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网络中搜索各种资源时,通用的搜索引擎很难满足用户特定的需求。P2P网络是一种有效的资源共享和搜索方式。通过分析P2P网络的基本结构和资源共享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P2P的资源网络模型(PBRN)。PBRN是由各资源实体"自组织"形成的分布式、虚拟、动态和松散的纯P2P网络,并实例化的剖析了它在教育信息资源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如何高效地搜索资源是Peer-to-Peer(P2P)网络中最为关键的问题。目前大多数P2P只支持基于文件标识的搜索,用户不能根据文件的内容进行搜索。将改进后的基于互关联后继树的全文检索模型应用到混合式P2P网络中,它将全文看成一个字符流,利用多棵二层树组成的森林表示这个全文字符流。由主索引、附加索引和删除文件列表三部分组成独特的索引结构,很好地解决了索引的更新问题,提高了混合式P2P网络的查询效率。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P2P网络搜索效率低、搜索算法开销大等问题,提出采用蚁群搜索算法(ACO)构建P2P层次域网络模型。该模型在域间资源查询时,通过节点信誉度选择查询路径,有效将搜索蚂蚁导向到可能存在查询资源的高信誉度节点域中。实验证明,该方法有效提高了资源搜索命中率,减少了网络中冗余信息包的传送,有一定的实用性及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4.
P2P(Peer-to-Peer)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技术,用户如果想在网络中访问某些数据或者需要某些服务,可以不通过相关的服务器或中间设备,而把依赖分散到网络中参与者的计算能力和带宽,其应用的核心技术是资源搜索机制.本文根据其网络模型特点,分析并研究了四种典型的资源搜索算法原理及性能.  相似文献   

5.
何杏 《考试周刊》2010,(32):177-177
P2P网络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匹配,主要是指对节点的物理网络位置的知晓(比如距离的远近),以及逻辑层与物理层之间的拓扑网络结构的匹配。资源搜索是P2P网络中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网络开销,此外,资源搜索过程中查询消息需要在逻辑层的网络拓扑网络中传输,这就引出了逻辑层与物理网络层之间的匹配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焱 《教育技术导刊》2013,12(1):148-150
基于P2P模式的远程教育系统的资源分布在各个节点上,且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中。讨论了基于P2P模式的远程教育系统的资源搜索技术,并针对基于双环结构化P2P模式的远程教育系统,实现了目标资源节点的搜索算法,进一步提高了远程教育系统的稳定性和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P2P信息共享就是利用P2P技术在网络上共享价值信息,而信息共享也一直是网络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P2P技术中最典型的应用.与传统网络系统相比,采用P2P技术来共享信息资源可以更加充分的利用网络中的带宽资源和边缘资源,从而提高了系统数据通信的效率.而目前运用于信息共享的P2P软件也是最多的.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PKI技术和P2P技术,分析了PKI-P2P信任模型,根据高校网络的特点,提出基于PKI-P2P技术的高校网络框架结构,该结构保障了网络的资源可以被安全、高效的利用。  相似文献   

9.
张燕 《考试周刊》2010,(50):154-155
针对P2P网络中资源查找及其自身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分布式二叉树索引模型,通过度量网络中结点属性相似性,对所有结点进行渐近分组,形成层次性逻辑二叉树覆盖网络。在信息搜索时,查询只路由到相关的结点上,减少了信息搜索时的平均搜索路径长度,从而改善搜索效率。  相似文献   

10.
对等联网(P2P)技术对于未来网络世界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用户利用P2P技术上网,可以充分享用互联网的边缘资源;P2P重返“非中心化”将使互联网管理的难度进一步增加,引起了众多的安全与管理争议。IPV6上的P2P模式能最终解决网络上的安全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1.
对等网络(P2P)技术在各领域广泛应用的同时,其流量消耗了大量的网络宽带资源,对互联网构成了威胁,而P4P技术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宽带资源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VOIP中引入P2P技术,可以有效缓解资源有限的难题,改善网络的可伸缩性和可靠性。本文即是在VOIP与P2P结合考面做了有益的尝试,提出了基于混合P2P结构的VOIP模型,详细论述了模型中节点的操作,并对其服务质量(QoS)进行了研究,结合VC算法提出了一个带抖动控制的算法(VC-Jitter算法)。最后对提出的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分析表明本文所提模型和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P2P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资源的获取变得更加方便快捷。针对日益流行的P2P网络传输技术,介绍了基于P2P技术的网络资源共享系统的构建方法,包括网络通讯底层的模块设计以及服务器和客户端的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4.
现今的网络教育主要采用的都是C/S网络模式,由于C/S模式本身的特点,学习交互不够及时、系统费用昂贵和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一直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P2P在网络资源利用率、消除服务器瓶颈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本文试图将P2P技术应用到网络教育中,并提出了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5.
针对P2P网络的最基本特征:网络节点对等,每个节点既是服务器又是客户端。本文提出了一个简单高效的解决P2P流量识别方法,该方法没有用到应用层的协议,不需对数据包进行应用层解析,只判断源地址、目标地址及端口号。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执行效率高,并且对加密数据包以及未知P2P应用的数据包都有很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及流媒体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远程教育系统开始采用流媒体作为主要的网络教学方式.它可以提高网络课堂的质量,增强网络课堂的交互性.而基于P2P的流媒体可以充分发挥众多客户机的作用,有效利用客户机闲置的计算和存储资源,使客户机完成部分服务器的功能,降低服务器的负载和对网络带宽的占用率.因此,基于P2P的流媒体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在传统流媒体技术的基础上提出混合式结构的P2P流媒体模式,以进一步优化远程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17.
Media streaming delivery in wireless ad hoc networks is challenging due to the stringent resource restrictions,po-tential high loss rate and the decentralized architecture. To support long and high-quality streams,one viable approach is that a media stream is partitioned into segments,and then the segments are replicated in a network and served in a peer-to-peer(P2P) fashion. However,the searching strategy for segments is one key problem with the approach. This paper proposes a hybrid ants-like search algorithm(HASA) for P2P media streaming distribution in ad hoc networks. It takes the advantages of random walks and ants-like algorithms for searching in unstructured P2P networks,such as low transmitting latency,less jitter times,and low unnecessary traffic. We quantify the performance of our scheme in terms of response time,jitter times,and network messages for media streaming distribution.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earch efficiency for P2P media streaming distribution in ad hoc networks.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基于数学建模技术应用于P2P网络的流量识别与控制的方法,通过在网络中串联接入网关或者网桥设备,对网络中的流量进行分析,采用对流量进行数学建模,基于用户行为的方法,识别网络的流量并进行控制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流量识别的效率和流量控制设备的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针对教学单位教育资源分布的特点,以带有主节点的P2P(P2P with Super-peer)网络为基本架构;以RDF/S为资源描述结构。构建了一个教育资源整合平台。解决了基于关系数据模式的虚拟RDF视图的构建;解决了SPARQL查询向SQL查询的转换,从而实现了异构教学资源之间的跨模式、跨语义的集成。为解决数据孤岛问题和进一步发布资源的链接数据作好准备,丰富了资源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