min)。记录术毕拔管时间、各时间点的vAs评分、Ramsay评分,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几率。结果D2组、D3组拔管时间均长于c组,D3组的拔管时间长于D1组、D2组(P〈0.05);D2组、D3组在术毕各个时点的VAS均低于c组,D3组在术毕各个时点、D2组在术毕4h、8h的VAS均低于D1组(P〈0.05);D3组在术毕1、2、4h的Ramsay评分高于其余三组,D2组在术毕1h的Ramsay高于c组、D1组(P〈0.05);D3组术毕口干的发生率高于c组,c组术毕使用镇痛药的发生率高于其余三组(P〈0.05);结论术前静注右关托咪定1.0μg/kg,术毕镇痛可靠,不增加不良反应,不导致苏醒延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60例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布托啡诺+丙泊酚组(A组)、舒芬太尼+丙泊酚组(B组)、单纯丙泊酚组(C组),每组20例。观察记录各组术前、术中、术后3min的SBP、DBP、HR、Sp02,同时记录苏醒时间及丙泊酚用量。结果与术前比较,三组患者术中SBP、DBP下降、HR.减慢(P〈0.05),与C组比较,A、B组患者术后3minSBP、DBP下降、HR减慢明显(P〈0.05),且A组与B组比较,各时间点的SBP、DBP、H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唤醒时间短于B、C组(P〈0.05),丙泊酚用量A、B组明显少于C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麻醉,可明显减少丙泊酚的用量,麻醉效果确切,术毕苏醒迅速而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措施应用于食管癌病人围手术期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30例食管癌病人为实验组,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0例食管癌病人为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术前疼痛教育、心肺功能锻炼教育等减少应激的方法,术后康复治疗措施采取早期肠内营养与早期活动。结果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总费用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措施在围术期的灵活应用,可有效促进食管癌术后患者的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对于食管癌患者来说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痛护理干预在骨折围术期疼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11年6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10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无痛护理干预,评估患者入院时、术前及术后6、12、24h时的疼痛评分。结果:110例患者入院时均为重度疼痛,术前经过无痛护理后疼痛程度减轻,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6、12、24h时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与入院时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骨折围术期疼痛患者的疼痛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开放式肛门内括约肌后位部分切开术治疗慢性肛裂的有效性和术中切断内括约肌的长度及安全性。方法:50例肛裂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全部患者均施行肛裂切除术加开放式肛门内括约肌后位部分切开术,A组患者的肛门内括约肌切开长度为0.5cm,B组患者的肛门内括约肌切开长度为1.0cm。术后每日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及换药,直至伤口愈合。记录患者术后平均VAS疼痛指数(1~10分法),服用止痛药氨酚待因的剂量(以片计)。伤口愈合时间,肛门形态和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全部治愈,均未发生肛门失禁,在伤口愈合时间上无明显差异(P〉0.1),而B组患者术后VAS疼痛指数及服用止痛药氨酚待因的剂量(以片计)与A组患者相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开放式肛门内括约肌后位部分切开术治疗慢性肛裂是有效的,肛门内括约肌下缘切开1.0cm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儿童扁桃体电刀电凝切除术与传统剥离术的优缺点。方法:220例患儿左右扁桃体按切除术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行电刀电凝法切除及术后止血,对照组行传统剥离术,术后行压迫止血、结扎止血或电凝止血。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8±3min vs 16±5min,P〈0.05);术中出血量少(0—6mLVS10~40mL,P〈0.05);术后白膜生长时间两组相仿均为1~3d,但实验组白膜脱落时间较对照组稍长(14~21dVS7—14d,P〈0.05)。结论:儿童扁桃体切除,电刀电凝法较传统扁桃体剥离法,手术用时短,出血量少,术后愈合较慢,白膜脱落时间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消痔灵注射辅助内扎外切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将入选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消痔灵注射术辅助内扎外切术,对照组采用单纯内扎外切术,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术后出现脱线期出血(常见并发症)的机率大小。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在减少术后脱线期出血的机率上,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痔灵注射辅助内扎外切术治疗混合痔临床疗效肯定,有效地减少了术后出现脱线期出血的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20.
《莆田学院学报》2019,(5):41-45
探讨优化护理方案对胃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病率的影响。选取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21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按优化护理方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7 d肺部感染发生率、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排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术后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 05);实验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 05)。结果表明,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优化护理方案可有效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