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幽默     
专业水准安迪到一位农场主朋友家里做客 ,他给朋友四岁的儿子带了一本动物图画作为礼物。朋友的小孩从图画书中轻易地认出了一只狮子和一只长颈鹿 ,可是使人惊奇的是他好像不认得奶牛。“你也许知道这是什么 ?”安迪鼓励他 ,“想想看 !”小孩迟疑地问 :“莫非是荷兰牛和新西兰牛的杂交品种吗 ?”用脑子一位望子成龙的父亲希望儿子将来有出息 ,能做大学问家。父亲怕家庭教师教不好 ,就自己教儿子算术。一个月后 ,父亲想考考儿子 ,就问 :“1个加 5个 ,等于几个 ?”儿子扳着手指头算了一会儿 ,答道 :“6个。”“7个加 1 5个呢 ?”儿子又扳着手…  相似文献   

2.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提出“教什么?”、“什么时候教?”、“怎样教?”等问题。他指示:在教学中应设计最佳教学程序,即要求教师要具体了解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已有的经验,教  相似文献   

3.
法国一位穷困潦倒的年轻人,跑到巴黎去拜访他父亲的一位朋友,请他帮忙找个工作。他父亲的朋友问他:“你能做什么?”“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本事,先生。”“数学精通吗?”“不行。”“你懂得物理吗?或者历史?”“什么都不知道,先生。”“会计呢?法律如何?”年轻人羞得满脸通红,第一次知道自己太不行了。父亲的朋友对他说:“可是,你要生活啊。将你的住处留在这张纸上吧。”年轻人无可奈何地写下了他的地址。他父亲的朋友欣喜地叫着说:“你终究有一样长处,你的字写得很好呀。”年轻人原来很自卑,但这句话给了他很大的鼓舞和自信。因为字好,他父亲的…  相似文献   

4.
我的一位当中学老师的朋友这天眉飞色舞地告诉我,他的一个过去不好好学习、调皮捣蛋的学生今年高考考上大学了。我知道他为教育这个学生付出了很多,便开玩笑地说:“教这样的学生付出多,酬谢也多吧?”“酬谢?什么酬谢?”他有点诧异,“我已经有回报了,把学生教育成人,这是最好的回报了。” 最好的回报。我思索着,颇有同感。  相似文献   

5.
刚刚过去的春节你是怎么过的呢?在人们欢聚一堂的时候,你听到了什么?是人们相聚的欢笑吗?是喜气洋洋的联欢会的掌声吗?是震天响的鞭炮声吗?还是其他?或许你听到的是我们没有注意的,你听到了什么?那又代表着什么呢?有这样一个《商人捡硬币》的故事:有一位昆虫学家和他的商人朋友一起在公园里散步、聊天。忽然,他停住了脚步,好像听到了什么。“怎么啦?”他的商人朋友问他。昆虫学家惊喜地叫了起来:“听到了吗?一只蟋蟀的鸣叫,而且绝对是一只上品的大蟋蟀。”商人朋友很费劲地侧着耳朵听了好久,无可奈何地回答:“我什么也没听到!”“你等着。”…  相似文献   

6.
法国大作家大仲马有一次前往马黎去拜访他父亲的一位朋友,想请他帮忙找份工作。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成名的他穷困潦倒,父亲的朋友便问他会干些什么,大仲马说自己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本事。“那你精通数学吗?”“不行。”“物理怎么样,或者历史?”“我都不知道。”“会计、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对教育行为、教育现象的评价有一种绝对化倾向,需要重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师”就是典型一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师”一句中“好”的标准是什么?是思想品德、文化知识,还是身体素质?是审美能力、创新思维或者是技能技巧?一位知名校长著文说,他的3个孩子在小学读书时成绩均不理想,上中学以后,用“科学的学习策略”引导他们,结果他们的成绩上得非常快,从而“开始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显然他是以升学考试成绩为坐标来定位这个“好”的。无论高考还是中考,都是选拔性考试,必然有一部分学生被淘汰…  相似文献   

8.
听一位老师第一次教《捞铁牛》,在出示课题后,要学生找出课题中的关键词(“捞”),接着便要学生从“捞”字中展开猜读:课文可能说些什么?在学生的一番议论中,教师因势诱导归结出:①在什么年代“捞”?②在什么地方“捞”?③谁“捞”?④为什  相似文献   

9.
无理的抱怨     
两个朋友一起吃饭,桌上有一盘鱼,盘中只有两条鱼,一大一小。其中一位夹了大鱼吃,另一位很生气。“你太自私了!”他嚷着。“为什么?”他的朋友感到很惊奇。“你拿了大的。”“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做?”“我当然会选小一点的。”“那你有什么好抱怨的?你已经吃到了小一点的。”Tw  相似文献   

10.
记得寒假时去拜访一位朋友,进门看见他读一年级的儿子正在伏案“奋笔疾书”。我随手从他身边一大堆作业本中抽出一本“习字本”,一翻,不禁脱口而出:“太潦草了!”我的朋友说:“有什么办法呢?孩子也……。”话还没说完,想不到孩子停住笔,长长地一声叹息.“唉——!”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长叹?  相似文献   

11.
《新三字经》云:“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若不教,行乃偏,教之道,德为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做到“德为先”,可采取以下渗透方法: 一、审题入手,先声夺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许多课文,只要教师善于抓住文眼提问,就会收到高屋建瓴作用。譬如教学《一定要争气》,我就设问:“争气”是什么意思?“一定要争气”是什么意思?课文写谁“一定要争气”?他为什么要“争气”?他是怎样“争气”的?他两次“争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学期初某晚,在学校的食堂里我与一位新分到我校的教师攀谈。“教你们班的老师是谁?”“教语文的是何某某,教数学的是杭某某。”“啊,一位是我校德高望重、年近六旬的老教师,一位是学富五车的抓教学的校长,他怎么就这样直呼其名?”我不免一阵诧异。“我还在  相似文献   

13.
《揠苗助长》是九年义务教育第五册的一则寓言故事,让学生理解寓意是教学上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一位教师通过创设语境,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课文结尾续编故事,让学生在自编自演中领悟寓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师:课文结尾处写到:“第二天那个人的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同学们想象一下他的儿子回到家后,会说些什么?“那个人”又会有什么反应呢?四人小组展开讨论。(教师深入小组讨论,场面热烈)师:哪两位同学上台来表演?好,你们俩上来。你们各自扮演什么角色?给我们介绍介绍。(生分别介绍自己扮演的角色。师为表演…  相似文献   

14.
一次,我去拜访一位事业上颇有成就的朋友,闲聊中谈起了命运。我问:“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命运?”他说:“当然有啊!”我再问:“命运究竟是怎么回事?既然命中注定,那奋斗又有什么用?”  相似文献   

15.
法国一位穷困潦倒的年轻人,跑到巴黎去拜访他父亲的一位朋友,请他帮忙找个工作。他父亲的朋友问他:“数学精通吗?”“不行。”“你懂得物理吗?或者历史?”  相似文献   

16.
胖子家族     
一位埃及人初游伦敦,回国后,朋友问他:“在伦敦,最使你惊奇的是什么?”他说:“我最惊奇的是,见到一个三岁的小孩,他竟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阿拉伯笑话  相似文献   

17.
“教师维权专题”到本期就暂告一段落了,但我们对教师维权的关注还将继续。在编辑“维权专题”的日子里,我常常接到教师朋友的来信来电,其中最常见的一句话是:“您能不能解答一下我的案子?”这样的话听得多了,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当中。杂志的版面有限,只能选取一些相对典型的个案来解答。然而,每个个案都是特殊的和不可重复的,即使是相对典型,也不能涵盖所有的情况。那么,我该用什么办法来帮助最大多数的教师朋友呢?前不久的一天,一位来访的老教师用他的一句话点醒了我。他说:“我该去找哪个部门,去找谁,才能解决我的问题?”他向我表达的是…  相似文献   

18.
宽怀教育     
一位教师沮丧地对我说:“教师真难做,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了。你说得轻了他不听,说得重了他便受不了,还给老师气受。”这位做了十几年教师的朋友讲了他班上发生的一件事。 这是一位在教学上有创新意识的教师,他在一所城市重点中学教初二语文,担任一个班的班主  相似文献   

19.
前几天,一位当教师的朋友来家里做客,调皮的儿子满身泥水地从外面走进来,我便问:“是谁把你的衣服弄脏的?”儿子想想说:“是小强。”我正欲发火,朋友拦住了我,说:“你这样问孩子话是不对的。”我百思不得其解,究竟哪里错了。李柱所有的父母都会教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自己的一些不经意的语言,客观上却起到“教孩子撒谎”的作用。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20名儿童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人。然后拿出一张Toey的照片,先给第一组孩子看,问“Toey的胡子是什么颜色的”,结果有8个孩子回答说是黄色的,两个孩子回答是黑色的。接着,他…  相似文献   

20.
于漪老师曾经在各种不同的场合说过一句相同的话:在学校里顶难顶难的事就是上课。上课难在哪里?我拿着一本书照本宣科,难吗?不难。我根据教学参考书把知识要点图解一下写成教案,到班里去按部就班地灌输给学生,难吗?虽说略微有点难度,但是也比较容易做到。因此,在有些人看来,上课,尤其是上语文课,是最简单不过的一件事。曾听说某个学校的教导主任竞选时落选了,在路上碰到了朋友。朋友问他“:现在忙什么呢?”他不无失落地说“:教导主任干不了了,只能上课呗。”朋友又问了“:那你上什么课呢?”他愤愤地说“:别的我教不了,上上语文课总没问题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