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周易》“观物取象”,以“象”来“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的思维特色,就决定了“象”与歌谣具有特殊的亲缘关系。虽然,作为歌谣的“象”一那种清晰的画面,悠长的情感还不具有哲理内涵,但正因为它是具体直感的“象”,可以把《周易》作者们的哲理思考注入过去,可以让它去承载以感悟为特色的《周易》的思维方式,于是,《易》的作者便将民歌的片断撷取来,放到六十四卦的系统中去,让这些歌谣的片断既具有形象性,保外着它们的原始风貌,又让它们在自己所处之卦的具体位置上获得哲理的内涵,使之由歌谣之“象”变而为《易》中之“…  相似文献   

2.
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展现了独特的时间艺术,在小说中回望是一个基本的姿势,而回忆叙述中叙述者“我”与被叙述者“我”之间必定存在一定的时间间距,这种间距通过小说巧妙的人称变换和时间指示词的使用被恰当呈现;小说的碎片叙述打破传统线性时间秩序,使时间呈现断裂凌乱之态,却更契合人思考与回忆的真实状态;同时《一个人的战争》实现了不同维度的主客体时间的重叠,构筑了小说的个性时间形态。  相似文献   

3.
《拉维尔斯坦》使用第一人称同故事叙述者,保证了叙述结构的开合自如,实现了“文学作品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这一创作原则和审美理想;采用人物内聚焦,不仅延长了读者的审美感受,而且给不在场的读者一种“在场”的感觉;叙述时间的“混乱”正好对应了现实世界混沌多元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4.
《北坡树》是一篇寓含哲理的短文。文章描述“我”与父亲上山砍檩材,父亲不砍南坡“高高矗立的杉木”,却偏去北坡杂木林中,砍了几棵不“规则”的松树,我想不通。父亲说:“北坡的树北风吹霜雪冻,生长慢材质好,不好看但实用。”我由此顿悟:“人生大概也就如山上的树,生于南坡,阳光充足,土壤肥沃,可谓顺境;生于北坡,风雪交加,土壤贫瘠,可称逆境。”文章由此生发出对生活的哲理认识:“艰难和挫折是对命运和人生的最好的锤炼———树由此而用,人由此而才”,点明文章题旨。文章采取托物言志的手法,写北坡树所处的逆境及成材,…  相似文献   

5.
“色空”观点是《红楼梦》悲剧意识的反映,在小说中贯穿始终。曹雪芹用“色空”观否定了世俗社会追求的一切东西,有其消沉的一面,但也折射出关于生命和宇宙的哲理思考。而贾宝玉“色空”的生命轮回历程,杂糅着儒释道三教的内涵,反映了曹雪芹思想的复杂性,《红楼梦》的悲剧意识,实际上是传统化的悲剧。  相似文献   

6.
杨路宽 《中学文科》2009,(4):M0002-M0002
各位编辑.你们好!我是河北的一名高中生,目前,因为有《哲理》的陪伴,我的高三生活过得很开心,谢谢你们!此生能遇到《哲理》,就如《哲理》2009年第2期一篇文章中所说的——“金风玉露一相连.便胜却人间无数”。现在,在我们班里出现了广泛传阅《哲理》的“盛景”。她的每一篇文章里都含有深刻的人生道理,让人百读不厌,使人思维异常活跃……虽然她刚诞生不久,还没有《读者》的名气大,也没有《格言》的搞笑、有趣,但她所散发出来的智慧.就像夏日里盛开的玫瑰花一样。芳香迷人.让人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7.
米歇尔·德·蒙田是16世纪法国文艺复兴之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思想家、散文家。蒙田散文主要是哲学随笔。这些随笔开创了随笔式文学的先河,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思想内涵,被称为“生活的学问”,在法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蒙田随笔》与《培根论人生》《帕斯卡尔随想录》三本书一起被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的三大经典。  相似文献   

8.
《修补匠》是2010年普利策文学奖获奖作品,语言优美、描写准确精致、内涵丰富隽永。故事围绕着主人公乔治临终之前对于自己一生的回顾而展开,其中又包含着种种奇异的幻想以及关于其父亲和祖父的种种生活琐事的回忆。小说试图通过想象使意识中的碎片归于某种秩序而获得生活的意义。本文从现象学中关于意义、想象和时间的理论出发解读了小说的主题,并阐释了“修补”和“时间”在小说中的内涵以及其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终极价值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9.
刊首语《匍匐在教育地平线上开启理性之窗》《以“平常心”看待“不平常的教育”》《把握教育目的的时代内涵》《基础教育的基础何在》等试图围绕“教育是什么?教育究竟应该承负一种什么样的功能?……”等问题,约请知名学者和专家智慧且哲理地为我们提供了一把解读和“触摸”教  相似文献   

10.
“时间”问题是西方存在主义哲学中最为核心的问题,作为以勘探“存在”为己任的现代小说家,米兰.昆德拉也表示出对“时间”的高度重视,在小说中他对“偶然”、“不朽”、“青春”等时间命题进行哲理意义上的阐发,以此表达对人类存在境况与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哈代小说封笔之作《无名的裘德》中的“时光老人”,是英国农村变革过程中裂变出来的一个新人形象,在英国文学史上具有开拓意义。然而,在表现这一形象时,暴露了作者小说创作上的局限性。准确认识和定位如“时光老人”这样的新人与新的价值观念,寻找恰当的文学形式以表现他们,从而延展自己的题材库,这对哈代继续小说创作构成了严峻的挑战。这是哈代小说创作在《无名的裘德》后难以为继中不应该被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春秋战国之际,出现了先秦时期盛极一时的以老子、庄子、墨子、孔子、孟子、荀子、韩非等为代表的诸子百家争鸣。争鸣所倡导的思维方式、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是非评判标准,堪称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精彩的篇章,被后世誉为"春秋大义",对于今天从事市场经营活动的企业家具有非常有益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项目学习作了简要介绍,然后结合实际教学讲述将项目学习应用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的整个过程,最后肯定项目学习是信息科技教学中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十四行集》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经典之作,蕴涵了浓郁的存在主义意蕴与“蜕变论”思想。如:死亡的先行;生命的承担,沟通的隐喻,蜕变的具化。  相似文献   

15.
哈代的小说《无名的裘德》中次要人物小时光老人这一形象常为读者与批评家所忽视,这与他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是不相称的。小时光老人对于整部小说有着重大意义:首先他是悲剧的承受者与推动者;其次他是时代的先驱者与预言者;最后,他对塑造其他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小时光老人这一形象的独特作用,是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的。  相似文献   

16.
“中庸”是一个哲学范畴。它的发现。对丰富和繁荣我国古代哲学和学术思想建立了伟大功绩。对其应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分析和考察.“中庸”是事物发展相对稳定的“质”。“中庸”在哲学思想以及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孤独与逃离:陈染笔下的女性形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染是当代文学中一位重要而独特的女作家,她以边缘人的低调自觉远离中心,执着地探索作为弱势人群的生存地位.通读陈染文本,可以发现“孤独”是贯穿其作品的核心因素之一.孤独,作为一种生存状态,是她寻找精神家园的艰难旅程的尘埃落定的诗性表达,也是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陈染对人生哲学意义的思考和顿悟.陈染的“孤独”意识对我们审视存在、质询自我,具有形而上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18.
哲学是人类特有的一项精神活动,人文精神是哲学境界的核心。从哲学研究的基础来看,哲学是立足于人类现实生活、对人的存在充满人文关怀而又超越于生活枝节和常识之论的智慧之学;从哲学思维的方式来看,哲学是遵循自然世界、人类感性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自身规律,但又不直接等同于科学逻辑思维的理性反思;从哲学对人类生活的作用特点来看,哲学是不具备任何具体功用但又能经常而长远地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认识工具。在强调人文精神建设的今天,自觉地把握和提升哲学的境界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9.
当代作家史铁生以涵义丰富的哲思意象,表达自己对世界、对生命、对灵魂的领悟,成为其作品的艺术特色之一。哲思意象的形成具有深厚的文化渊源,史铁生在继承中外文学传统的基础上,通过个体的生命体验将深刻的哲思融入独特的文学意象,表现出民族化、个性化的特点,寄寓哲思,超越语言,具有建构哲思文体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道”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个关键字,先秦以来各家学派对“道”都有其不同解释。孔子提出“仁义之道”,开创了为后世一脉相承的儒家思想的传统,成为漫长封建社会经世致用的哲学。刘勰、韩愈、章学诚分别著有《原道》一篇,反映了儒家思想对三者宇宙观、人生观及政治学术思想的影响。把经世致用作为自己原道论的价值依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