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和评价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阿斯匹林、硝酸甘油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UA随机分为两组 :A组常规治疗组 ,肠溶阿斯匹林 0 3qd三天后改为 0 1qd ,硝酸甘油 10~ 2 0mg 5 %G S5 0 0ml静脉滴注 ,5~ 7天 ,酌情加 β -受体阻滞剂。B组低分子肝素治疗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 5 0 0 0u ,腹部皮下注射q12h ,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 93 8% ,对照组 6 6 7% ,两组有效比值P <0 0 5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斯匹林、硝酸甘油及 β - 受体阻滞剂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安全 ,疗效显著 ,较单用阿斯匹林、硝酸酯类治疗价值优越。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家兔尿激酶溶栓后静点巴曲酶对凝血机制的影响。方法:雄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对照组、治疗1组、治疗2组。采用颈内动脉自血栓塞法建立脑梗死模型。治疗1组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2组尿激酶溶栓后静点巴曲酶;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替代。分别测定不同时间段3组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治疗后22h断头取脑,冰冻切片观察有无脑出血,2%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有无脑梗死病灶。结果:治疗1、2组各有2例出血、TTC染色,治疗1组2例正常,治疗2组3例正常。对照组造模后FIB升高,PT、APTT缩短,与造模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6h,2个治疗组FIB下降,PT、APTT延长,与造模后2h或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2组FIB、PT、APTT与治疗1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家兔尿激酶溶栓后静点巴曲酶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是安全的,不增加出血发生率。通过凝血四项检测发现两药同时应用凝血机能下降明显,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同时监测凝血—纤溶指标,减少出血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疾病 ,找到一种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 ,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有较大的影响。 90年代以来 ,随着人们的研究深入 ,静脉溶栓疗法的应用成为国内外急性脑梗死早期治疗的研究热点 ,由于病例选取、用药时机以及治疗方法的不同 ,疗效各有差异 ,现将其综述如下 :1 尿激酶超早期溶栓治疗[1]1.1 治疗方法 溶栓组 :5 0例 ,发病 6h内 ,平均年龄5 7岁 ,均为首次发病 ,给尿激酶 (UK) 5 0万 - 10 0万u溶于 10 0 - 2 0 0ml的生理盐水 ,静脉滴注 ,0 .5 - 1h内滴完。溶栓后常规给予 2 0 0 g/L甘露醇 2 …  相似文献   

4.
低分子肝素是由普通肝素经硝酸去极化分解、纯化所得低分子氨基葡聚糖的钙盐 ,其平均分子量约为4 5 0 0u[1] 。由于其具有抗凝血、抗血栓的药理作用 ,临床上用于防治深部静脉血栓、肺栓塞、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疾病。现就其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脑梗死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1 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临床状态 ,病情较重 ,预后较差。主要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逐渐加重致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腔内血栓形成发生率约为 80 %~ 90 % [2 …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25例用尿激酶、15例用去纤酶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体内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的含量、活性及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的活性在治疗前后的改变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1)尿激酶可以显著地提高t-PA的活性,降低PAI的活性,这种作用在用药后0.5h最明显,维持4h左右,去纤酶则无此作用。(2)尿激酶组的再通率(76%)显著高于去纤酶组的再通率(20%),住院病死率12%,低于去纤酶组20%。两组的出血并发症相等,均为20%。提示:尿激酶可以有效地提高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纤溶活性,去纤酶用于溶栓治疗可能无效。  相似文献   

6.
低分子肝素是近年来开始应用的一类新抗凝药 ,多用于治疗由血栓形成引起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急性冠脉综合征 ,现将其作用和应用综述如下。1 来源与化学[1]低分子肝素是由普通肝素经硝酸去极化分解、纯化所得低分子氨基葡聚糖的钙盐 ,其平均分子量约为4 5 0 0u。2 体内过程[2 ]与普通肝素相比 ,低分子肝素与血浆蛋白非特异性结合力较低 ,可以低剂量发挥更大生物效应。且半衰期长 ,皮下注射生物利用度高 ,有更好的预测剂量效应。3 药理作用[1,3]低分子肝素被血管内皮吸收 ,导致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因子释放增多 ,并且有抑制各凝…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致死性因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粘附聚集、凝血因子激活和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不完全阻塞所致.临床可表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ot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以及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和心源性猝死(SCD).因其病死率高,是国内外公认的急性心血管疾病[1].  相似文献   

8.
不稳定性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SA)与心肌梗塞(MI)之间的一组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有向MI转化的倾向。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基础上的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是UA的最重要发病机制。目前,多数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已有用低分子肝素(商品名速避凝,Fra)和噻氯匹定(商品名力抗栓,TP)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其疗效及安全性国内少有报道。我院于1996年8月开始探讨用速避凝和力抗栓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之间的临床状态 ,主要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逐渐加重致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腔内血栓形成发生率约为 80 % 90 % ,病情较重 ,预后较差 ,治疗不当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故抗凝、溶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日益受到重视。近年临床多次报道 ,肝素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取得良好效果 ,有明显改善高凝状态及心肌缺血、提高心功能作用。下面从不同角度阐述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作用[1] 。1 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2 ]动物实验和临床冠脉造影结果显…  相似文献   

11.
蕲蛇酶具有降解纤维蛋白原、降低血粘度及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对脑梗塞有治疗作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1-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是反映机体纤溶系统功能状况的两个重要指标。本研究通过测定脑梗塞患者蕲蛇酶治疗前后血浆t-PA、PAI活性来了解该药对机体纤溶系统的影响。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按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诊断为急性脑梗塞患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了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脂蛋白 (a)水平与纤溶活性的关系 ,探讨脂蛋白 (a)促血栓形成和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方法 :分别测定 4 2例心肌梗塞患者、4 2例心绞痛患者、4 4例脑梗塞患者及 38名健康对照者的脂蛋白 (a)浓度、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PA[lj1])及其抑制物 (PAI)活性 ,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各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脂蛋白 (a)浓度和PAI活性明显升高 ,tPA活性明显降低 ;各组脂蛋白 (a)与PAI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血浆高脂蛋白 (a)浓度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脂蛋白 (a)水平的升高与纤溶活性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13.
低分子肝素在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如急性脑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及老年冠心病中均有较好疗效。1 作用特点[1]低分子肝素是由标准肝素经化学或酶学方法解聚而成 ,相对分子量为 4 5 0 0 ,其抗Xa因子活性高 ,而抗凝血酶活性低 ,有促进纤溶作用 ,增强血管内皮细胞的抗血栓作用。其药代动力学特点为抗Xa因子活性的半衰期长 ,皮下注射生物利用度高。低分子肝素抗血栓主要是通过 :⑴抑制各种凝血因子活性。⑵与血管壁相互作用。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是低分子肝素的贮存所 ,低分子肝素与血管内膜结合 ,促进内源性氨基多糖释放 ,后者有抗血栓作用。⑶…  相似文献   

14.
<正> 纤溶酶原(Pg)是纤溶系统中的一种重要酶类,通过检测肾脏病人血清中的 Pg 含量变化,为临床在诊断治疗和科研方面提供“纤溶”或“活血化瘀”的参考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口结构及疾病防治工作的加强 ,疾病谱和死因顺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心脏血管病已成为我国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 ,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高 ,故开展心脏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 ,已刻不容缓。目前认为 ,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对心脑血管患者取得了良好疗效 ,下面就其临床作用作一综述。1 治疗急性脑梗死绝大多数脑梗死 (ACI)是由血栓阻塞脑动脉致局部血流量降低 ,脑组织缺血坏死所致。实验表明 ,当局部脑血流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时 ,神经元的电活动终止 ,功能失活 ,但其结构保持完整 ,能存活一定时间[1] …  相似文献   

16.
周春萍 《天中学刊》2001,16(5):116-116
我们选择我院两年间收治的冠心病心绞育患者 ,应用地奥心血康联合硝酸异山梨酯与单用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进行疗效观察对比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 86例患者均符合 WHO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 38例 ,其中男 2 3例 ,女 15例 .年龄 46~ 78岁 ,平均 5 5± 8岁 .心功能一级 19例 ,二级 13例 ,三级 5例 ,四级 1例 .劳力型心绞痛 19例 ,自发型心绞痛 11例 ,混合型心绞痛 8例 .观察组 48例 ,其中男2 9例 ,女 19例 .年龄 46~ 79岁 ,平均 5 6± 7岁 .心功能一级2 4例 ,二级 16例 ,三…  相似文献   

17.
胺碘酮作为一种高效、广谱的抗心律失常药 ,自六十年代问世后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由于其半衰期长、排泄缓慢 ,长期使用毒副反应大 ,临床应用受到较大限制。近年来 ,应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 ,毒副反应轻微 ,患者耐受性良好 ,其应用重新受到重视[1] 。本文就胺碘酮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1 小剂量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1]对 5 2例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经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患者 ,用小剂量胺碘酮口服治疗结果显示 ,平均 5~ 7d起效 ,2周有效率达 84 .6 % ,1个月有效率为 86 .5 %。治疗 2周后 ,QT间期明显延长 ,QT离散度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舒血宁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uA)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别观察舒血宁组(2 0例 )、对照组 (18例 )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 ,硝酸甘油用量 ,静息心电图及心肌耗氧量的变化。结果 :舒血宁组在减少心绞痛发作 ,降低硝酸甘油用量 ,改善心电图方面优于对照组(P <0 .0 5 ) ,心肌耗氧量也明显减少 (P <0 .0 5 )。结论 :舒血宁治疗uA ,效果肯定 ,副作用小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心输出量(CO)、最大吸氧量(VO_2max)一直被用作为评价人体心泵功能和有氧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而且在人类体质研究及健康水平的评价方面也具有显著的意义。迄今为止,许多学者不仅在其测定方法,正常值的确定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1—4],而且在运动实践的应用方面亦进行了较为系统而深入地探讨[5—7], [27—29]。  相似文献   

20.
低分子肝素是从标准肝素中分离出来的分子量较小的片段 ,具有抗凝作用低、抗血栓作用强及出血发生率低的特点 ,因此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脑梗死等疾病中越来越受到重视。1 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状态 ,主要病理变化是冠状动脉内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冠状动脉狭窄。患者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 ,经一般抗心肌缺血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临床资料显示 ,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基础上 ,加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可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用量 ,缩短心绞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