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八百里清江,婉蜓曲折,在三国古城——陆城,融入了万里长江。就在这两江交汇处,有一所湖北省知名的重点中学———宜都市第一中学。目前,担任这所中学的校长就是周朴华先生。两年前,他是全国重点职业高中——宜都市职业高中的校长。2003年,他接受组织上的任命,到宜都一中走马上任。金秋时节,我们一行采访了这位刚过不惑之年的校长。我们的谈话,就从他担任宜都一中校长开始。昌海:来到宜都一中,你认为面对的最大压力或挑战是什么?周朴华:我确实感觉到有很大的压力。在人民的眼中,宜都一中就是宜都的“清华”、“北大”,是宜都的最高学府。宜都…  相似文献   

2.
鲁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建筑工匠、创造发明家。他有一个儿子,脑瓜聪明,就是不爱劳动。儿子长到15岁时,鲁班问儿子:“你想干什么活儿?”儿子说:“种田。”鲁班于是送儿子去干农活。只干了一年,儿子回来了。鲁班问他:“怎么不干了?”儿子说:“种田太累。”第二年,鲁班征求儿子的意见,又送儿子去学织布。只干了一年,儿子又不干了。鲁班问他:“为什么又不干了?”儿子说:“织布这活儿,把人给忙死了。”鲁班问儿子:“你究竟想干什么呀?”儿子想了想说:“跟您一样,当木匠吧!”鲁班把儿子交给他的大徒弟当学徒。不料,儿子只干了一年,又不干了。鲁班问…  相似文献   

3.
八百里靖江,婉蜒曲折,在三国古城——陆城,融入了万里长江。就在这两江交汇处,有一所湖北省知名的重点中学——宜都市第一中学。目前,担任这所中学的校长就是周朴华先生。两年前,他是全国重点职业高中——宜都市职业高中的校长。2003年,他接受组织上的任命,到宜都一中走马上任。金秋时节,我们一行采访了这位刚过不惑这年的校长,我们的谈话,就从他担任宜都一中校长开始。  相似文献   

4.
我要说的这位“状元”,姓薛名雷平,是上海华东师大二附中1980年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他今年参加高考,总成绩高达496分,雄居上海理工科考生第一名,被人们誉为上海的“高考状元”。小薛为什么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呢?他在学习上有点什么门道吗?怀着这样的好奇心,我访问了这位小“状元”的父亲——薛天祥同志。老薛是一位精明强悍的中年人,现在担任华东师大科研处的领导工作。话题一开始,老薛便笑眯咪地说:“说实在的,雷平能考上第一名,连我自己也没有预料到。临到考试前夕,他还照样看长篇小说,照样玩球,照样天天去游泳。有人觉得奇怪:这孩子怎  相似文献   

5.
一位小朋友前来告状:“老师,佳佳打——”未等他说完.老师满脸不耐烦地挥手道:“去,去,烦死了,到座位上去!”然后无可奈何地朝同事苦笑一声:“没办法,今天的情绪糟糕透了!”如果象上面所说这位教师那样无节制地将自己的情绪带进工作中去,该会出现什么情况,这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老师喜欢一个小朋友就经常拉着他的手,表扬他.抱他,甚至是吻他;厌恶一个小朋友就处处冷落他,上课不让他回答问题,分配重要的游戏角色没他的份;同一小朋友在不同的时间有了同样的过失,老师在情绪好时,可能会耐心地询问、调查过失的原因,并温和地开导他,教育他,但当老师情绪不好时,  相似文献   

6.
成功之道     
在一次高级经济理论研讨会上 ,会议召集人请来了一位商界巨子作主讲人。人们非常希望能听他谈谈事业的成功之道。但他只是淡淡一笑 ,说 :“还是出道题考考你们吧。”“某地发现了金矿 ,人们一窝蜂地拥去 ,然而一条大河挡住了必经之道 ,是你 ,会怎么办?”有人说绕道走 ,也有人说游过去。但他却是含笑不语 ,很久 ,他说 :为什么非得去淘金 ,而不去买一条船搞营运?”大家愕然。他却说 ,那样的情况宰得渡客只剩下一条短裤 ,人们也会心甘情愿。因为前面有金矿啊!“干他人不想干的 ,做他人不曾想的。”这就是成功之道。困境在智者眼中往往意味着…  相似文献   

7.
连理栀     
蝉儿鸣了,盛夏到了。又是一年花好时。趁着星期天,嗜好花草的我,一大早便赏花去。在薄雾的簇拥下,我来到“村外桃源”河畔处的一片花园——养花专业户秋老家。这位秋老,姓秋名原,不知他是否是花“痴”秋先老翁的后裔,反正他的爱花成  相似文献   

8.
某位同事曾为他的一位朋友感叹,说他这位朋友特别精明,弃教从商,开了个小卖店,几年工夫就发了。这朋友的儿子也特别机灵,可是几次三番才考了个高中,高中一毕业就跟着爸爸经商了。我同事的结论还离不开血统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我问他这位爸爸怎么个“精明”法,那儿子是怎样“机灵”,试举例一二。他说:有一次那爸爸骑着自行车带着儿子去逛街(那还是清贫的时候),发现自行车的后胎软了,去路边修车的老头儿那里去打气。打完气后老头不让走,说留下一毛钱。这爸爸就问:“空气还卖钱么?”老头说:“打气筒的磨损费。”这爸爸从…  相似文献   

9.
另一个自己     
有一个人遇见一位老朋友。这位朋友一直想找到生活的方向,但没有结果。“我得给他点儿钱,”他想。谁知,那天晚上他发现他这位老朋友如今已经富有了,他是来还多年来所欠下的债务的。 他们去了一间以前他们常去的酒吧,而且这人付了所有人的酒钱。当人们问他是怎么发的财时,他回答说直到数天前他还是“另一个自己”。 “什么是‘另一个自己’?”人们问道。  相似文献   

10.
一九九三年七月,卢志成从郾城县第一职业高中毕业,回到生养他的郾城县召陵镇卢庄村。这年,他才二十岁,在学校里喝了十多年墨水后,又重新回到起跑线。这一残酷事实赋予他的只有困惑与苦恼。 他变得非常敏感,甚至连乡邻们的打招呼或者是见面后很正常的一瞥,也使他觉得是在讽刺和嘲笑。没有跳出农门,在农村的天地里,有何前途而言?!他的心冷到了冰点。 但这只是暂时的,职业高中的韩老师来看望他,这位老师了解他这位学生的犟脾气:宁肯头破血流,也要撞到南墙上。担心他思想解不开疙瘩,毁了一个刚强的小伙子。他劝导和鼓励着他。  相似文献   

11.
《中文自修》2004,(6):57-57
这是“嘻嘻”最喜欢的一组经典,它的名字叫“破小孩语录”。他的表姐和他生活在一起,收集了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加上了自己的评语,我们应该很感谢这位聪慧的表姐,她让大家知道一个人是怎么慢慢地长大,有了更多的欢乐,也有了更多的苦恼。这组文字让人们在笑过之后会浅浅地思考,慢慢敛去笑容,所以我不叫它“笑话”,也不愿叫它“幽默”,它的内涵超过了这些定义。——编者  相似文献   

12.
文摘     
一位教师遇到一个很久没见的朋友。朋友问: “现在在干什么?” “我在教书。” “教什么?” “教数学。” “干得怎么样?” “还不错,平均成绩95分。” ——著名课改专家傅道春在他名为《新课程与教师行为变化》的专题报告中举了一段教师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对话。他指出,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什么,将决定他的职业定位。这位教师带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13.
随感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目不识丁的暴发户为了炫耀自己的“档次”和“品位”,坐飞机到北京花高价购票去昕“三高”演唱会。回乡后他向闻讯而来的人们大肆吹嘘飞机的舒适、演唱会现场的豪华、票价的高昂……但当人们问他演唱会的内容时,他却支吾起来。原来这位“热爱艺术”的大款由于觉得演唱会枯燥无味,竟在席间睡着了!  相似文献   

14.
有一天,陶行知找吕长春谈话。吕长春没有父母兄弟,学校就是他的家。陶行知看着17岁的吕长春,满意地说:“你已经长大了。当年你进学校时,只有桌子那么高!”陶行知说:“我要请你去做一件事。我把职权给你,让你安心大胆地干。现在我任命你当场长,去办一个农场,你干不干?”吕长春高兴极了,说:“去,当然去!”陶行知说:“我们学校很困难。你去把农场办起来,秋后收了庄稼,也可解决我们一点困难。我先谢谢你。”长春打起背包去了小龙坎。这块不满20亩的沙土地,遍地是石块,旁边只有一座光秃秃的山。他倒吸一口凉气:这算什么农场,简直连草都种不活。他…  相似文献   

15.
领导干部的楷模、人民的公仆孔繁森去世后,人们在料理他的后事时,看到两件令人心碎的遗物:一是他仅有的钱款——8元6角;一是他的“绝笔”——去世前四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 谁能相信这是一个堂堂地委书记的身后遗物?但这却是铁的事实!8元6角,买不到一包好烟,喝不上一杯五粮液,这官可谓当得“穷酸”!  相似文献   

16.
卡夫卡作为西方现代派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以其独特的艺术方式垒起了一座文学“城堡”。当人们惊奇地发现这座“城堡”,并步入其中,要去寻珍探宝时,便会发现,这位表现主义大师,以他那象征性的隐喻和寓言式的传达方式,将人生编织成一个个“怪诞的梦”,给“城堡”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从而形成了一个现实与梦幻:理性与荒诞相互交织的“异化世界”。  相似文献   

17.
一节废电池     
1999年 ,有个美国孩子随父母来到江苏盐城 ,活泼的孩子对这个沿海城市充满了好奇。一天 ,他在去商场的路上 ,看到一节5号废电池静静地躺在马路上。孩子疾步上前 ,躬腰捡起这节被人抛弃的废电池 ,他攥在手里左顾右盼 ,美国小男孩的神情引起了路人的浓厚兴趣。“小老外 ,你去哪?”“孩子 ,你丢了什么?”人们关切地询问这位美国小男孩 ,大家对这位“小老外”表现得特别友好。“我想找废旧电池回收箱”。可是没人懂他说什么。有个人打起手势 ,试图和眼前的金发男孩进行交流 ,小男孩攥着的手松开了 ,手心是一节废电池 ,大家开怀大笑。“没…  相似文献   

18.
辰辰来上海,我特地为他做了一盆风味小吃——马兰头拌豆腐干。辰辰吃得很开心,问我:“外婆,这个好吃的菜是什么菜呀?”我对他说,这是外婆在园子里挑的马兰头,吃了清火,眼睛也会明亮。辰辰兴奋地说:“外婆,我也要去挑马兰头。”  相似文献   

19.
一位初中教师对我讲了这么一个事例。他在班上用《悯农》这首诗,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希望学生牢记劳动人民的辛苦,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爱惜劳动成果。这时一个学生冒出了一句话,他说这个农民不值得同情。“大热天的中午去锄地,有点傻帽儿。不如早点回家,下午天不太热时再接着干。”一句话引发哄堂大笑,学生们围绕这句话争论开来,一时“天下大乱”。这位教师没有为自己的预定程序被打乱而恼火,没有批评那位学生,他以微笑不语对学生的争论表示默许,还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去倾听。学生的激烈争论停息,他让见解相同的同学推举出代表陈述自己…  相似文献   

20.
有个勤奋好学的木匠,一天去给法庭修理椅子,他不但干得很认真很仔细,还对法官坐的椅子进行了改装。有人问他其中原因,他解释说:“我要让这把椅子经久耐用,直到我自己作为法官坐上这把椅子。”后来,这位木匠果真成了一名法官,坐上了这把椅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