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族群理论研究产生于西方,影响深远,是当代国际人类学研究的前沿热点,具有思辨和应用的双重价值.在中国,开展族群理论的时间并不长,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学术气氛的活跃,伴随着对民族概念及相关理论的商榷,族群理论才逐渐被引介进来.族群认同理论是族群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对族群认同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更好地解析我国各民族的历史进程和现状,还可以通过对族群理论的深度剖析探究出其中蕴含的教育启示.本文主要在乡土教材开发、双语双文化理解以及民族团结教育等方面探讨族群以及族群认同对我国民族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族群认同的历程,也是民族走向融合的历程.在中华民族繁衍的几千年中,族群认同和民族认同是一个既敏感而又沉重的话题.而少数民族的族群认同历程,往往以沉重的代价而得以实现.在整个民族认同的大背景下,着重以佤族的族群认同为蓝本,试图提出佤族的族群认同特有的差异性,为解决民族问题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方案,从而实现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3.
花山族群认同不是同一族群的认同,而是生活在该区域的汉、壮、瑶各个族群的情感、意识、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文化因素互化、调整、组合、相互适应的动态过程.由于受政府政策和实际利益的驱动,其认同复杂多变,最终认同瑶族成份.这种认同现状,对维护区域和谐与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族群研究是当代国际人类学研究的前沿热点,首先介绍了族群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然后论述了族群认同的概念及其理论流派。文章的重点是通过族群认同理论,得出有关语言与族群文化、多元文化、民族教育、家庭教育、环境教育等方面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属于多族群国家,都面临着协调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问题。由于在认同的对象和来源方面存在着固有的差异,再加之经济与文化心理方面的因素,多族群国家不得不经常面对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失谐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成为多族群国家的一个重大课题。这一问题解决的关键应是在大力发展经济并促使区域经济发展平衡的基础上,承认双重认同与文化多元,建构一元政治意识,从而实现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和谐目标。  相似文献   

6.
客家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族群认同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纽带。作为一个具有自觉意识和文化认同的族群,客家族群自我认同意识的产生根源于其共同的历史记忆。主要包括自身为起源于中原的正统汉人,历经艰苦卓绝的迁徙和抗争,不为他族群所同化的文化坚守。共同历史记忆在客家族群认同中主要表现为中原意识、抗争的族群性和对文化的坚守。历史记忆渗透于客家文化之中,通过客家民居建筑、客家话和客家山歌等象征符号进行文化表述。共同历史记忆成为凝聚客家族群共同体意识的基础。客家族群认同是基于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贾琳 《教育评论》2022,(1):157-163
文章考察巴西第三代移民、第二代移民、新移民子女三类华裔新生代对母语族群和巴西主流族群的双向族群认同倾向和认同程度。第三代移民母语族群认同倾向和主流族群认同倾向差异不显著,对母语族群和主流族群都呈现出"中低度认同"倾向,家长、华人社团和华校应因势利导,在第三代移民融入巴西主流社会的过程中,增强其对母语族群的亲近,使这一群体在两种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中建构起属于自己的跨文化族群认同。与第三代移民相比,第二代移民对母语族群具有较高的认同,相关部门应及时研发有针对性的华文教材,保证这一群体的母语族群认同在融入主流社会的过程中得以保持甚至加强。新移民子女对母语族群的认同十分强烈,对巴西主流族群的认同感和融入程度较低,家长应引导子女尽快适应新环境并掌握当地语言,真正成为我国需要的双语跨文化人才。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生存和发展的前景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笔者根据在贵州省侗族聚居地区开展田野调查的材料,从人类学族群认同理论的"原生论"和"工具论"的角度,对当前侗文在侗族地区扫盲教育及学校教育中的使用情况以及人们对它的不同态度及评价进行了描述,探讨了侗文作为族群标记和交际手段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9.
对1990年被正式认定为“毛南族”的贵州南部佯僙人的族群认同进行了考察。认为,一方面佯僙人族际交流与互动的日益频繁,其显性的文化特征、族群符号在不断消逝;另一方面“法定”的民族属性对佯僙人认同的冲击,致使族群认同功利性取向不断增加,佯僙人族群认同面临表述上的危机。为了应对这种危机,他们强调隐性的族群符号,即族群的心理边界在族群认同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以强化族群边界与族群认同。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和集体认同是塑造当今世界面貌的两种基本力量。分析和梳理网络空间中的族群认同,对于我们理解当今世界全球化与集体认同之间交织、对抗的基本面貌,拓展网络社会和族群认同研究的理论视野,有着重要的价值。网络互动和集体记忆是解释网络空间中族群认同构建的两个关键因素,其中网络互动是形塑族群认同的社会建构因素,而集体记忆则是促成族群认同形塑的实践机构。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族群认同中的核心要素,其重要性在新时期的族群认同中将日益凸显。从语言的历史发展、文化属性、交际工具三种属性出发,语言与族群的历史认同、文化认同、社会认同有着必然的联系,这是语言作为族群认同核心要素的根本原因。只有促进族群认同,才能为族群的语言发展提供内在动力。我们以白族语言为例说明了语言的族群认同作用通常因为社会、历史和文化条件的差异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西方关于青少年族群认同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族群认同是少数民族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重要内容,它和青少年的自尊、社会适应、心理调适、社会行为均有显著的相关。国外在社会认同理论和发展理论的指导框架下,对青少年的族群认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对国外青少年族群认同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内容涉及西方青少年族群认同研究的理论背景、族群认同的定义和操作化、族群认同的测量等,以期对我国青少年族群认同的研究提供借鉴。
Abstract:
Ethnic ident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dolescents development for minority ethnic groups,it is significant related to the self-esteem,social-adjustment,social behaviors and so on.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ocial Identity Theory and the Development Theory,there have been a lot of research on this topic among adolescents in western countries.This article gives a overall review on this area,the content contains the background of the theory perspectives,the conceptualiz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the ethnic identity,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y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图腾信仰与族群认同--以广西壮族族群蛙图腾信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族群是一个具有自身文化特征的群体,共同的文化特征体现了族群认同。不同族群的图腾信仰常常包含着该族群丰富的民族记忆和族群的身份认同,因为图腾信仰构成了族群整体性的纪念活动。文章以广西壮族族群中对蛙图腾的崇拜为例,结合文本分析和田野描述来说明图腾信仰和族群认同的密切关系,并进一步论证图腾信仰强化了族群成员的认同功能,加强了族群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4.
族群认同以历史记忆为基础要素,并通过文化表征加以巩固和维持族群边界。国家认同是多元族群国家中重要的国民意识,是安邦定国的思想纽带。作为南疆边陲的靖西壮族共同体,具有以真实的历史记忆作为基础的文化想象、基于传统文化表征的民族意象以及基于现实民族团结的国家形象,实现了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关于少数民族语言和族群认同关系的研究大部分是在个案调查的基础上完成的,主要有非主体语言的发展与族群认同、第二语言习得与族群认同、族群认同与民族语言保持与转用等方面的研究,下面分别论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新疆少数民族男男性接触者(MSM)的个案访谈,运用民族学、社会学中关于族群的理论,从新疆多民族的现状来解释新疆少数民族(MSM)的族群认同,分析这一群体中存在的族群认同形式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族群建构与国家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西方学者安德森(B.Anderson)的民族观为参照平台,通过展示前辈学者对"族群"概念的丰富多彩的解说,指出了族群建构的学理依据和实践价值,揭示了学术意义上的族群建构与具有政治意义的国家认同这二者之间的内在必然关联,强调了将它们并置关联在一起的现实意义,进而初步彰显了学术研究中固有的"政治倾向性",阐明了在学术研究中要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思想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人们建构族群边界的主要因素,也是族群认同的主要内容。长期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与强度占压倒性优势的异文化共处,导致族群文化向强者趋同,并逐渐丧失自我,融入强势的异文化。本文谨从东河人的祖先崇拜出发,对其民族认同进行初步考察分析。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已有白马人研究成果反思的同时对族群认同理论进行了回顾和运用,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族群认同不断在实践过程中同时发生传承与变迁。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发现,白马人与其他族群的认同边界是清晰的,同时白马人内部认同具有层次性和能动性。  相似文献   

20.
国外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范围很广,从族群认同的角度看,主要涉及非主体语言发展与族群认同的关系、族群认同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族群认同与民族语言保持和转用等。在非主体语言的发展与族群认同的关系方面,研究者们在个案调查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民族语言认同理论,其中关于民族语言活力的后续研究尤为引人注目,为非主体语言的发展提供了成功案例。第二语言的习得、民族语言保持和语言转用与族群认同也有密切关系,研究者们从文化认同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并提出了与以往民族语言认同理论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