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海南某高职院校的实地调查,分析了高职旅游酒店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观念、就业储备、职业适应能力及就业满意度状况。通过研究发现,就业观念、就业储备、职业适应能力的不同方面对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影响不同,其中工作待遇因素、实践经验储备、人际技能和专业技能显著影响其就业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未来职业特点进行分析,提出结合学生专业特点、职业场景、职业素养和职业保健四个方面来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以期提高他们的职业适应能力,增强学生职业劳动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3.
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有助于国家对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高职大学生的发展与成才,有利于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高职院校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要调整专业结构,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专业设置与毕业生就业的衔接;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使其符合职业岗位群的需要;培养高职院校毕业生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建立健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规范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增强院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绿色通道,以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4.
高职应届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具备技能型、应用型的特点,深受企业欢迎.有一部分应届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主要原因是缺乏就业前准备与职业适应能力低.学校要做好应届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引导学生做好就业前准备,增强职业适应能力,提高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5.
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力提升是高职院校就业质量的重要体现,已成为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的重要课题。影响高职生职业适应力的因素包括职业技能适应、职业人际适应、职业心理适应等三个方面,由此高职院校应着力于落实“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引入校企文化共建机制,加强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等三条路径,以提升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力。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主要由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也就是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组成.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是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之一,提高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对高职院校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工作过程对接,考核过程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等方面对高职院校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代劲 《电大理工》2013,(3):59-60
阐释了职业选择的内涵、分析了当前高校毕业生职业选择研究的现状;在完善高校毕业生职业选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高职院校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就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选择问题开展调查分析,旨在通过调查分析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选择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尝试提出对策,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8.
张婷 《现代企业教育》2014,(20):140-141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下,高职院校的就业机制完善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与工作适应能力。同时,高职院校就业机制也将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高职院校的声誉和办学质量,进而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招生等其他各项工作。本文以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针对机制方面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现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用人单位的高职毕业生素质需求研究来看,用人单位在招聘我院高职毕业生时偏好四种类型的学生:一是办事灵活的学生干部;二是身体素质较好;三是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四是专业技能过硬(理工科毕业生).而其中用人单位偏好的三种学生(一、二,三)所具备的素质在教育定义上都属于"非专业性职业素质"的范畴, "非专业性职业素质"主要指的是学生的职业理念、从业道德、创新意识、集体协作与交流能力等.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应用性技能的特点决定了"非专业性职业素质"的培养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职业能力的重要性.从用人单位的学生任职能力评价和岗位需求来看,非专业性职业素质对高职更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意义,它们从深层次上关系着高职毕业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该项目的研究,期望能引起高职院校对于学生"非专业性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视,增加高职院校对"非专业性职业素质教育"的投入,使高职院校能够培养出更多的最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励梦音 《教师》2008,(22):40-41
职业指导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涵。通过职业指导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是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试对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特点、一般原则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粗浅的分析,并结合实际工作就如何更好地开展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指导工作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代劲 《电大理工》2014,(3):59-60
阐释了职业选择的内涵、分析了当前高校毕业生职业选择研究的现状;在完善高校毕业生职业选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高职院校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就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选择问题开展调查分析,旨在通过调查分析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选择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尝试提出对策,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2.
自2002年起高校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而且从总体上来说,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又更为突出。高职院校就业难的问题突出,从就业的外部环境来看,有经济发展,特别是区域性经济发展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问题;有社会上用人单位盲目追求高学历的问题;有劳动力市场有待进一步发育、完善的问题。但就高职院校自身而言,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学校专业设置脱离实际,难以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要;教学内容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实际工作脱节,没有形成高职的特色,致使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不强;毕业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省内几所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状况调查,发现高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不高,主要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家庭、学校教育的缺失引起的。高职院校要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加强情商的培养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适应能力;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分院2012年"追寻成长的足迹"暑期社会实践队的第一手调查数据,本文对学生干部毕业生与非学生干部毕业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收入、晋升、嘉奖、职业发展信心等变量进行比较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为高职院校提升毕业生职业发展质量和更好地选拔培养学生干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存在"错位",毕业生的高就业率和社会认可度不高并存。通过对广州地区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实证研究,全面了解并分析新形势下广州地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选择的相关情况,力求为改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现实依据和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6.
实训中心文化是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等实训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创新性的“校企文化”.理清高职实训中心文化建设的内涵及特色,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维度探讨高职实训中心文化建设体系,促进与企业文化的有效融合.既凸显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宗旨,又能增强高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升他们的职业空间拓展能力,更能促进高职院校实训中心的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着较为普遍的问题是缺乏“职业”特色。高职教育是定向教育,其人才培养目标十分明确,即为社会尤其是企业培养一线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学生一入学就基本上确定了职业方向,建立了与未来职业岗位的紧密联系,也就是说,强调毕业生对于未来就职岗位的适应能力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点。所以,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引入职业性的概念,否则就不利于高职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普遍缺乏自觉探索意识,一般都是模仿和沿袭其他普通高校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显的形势下,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成为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核心指标。在实践中,应同时做好高职院校专业布局规划、课程建设规划、就业指导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四项规划。通过高职院校专业布局与就业市场的有效契合,学生专业能力与岗位需求的对口整合,就业指导工作与学生职业理想的密切配合和学生职业生涯计划与行动的紧密结合,才能有效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用高职毕业生良好的职业发展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张德炎 《时代教育》2007,(6Z):25-25
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毕业生职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率和社会生存能力。因此,理清职业能力的基本内涵,分析目前毕业生的职业能力现状,有助于我们采取相应的有效对策.以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使得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我们必须尽快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以此来更好地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本文将围绕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展开较为详尽的讨论,主要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优势与机遇所在,并指出了同时具有的劣势和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了一些应对性的提升策略,从而有效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升,增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社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