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编辑同志:听说黄远生是我国一个以记者为职业而享有盛名的人,曾写过一部我国较早的新闻通讯文集,是个很有才气的人,曾受过邹韬奋等许多著名报人和学者的高度评价,被誉为天才记者。但我对他的情况知道得很少,非常想知道他的详细情况,请能介绍介绍,以满足我对我国新闻前辈的了解。宋继文宋继文同志:黄远生在中国新闻史上,的确是负有盛名的记  相似文献   

2.
2003年9月,武汉市一家报纸登出一篇人物通讯引起我的注意。因写的是我的亲戚,通讯中描述的事我知道来龙去脉。当看到一些情节无中生有,我非常生气,打电话质问亲戚:“你怎么能向记者说瞎话?”亲戚委屈地说:“记者没有采访过我,我没看到报纸,也不知道哪个记者写了稿子。”不久,又见一家报纸登出一篇人物通讯,写的是我的朋友,事情经过我很清楚,发现有几处明显失实。我问朋友是怎么回事,他说:“署名的记者、实习生没有一个人采访过我,也没采访过我的家人。”我不禁想,这两家报纸登出的其它人物通讯,还有多少属于类似情况?记者写我的亲戚、朋友的…  相似文献   

3.
有一位记者长期在下头跑,时间长了,人们给他一个评价,说他这个记者没有架子。没有什么架子呢?没有官架子。在我们国家里,不少人是把记者也划在“官”这个框框里的,在一个县,有人就直接了当地对我说过:“你们记者就是官。”在西北一个省,我也遇到一位记者,他对我说:“有时就得有点架子,不拿点架子,人家会小看你。”他说的架子,也是指官架  相似文献   

4.
“你采访时用录音机吗?”《纽约时报》前驻北京记者福克斯·巴特菲尔德在回答别人提出的这一问题时说:“我不用,太麻烦了。整理录音太费时间,我每天采访的工作量很大,实在没有工夫去整理它,整理一次录音比采访所花的时间还要多,我就用一个小本子记下要点,这样很方便,发稿也快。”巴特菲尔德是一个有丰富采访经验的记者。在谈到采访技术时,他说采访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预先做好研究,心中有底,知道还缺什么  相似文献   

5.
刘万永 《中国记者》2012,(10):49-50
我得到的是另一个雅号:藏獒 "他是一个天生的斗士,向不公宣战是他的信仰;他是一个悲悯的义士,为弱小呐喊是他的本能.他所留下的那些文字,给了我们藐视黑暗、追求光明的勇气." 这是2009年腾讯网颁发"年度教育记者"时给我的颁奖辞. 一名年轻记者看到后问我:"你是不是从小就立志从事新闻工作?" 我说,我本科是学教育的,大二时还不知道新闻的5个W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6.
长平 《青年记者》2007,(9):74-74
我曾经工作过的报社的一位副总,有一天经过人行天桥时惊讶地发现,自家报社的一位年轻记者正躺在地上痉挛,表情十分痛苦。他疾步上前救助,谁知道那位记者却使劲地向他摇头摆手——原来该记者在策划新闻,看看有多少路人会对陌生的求助者伸出援手。  相似文献   

7.
何潇 《新闻前哨》2000,(4):43-44
我不知道各位新闻界的同行是不是与我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如今的记者,已经越来越不值钱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不久前,我参加了一家企业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大家都知道,一般像这样的会,都会发点礼品或者红包什么的,但就其新闻价值而言,没有啥内容,顶多是个一句话新闻,或者简讯什么的。可当我拿着请帖前往会场时,我发现那里已经有十几位我的记者同行了,有的甚至是一个新闻单位就来了五、六个人,我当时觉得很奇怪,以为自己跑错了会场,与别的记者撞车了,就试着问了一下负责接待的人,他说:“每一个新闻单位只请了…  相似文献   

8.
采访开始了,对面的他侃侃而谈,我在记录。我突然迟疑了一下,我问自己,我这样一字不漏地记下来,然后传递给读者,但是他说的每句话都是真话吗?如果有真有假,我又怎么知道,他说的,那句是真,那句是假? 我当然可以察言观色,但他久在江湖,经历过多少惊涛骇浪,早已练就遇到任何问题,都面不改色心不跳。他想在我这么一个稚嫩的记者面前隐藏,易如反掌。  相似文献   

9.
如果不是他的姓氏,马克·撒切尔无论是再婚,还是被通缉,人们不会太注意。但他是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儿子,一切就不一样了。2008年3月29日,赤道几内亚发出了全球通缉令捉拿马克,这个西非国家的总检察长何塞·奥洛·奥博诺气恼地说:"我们有证据,4年前他在我国煽动了一场未遂的政变。可我问过国际刑警组织,没有人知道他现在在哪里。"话音刚落,英国记者就在西班牙的太阳海岸发现了满不在乎的马克。"我实在不知道赤道几内亚还能拿我怎样。"他拍拍记者的肩膀:"还是说说好事情吧,我结婚了,就在两天前,在英  相似文献   

10.
有个企业的领导告诉我一件事:“前不久因为怠慢了一个记者,被他抓住了一次花费稍多的招待会登了批评稿,弄得沸沸扬扬,好像我们是这方面的老手。其实仅在本地,我们就是出了名的‘抠门儿’。”我不知道那个记者写批评稿的原因是否因为被怠慢,即便是真的,我看只要写得真实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就批评稿而言,主要看真实与否,有没有普遍意义,而不是看被批评者是  相似文献   

11.
有个企业的领导告诉我一件事:“前不久因为怠慢了一个记者,被他抓住了一次花费稍多的招待会登了批评稿,弄得沸沸扬扬,好像我们是这方面的老手。其实仅在本地,我们就是出了名的‘抠门儿’。”我不知道那个记者写批评稿的原因是否因为被怠慢,即便是真的,我看只要写得真实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就批评稿而言,主要看真实与否,有没有普遍意义,而不是看被批评者是  相似文献   

12.
我这个人当记者,喜欢一个人背上包到处乱跑,经常一个人混在大众之中。这样,人家就不知道你是一个记者,或不相信你是一个记者。中国到处都讲等级,一个人到处跑,人家也就不知道你是一个什么等级的记者。或因为看见你是一个人,就认定你是一个等级很低的“小”记者。这就让我接触了许多社会上的有趣的事,这些事也反映了生活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3.
记者的有效提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新闻工作者.提问将体现记者的采访技巧和采访功力。业内有这么一个反面典型例子,2002年带有传奇色彩的伟大科学家霍金到杭州出席学术会议时。有位记者提问。“你认为人类历史的下一个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将是什么”,霍金不无讽刺地说:“如果我知道.我就已经把它做出来了。”无独有偶。记得两会期间,有记者提问经济学家吴敬琏,得到的答复是这个问题已回答多次.要求记者多看看他写的书或有关报道。  相似文献   

14.
一、从苏步青教授接待记者采访说起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在一篇漫谈记者素质的文章中说:“一次,有位年轻记者上门采访,要我谈谈我是怎样成为科学家的。我说,这是一个大题目,你有没有事先看过有关我的报道。他说没有。那我就感到奇怪了,报社怎么会把这样一个题目交给这样一个记者呢?他又怎样去完成这么繁重的任务呢?那次采访,没谈多久,就谈不下去了。因为我在数学上的主要工作是研究微分几何学的,而他却干瞪眼,问我‘微分’两个字怎么写。”苏老还说:“希望见到高素质的记者,他们政治思想性强,知识面广,业务精通,而且人品也是一流的。我…  相似文献   

15.
开始知道赵浩生的名字,是50年前.当时他在南京当记者,我则是大学新闻系的一名在校的学生,利用假期在南京的一家报纸当实习记者.因为不在一家报社,跑的又不是一个门类,因此没有照过面,只是在报上看过他写的报道,和在当时出版的一期《报学杂志》上,看到过他写的一篇文章,谈当记者的一些甘苦体会,文章的上端,还附有一张看来十分英俊潇洒的作者的照片,因而留下过一点印象.  相似文献   

16.
笔者前不久借开会之机到成都军区的一个主题教育试点单位调研,遇到一位善做思想工作的指导员,很想知道他有什么秘诀。最后,还是一位战士的话让我恍然:“他知道我在想什么。”  相似文献   

17.
有一个记者向一家企业勒索财物遭到拒绝,恼羞成怒之下他编造并发表了一条有关这家企业产品质量有严重问题的假新闻,事情很快败露。这里我说的只是"一个记者",事实上,在今天的媒体队伍中这样的记者又何止一个。  相似文献   

18.
话语     
1、假如编辑拿起一部作品时,丝毫没有任何期待的心情,或许他就不该继续呆在这一行。——美国资深编辑威廉斯2、记者成熟的标志是知道限制,和怎么突破限制。——李大同3、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记者?有四点:树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对人生的看法;开辟一个属于自己的领域阵地;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物体系;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叙述风格。——张建伟4、有的记者,微微弯曲的腿,带动着他的脚,频繁地出入于官场。有的记者,总有本事对所有的社会问题视而不见,他的脚从一个乞丐的身边走过,绕开一场火  相似文献   

19.
阿魔 《视听界》2007,(5):4-4
今天的一个聚会上与一个做企业的朋友谈到时下某些记者的种种无良时,他一脸无奈,问我如何看待?我告诉他和我共过事的人都知道,我对出卖上身的文人的深恶痛绝更甚于那些出卖下身的人;后者或可同情,而前者则是良心坏了。  相似文献   

20.
记者有“富”的,也有“穷”的。“富”记者接受任务后,只要翻翻自己的小本或者储存的资料,就很快知道了什么地方是这次该去的,并如何把那里的新闻材料采到手,因而完成任务又快又好;“穷”记者接受任务后,因苦于没有线索,没有资利,也没有经验,则要“临渴掘井”,或需要临时同下面联系了解,或需要临时到下面去跑线索找对象,既费工又误时,完成任务自然很慢,质量亦不一定有保证。这两者的差别就在于平时对情况的了解、资料的贮存和经验积累的多与少。一个成功的记者必然是一个“富”记者。我初当记者时,有一位带我的老师,在他的办公室里,有门类繁多的资料:有剪报本,有各地资料剪辑本,有分年积存的采访本,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