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传达之后,神州大地出现了千帆竞发的改革开放新局面。在人们都在想改革开放,谈改革开放,为加快改革开放而努力的生气勃勃的环境中,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议论:换好脑筋,怎么个“换”法?发展更快一点,怎样才“快”得起来?这些议论不仅表明人民群众迫切希望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而且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改革开放的宣传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紧密结  相似文献   

2.
今年3月份以来,东台报围绕深入贯彻学习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精神,发动广大读者参与,开展了“我说东台经济登台阶”大讨论,在以后的3个多月时间,共收到大讨论稿件200多篇,在一版显著位置辟专栏选登30多篇。“大讨论”牵动全市上下,为“加快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从群众议论最多的话题破题大“讨论”从哪里破题,对成败关系甚大。当时,小平同志的谈话刚刚传达,街头巷尾都在议论。我们发现,人们议论得最多的话题是两个,一个是“左”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今年3月份以来,东台报围绕深入贯彻学习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精神,发动广大读者参与,开展了“我说东台经济登台阶”大讨论,在以后的3个多月时间,共收到大讨论稿件200多篇,在一版显著位置辟专栏选登30多篇。“大讨论”牵动全市上下,为“加快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从群众议论最多的话题破题大“讨论”从哪里破题,对成败关系甚大。当时,小平同志的谈话刚刚传达,街头巷尾都在议论。我们发现,人们议论得最多的话题是两个,一个是“左”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今年以来,加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中华大地,在这种新形势下,新闻事业单位要坚定不移地宣传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为加快发展经济、稳定社会做好宣传疏导工作。今年7月底,县委八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了“赶苏南、奔小康、奋战两年超百亿”的奋斗目标。会议消息报道后,在基层干部中炸开了锅,一时间沸沸扬扬; “赶苏南?异想天开。”“奔小康?谈何容易。”“超百亿?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5.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关键是个转变观念问题。“脑子一换,办法就有了。”因此,我们在宣传改革中,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干部群众转变观念上,对促进金华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起了积极作用。改革开放是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一场新的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它不仅在理论上受到“左”的思想的  相似文献   

6.
研究加强改革开放的宣传,不能不研究一个问题:怎样使改革开放的宣传具有说服力,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动员群众投入改革,保证改革成功的目的。回顾一下以往改革宣传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对我们进一步搞好当前改革的宣传是很有好处的。1987年—1988年,新闻界曾经大规模报道过张兴让的“满负荷工作法”。但时过不久,“满负荷工作法”就在人们心目中淡忘了,宣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这是不是有违宣传的初衷?应该承认,张兴让在本单位的改革是成功的,“满负荷工作法”收到的效果也是明显的。对当时很多企业的职工,一个班只干两三小时的活,也不能不说是一个冲击。如果我们的企业都真能这样去做,真正达到了满负荷,也一定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就在当时报纸上正宣传“满负荷工作法”时,不少企业中就有这样的议论:“我们倒想满负荷,有活儿吗?”因为我们的不少企业,经营  相似文献   

7.
换房如换妻     
“我最近在玩一种换妻的游戏。”一个美国朋友对我说。“什么?”我吓了一跳。他大笑起来:“我在换房子啦,只是把它比喻成换妻。”“换房子怎能跟换妻比呢?”我问。  相似文献   

8.
三言两语     
一、开与闭开架和闭架问题,多年来咱们图书馆界议论不休,在议论中有这样一种说法:“目前条件不够,只好闭架,开架需要创造条件。”开架条件不够,要创造条件,这是不错的;闭架是否也该有个什么条件,条件不够,是否也该创造呢?  相似文献   

9.
没有内容生产力,到哪里都会被当成“人手”,跳一次贬一次值. 前段时间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被问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媒体从事评论工作多年,在人员流动率高的媒体圈,这样坚持不容易,您是否考虑过‘转型’?”我明白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在问:纸媒不景气,为什么还不赶紧跳槽换个工作?  相似文献   

10.
在2001年即将与我们握别之时,经过将近一年酝酿,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与复旦大学签署了共建新闻学院的协议。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在人们的注视与议论中跨进了2002年。 无论“共建”提出之初,还是酝酿过程之中,抑或协议签署之后,都有人对“共建”之举表示不理解:新闻学院为什么要由市委宣传部与学校共建呢?这样做会不会把新闻学院变成“第二党校”?  相似文献   

11.
一条古老的真理:谁为人民办好事,人民就拥护谁。由此引出,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所以人民就拥护共产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条党的基本路线,是为人民办好事的路线,所以人民拥护它。把上述道理用事实说明,那就更为简单明白了。比如,改革开放,确确实实给人民带来了好处,所以人民就怕你不改革,不开放。“中国质量万里行”报道为广大消费者说了话,群众称赞新闻界做了一件“大快人心事”。好多人议论说,你们早该这样做了。这意思就是说,你们这些“见多识广”的记者,对于这样随处可见可闻的问题,何至于现在才明白过来?因此,要说  相似文献   

12.
读书界出现了一个新热点,叫做“柯云路现象”——对柯云路的《大气功师》《人体——宇宙学》《新世纪》等作品发出种种议论。议论是正常的,但议论什么?有一个导向问题。这里发表了两篇短文,从不同的角度参加了议论,有一定代表性。但是,对柯云路的这三部作品,应当作为一种文学现象,从艺术的角度对作品本身进行议论——我们将继续发表这方面的文章;不要使议论流入对人体特异功能是否存在的争论——这种议论太多了,我们也不准备继续发表这样的议论。  相似文献   

13.
时常听到有的基层报道员发出这样的议论:“现在上稿难得很,跟编辑没有特殊关系稿件投了也白投”;有的甚至说:“某某人之所以能够上稿,就是因为跟某某编辑是亲戚”等等。听了这些议论,我真有些为编辑们抱不平,忍不住想议论几句。对上述说法究竟对不对,这里我暂且不说,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用稿情况就知道其真伪。一份报纸每天要用大量的稿子,一年用的稿子不计其数,难道编辑跟每个上稿的作者都有“特殊关系”?即使编辑认识的人再多,也不至于跟所有的都认识吧。那些不认识的,又是怎么上稿的?不用多说,上述说法就站不住脚。有些报道员之所以出现那…  相似文献   

14.
柳萌 《传媒》2002,(3):21-23
你知道王朝柱吗? 在文学界,如果这样问,我相信,有50%以上的人会说:“知道”;在影视界,如果这样问,我相信,有70%以上的人会说:“当然知道”;那么在一般观众读者中,如果这样问,会是怎么说呢,我相信,也许有20%以上的人会说:“知道”或“不知道”。倘若换一种方式,用王朝柱的作品问,你看过电视剧《长征》吗?我相信,起码会有80%~90%以上的人会说:“知道,太知道了”。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减少主观色彩对新闻事实报道的影响,在消息写作中,一般不提倡作者直接议论或抒情。新闻报道被称作是“藏舌头”的艺术,发表的应是“隐形意见”或“无形意见”。如果新闻中有太多观点、态度和情感的直接流露,就会影响新闻的客观性。这已成了消息写作理论中的定论。然而,消息中是否就完全不能有议论呢?其实,早在1931年,毛泽东在《普遍地举办〈时事简报〉》中,就消息写作发表过这样的观点:“也不是完全不发议论,要在消息中插两句议论进去,使看的人明白这件事的意义。但不可发的太多,一条新闻中插上三句就觉得太多。议论要插得有劲,疲沓疲沓…  相似文献   

16.
解说中议论的出现,已经引起广大听众的极大兴趣。对于那发人深思、妙趣横生的议论,听众无不交口称道。议论,为什么能产生这样大的艺术感染力,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它在电影剪辑中具有何等的意义?其规律如何?本文企图就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工作中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议论:“你怎么那么喜欢流行音乐?没品味”;“只有严肃音乐才能代表真正的音乐,才是经典的”。……为什么要把严肃音乐和通俗音乐对立起来呢?我认为世界上只有两种音乐,好的和坏的。而严肃音乐和流行音乐你能说哪一种是坏的呢?通俗音乐的某些流派接近严肃  相似文献   

18.
1月29日早晨,北京某居民区奶站门前显得格外热闹,正在排队取牛奶的居民们三三两两议论开了: “昨儿晚的电视您看了吗?副市长候选人都跟代表见面了。”“张百发说得挺实在,他希望大家选他当副市长。”“这倒不错,副市长‘竞选’都上了电视……”一次电视报道,能在群众中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的确是始所未料的。在欣喜之余也令人思索:观众喜欢什么样的节目?什么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电视宣传如何更开放些?  相似文献   

19.
企业报在宣传报道上怎样适应加快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为加速经济发展创造一个生气蓬勃的舆论环境?笔者认为企业报的编采人员要以新的姿态迎接思想解放的挑战,大胆推进新闻改革,破除传统观念的束缚,突破在办报思想上存在的一些条条框框,开门办报,办“开放型”企业报,千方百计为加快改革开放,加速经济发展鸣锣开道。突破单纯唱生产“四季歌”的框框,把宣传改革开放作为主旋律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唱“四季歌”,这是企业报的传统做法,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是对改  相似文献   

20.
企业报在宣传报道上怎样适应加快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为加速经济发展创造一个生气蓬勃的舆论环境?笔者认为企业报的编采人员要以新的姿态迎接思想解放的挑战,大胆推进新闻改革,破除传统观念的束缚,突破在办报思想上存存的一些条条框框,开门办报,办“开放型”企业报,千方百计为加快改革开放,加速经济发展鸣锣开道。突破单纯唱生产“四季歌”的框框,把宣传改革开放作为主旋律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唱“四季歌”,这是企业报的传统做法,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是对改革开放的新信息、新动态、新经验、新变化掌握得不多,宣传不力,有的“只听改革开放锣鼓响,不见报道早出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