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很小也很大世界很小手握鼠标在电脑上实现前人的梦想邀游世界各地世界很大许多时候,也许此生我们仅有一次握手的机会此后杳无音讯如果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需要保持长久的温度现代化为我们敞开着心灵的闸门 我的恋人我与恋人天天见面天天保持着初恋的情感要问我们有什么秘诀我爱她她也爱我向上的生活的动力的吸引如痴如醉形影不离要问我的恋人是谁她是我日日捧读的书我们的恋情今生无法割舍亲吻拥抱拥我入眠日日填补我心灵的饥渴搭设我朝思暮想的栈道走进广阔的世界(外一首)@徐洪刚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藏书干净、整洁是延长书刊寿命的条件之一。灰尘是藏书的一大公害。北方天气干燥。春秋季节爱刮大风。这几年 ,又刮起了沙尘暴。遇到这种天气 ,书架上积满了灰尘 ,严重影响着书刊的收藏质量。采用海绵条贴窗户的办法 ,可减少灰尘对书的侵害。冬天还可以提高室内温度 ,夏天也不会影响开窗通风。具体做法是 :购买几张一厘米厚、二米左右长、一米左右宽的海锦垫。放在一块木板上 ,用硬木尺压住 ,用快刀裁成二厘米宽的长条备用。买几大瓶白乳胶。先把窗户边框擦干净 ,用毛笔蘸上白乳胶涂在窗户合页里边框 ,把海绵半边紧紧地粘在边框上 ,半…  相似文献   

3.
组织稿件的几字诀要把副刊装点成花团锦簇的园地,需要编辑人的巧心安排;但是,光有巧心还不够,还需要稿件。巧妇尚且难为无米之炊,手头没有稿件的编辑,本事再高明,也编不出一期像样的副刊。所以,组织稿件,在副刊的编辑工作中占着很重的地位。这工作乍看起来不算复杂,好像只要多打打电话、多写写信就行,再不就多跑跑腿,登门拜访,不管效果如何,冲上门去再说。但是,久而久之,你就会感到这里面也并不那么简单。比如说,你打个电话给一位作者: “××同志,您最近能给我们写一篇文章吗? ”这个电话对他是意外的“袭击”,他也许正在考虑一个新问题,也许正在同别人商量一件什么事,也许正在开一个什么会,也许正在全神贯注地看一本新书,总而言之,没有任何关于写稿子的思想准备。然  相似文献   

4.
终于,1962年8月5日,一个星期天的清晨,玛丽莲做了又一次尝试. 她在电话中对他说:"别离开我."她恳求着. "已经结束了,"他答道,"我永远不会离开我的妻子,也不会再见你." 他挂断了电话,而她则竭力想把自己扔到睡梦中去.床边就是一瓶50片装的安眠药.这药是她的老朋友了,总是给她带来一片安宁.  相似文献   

5.
1+1的加法效果在现实生活中差距很大,或大于2或小于2.厨师经常变换炒法,把一道菜做出不同的风味来.进行稿件配置,也经常把几篇稿件进行组合,有时又把一篇稿件拆成几篇,做成其他附件、报道等.分解与合成,只要做得精妙,都可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我们重视稿件配置,也是要力争取得最好的报道效果,实现1+1>2的效应.  相似文献   

6.
终于,1962年8月5日,一个星期天的清晨,玛丽莲做了又一次尝试.   她在电话中对他说:“别离开我.“她恳求着.   “已经结束了,“他答道,“我永远不会离开我的妻子,也不会再见你.“   他挂断了电话,而她则竭力想把自己扔到睡梦中去.床边就是一瓶50片装的安眠药.这药是她的老朋友了,总是给她带来一片安宁.……  相似文献   

7.
新华社国内新闻编辑部主办的稿件评比展览会,在三月十二日开幕.这个展览会共分三个部分.在反浪费部分里,展览会以实物和图表,说明了在新华社国内新闻报道工作中浪费人力、时间、电报、电话的情况是严重的.有一张图表统计:去年十二月份新华社共收到记者发来国内稿件2119条,其中有338条没有被总社采用;这三百多件废品,浪费了记者、报务,译电、编辑等许多人力和物力.展览会还展出了许多写得冗长、粗糙的稿件,有一篇六千三百多字的长新闻,被删改后只采用了二千一百字.展览会的材料表明,滥用电报、电话也造成了很大浪费.和这些浪费的情况相对照,展览会还展出了  相似文献   

8.
晋察冀这一举世闻名的抗日模范根据地.有一位太行女性与它同辉.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人们怀念她,因为她在人民战争的风烟岁月.英勇无畏.用自己全身心的爱.救护了为民族奋斗的人民子弟兵:她又在和平建设的几十年间.用自己全身心的爱,爱着人民,爱着集体,爱着国家。她是平凡的,却又是伟大的;她是朴实的,却又是崇高的。她以充满母性和仁慈的光辉一生.赢得了所有人的热爱与尊重。  相似文献   

9.
想说这个话题,纯粹是因为笔者也曾有过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的缘故,且以为说说似乎对同行也不乏一些有益的借鉴。 因工作关系,造访过不少编辑部,见到了编辑那被稿件、信件、笔记、各类报刊……堆得满当当的案头,好在大多都在中间留了块“空地”;也见到当收发送来当天的邮品,也被咱的编辑随手码放在一摞信稿上;拉开抽斗,一层层也是满的,背后的书架亦横七竖八堆着书籍,忽而电话响起,就一边用脖子夹着话筒,一边大声应答,还会一边记下备忘录,而放下电话,顺手把那一则留言夹在了什么本子里。我担心,倘他要再找这张留言条,会不会…  相似文献   

10.
芷青 《出版科学》2004,(1):79-79
几日前,友人送给我一本<怡丫和她的小猪卡鲁>,让我千万要读.我一看书名就纳闷:小猪卡鲁?小猪会有名字吗?是不是所谓的宠物猪?我和小孩子的世界已经有一道鸿沟了,没有把它当一回事.友人打了几个电话来询问,我才翻出那本书.  相似文献   

11.
王遣,听着像后生名,可她是个女子哩。红扑扑的双颊,眼角有些细细的皱纹,给人一种很安静的感觉。一点也者不透,下棋、打球、跳舞、唱歌都在行。象许许多多六十年代出生的年青人一样,她的履历极简单:学生、战士、社聘农民干部。手上干着活,眼睛不时朝窗外瞄几眼。这整天价围着一麻袋一麻袋的积存文件,象老太婆拾破烂  相似文献   

12.
《蔚兰信箱》象磁石一样吸引着上海及江浙部分地区数以百万计的听众。人们爱蔚兰,也就爱把收音机对准792千赫;人们迷蔚兰,也就迷上了上海经济台的广播节目;因为有了蔚兰热,上海滩出现了收听、谈论广播热。去年5月6日,上海经济台为满足广大蔚兰迷的要求,举办了《蔚兰信箱》听  相似文献   

13.
我原是一名民师,1976年5月被调到当时的公社广播站工作。在工作中,我坚持堂堂正正的工作,清清白白的写作。虽然我是一个残疾人,但我对工作认真负责,爱读书、看报、听广播、写作。1986年我开始订阅《新闻界》,至今已有10多个年头了工作之余,生活之中,一拿起她,烦躁的心情就会平静,生活就会充实。《新闻界》如同一把金钥匙,在她的指导哺育下,我的工作能力、认识问题、观察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写作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每年向中央、省、市、县各级报刊、广播、电视发各类体裁的稿件上千篇,被采用几百篇,年年被各级宣传部门、…  相似文献   

14.
降生     
我老妈的肚子一天天大了,但大又不是很大,好多人都说不够大,又讲孩子一定很小. 我只知道那里面的妹妹是个很顽皮的娃娃,因为她特别爱动、爱转,我妈常吃饭吃一半,摸着肚子说又在转了,我也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见,那肚皮果然在动,好像里面的妹妹在翻身、打拳.  相似文献   

15.
传真机架起了“新闻桥”“喂!喂!你是《人民前线》报吗?我是九江抗洪指挥部,有份传真麻烦你收一下…、”一天到晚,传真机难得有休息的机会,有时到了凌晨,还有稿件源源不断地传来。最多的时候,一天来稿60多份,半个月下来,用去了28卷传真纸,接起来有soo多米长C“何秘书,传真纸没了。”“什么?一盒才几天就用完了,买!抗洪的稿件一刻也不能耽误”。从进入汛期来,传真机就开始“全天候”运转。‘’彭世民电话。”有时一份传真还没收完,电话又打到值班室了。焦急、渴望、无奈汇成抗洪新闻工作者的种种酸甜苦辣。在电话交谈中,…  相似文献   

16.
妻子为我报函授当捧读去年8月22日刊有自己稿子的《解放军报》时,我激动的泪水顿时盈满眼眶,高兴之余我急忙操起电话,告诉远在河南老家的妻子。因为是她为我报了去年的军报新闻函授,使我写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才得以在军报上露脸。3年前经人介绍和她相识,那时她在深圳一家电子厂打工,而我远在北方军营,相隔数千里,俩人只能靠书信寄托相思之情。据妻回忆,她曾有一个月接连收到我写给她的8封信,并且信中言语一次比一次升温,使得与她同室的姐妹羡慕得很。当她听说我在部队当报道员时常有稿件见诸报端时,便流露出爱慕之意,执…  相似文献   

17.
三角梅     
我家窗台上养着一盆三角梅。因她花开三瓣,形如三角,又有梅花一样的高贵和典雅,故世人称她为三角梅。说我爱她,非始于初,由养到爱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说起这盆花,她已芳龄不小,也算是“十年树木”了。那是1993年,一位爱养花的老领导,将这盆仅有几根稚嫩枝条的盆花送我。尽管我对养花没研究,不知如何才能让她健康成长,但我又不愿将他人送我的礼品随便舍弃。虽未舍弃,却又未能如心爱之物一样待她,活像农家人不经意间领养的一只小狗,想到了喂它吃点,想不到就让它随便生长。她虽是一幅柔弱的枝体,但毕竟十年啦。这十年已使她由幼童步入青春年华。…  相似文献   

18.
采编漫笔     
稿件一发表,就有说情者找上门来,我还接到一些匿名电话对我进行恐吓.有些好心人出于对我的关心,好言规劝我要注意点,当时我思想压力很大.我爱人也为我担心,只要我出门上班,就提醒我:小心点……但我是为正义而战,有组织的支持,不怕坏人捣乱.  相似文献   

19.
每天清晨和傍晚,全国各地有几亿人在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以及“新闻联播”节目,也许还有人能记得播音员的名字,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两个节目的编辑是谁,更少有人知道他们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6点到0点或是凌晨3点到上午9点。全国首届韬奋新闻奖获得者杨青就是这两个节目的编辑之一。 33年前,当杨青揣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的毕业证书跨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大门时,她还是个20出头的小姑娘;而今,当她捧着韬奋新闻奖的奖杯站在领奖台上的时候,银丝已爬满了她的双鬓。33度寒暑春秋,她始终无怨无悔地在夜班一线上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亲戚朋友不理解她,不少同事也劝她不要把青春和才华都葬送在这漫漫的长夜中。可她并不这么想,她说:“我爱我的工作,爱这项事业,不在其位的人是不能体会其中的快乐的。世界上没有哪一项工作能够像广播这样同时为几亿人服务,世界上也没有哪个国家的广播节目能有如此众多的听众。所以,每当我完成一个节目的制作时,都会有一种别人感受不到的快乐。”  相似文献   

20.
著名作家萧伯纳在担任一家杂志社编辑时,曾约一位颇有名气的作家写小说,结果这位作家竟写了一篇充满凶杀、色情内容的作品。萧伯纳立即把稿件退掉。当作者提出质问时,萧伯纳回答说:“你如果发现鸡蛋已经变质了,而且臭不可闻,你有没有再吃下去的必要?”这个稿件终究没有被采用。至今,萧伯纳这种严肃认真的精神仍值得学习和提倡。这是因为当前出版界存在着这样几种现象:一是“名人效应”。有的出版单位不是“以文取稿”,而是“以人取稿”。只要是名人稿件,明知质量不高,也勉强录用。出版后,不仅降低了名人的威信,也影响了出版社的声誉。二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