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对545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职业压力、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工作负荷、考试压力、职业期待是目前中小学教师的主要压力源;有9.07%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存在着紧密联系,工作负荷对心理健康起消极作用;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起积极作用。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提供良好的支持系统以及教师自身的努力,是教师缓解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2.
旨在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间的关系,为促进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学依据.采用教师职业压力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对625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主要来自于工作负荷、职业期望和考试压力,在心理健康水平方面,高职业压力的教师要显著低于低职业压力的教师,高社会支持的...  相似文献   

3.
班主任特殊的社会角色和压力,使得其心理健康总是产生若干问题。本文通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对200名包括班主任在内的中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探究中学班主任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和应对方式的改善提供一定的心理依据。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班主任心理健康状况与普通教师相比欠佳,男性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低于女性班主任,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其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河南省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现状及其与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对204名河南高校青年教师进行抽象调查。结果:①高校青年教师SCL-90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②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显著相关;③回归分析显示,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三者可以解释心理健康72.8%的方差变异。结论河南省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正常人群,且受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班主任是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他人,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心理健康与班主任培训”专题研究针对班主任教师工作繁杂、心理压力大的特点,开设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维护课程,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自我和教师职业,完善生涯发展规划;合理宣泄不良情绪,缓解工作压力,预防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新入职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调查了合肥市302名新入职的中学教师.调查发现:(1)新教师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强迫和焦虑两项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国内成人常模;男性新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女性新教师;家在外地的新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家在本地的新教师;私立学校新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公立学校新教师;毕业于非师范院校和其他师范院校的新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毕业于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的新教师;新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领悟社会支持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均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其中,朋友支持、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其他社会支持对新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有显著的反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与职业压力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中学教师职业压力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4所中学的180名教师进行测试,探讨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与教师职业压力和社会支持的相关程度。结果表明: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成人常模,躯体化、强迫、抑郁是中学教师的主要心理问题;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与教师职业压力、社会支持相关显著。中学教师面临的主要压力来源是工作负荷、职业期望和考试压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小学非编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症状自评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心理控制源评定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安徽省171名非编与在编小学教师进行测查。结果表明非编教师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9.5%,其症状自评量表中各因子分均高于在编教师;非编教师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社会支持利用度得分均低于在编教师;非编教师内控性得分低于在编教师。回归分析表明,影响非编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受教育程度、内控性和有势力他人。结论显示:非编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在编教师,受教育程度和内在认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中国职工教育》2014,(22):67-68
本研究随机抽取吉林省四个地区11所学校509名中小学教师,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表明:绝大多数(83.69%)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在SCL-90总分和多项因子得分上高于全国常模,且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教师;班主任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班主任教师。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着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有职业压力、学校氛围、社会要求、自身能力等。从整体上来看,不同年级段、不同性别、班主任与非班主任教师的健康水平有着明显的差异。为了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社会应承担其相应的责任,为教师"减负",排解教师的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同样重要。技校班主任职业压力巨大,心理问题频发。但其心理健康问题却一直被忽略。基于此,调查了某技师学院77名在职班主任,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现状及产生职业压力的原因,为缓解技校班主任职业压力,维护心理健康提出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2.
调查发现,高职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异常人数比例高达52.3%,特别是焦虑、强迫、敌对、偏执等问题突出。职业压力、职称晋升、“生源荒”、生存环境等是影响高职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应加快高职院校内涵发展,提高教师社会地位;优化教师生存环境,缓解教师职业压力;改革职称评聘制度、拓宽职称晋升通道;敞开高职教育大门,化解高职招生难题;关心教师心理健康,提升心理调适能力等,提升高职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选取贵州省某地区中小学校长160人,使用中小学校长工作压力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中小学校长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发现,中小学校长总体工作压力处于中等水平,其中考试升学的压力最大,人际关系的压力最小;中小学校长心理健康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中小学校长工作压力、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积极应对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工作压力直接影响个体心理健康水平,主观支持通过中介作用影响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的关系,主观支持通过积极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教师的压力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作为高压力群体,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影响教师压力的因素:一是压力源的结构和性质,二是教师本人的特点(认识水平、能力水平等)。为缓解教师压力应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作为教师要寻找并分析压力源,树立正确的压力观,提高个人知识与能力素质,树立合理目标和自我期望;学校要把心理健康作为评定教师资格的必要条件,在中小学教师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赵燕 《继续教育研究》2011,(11):110-112
整群选取贵州省某地区中小学校长培训班学员180人,使用中小学校长工作压力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明,贵州省中小学校长工作压力处于中等水平,心理健康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中小学校长总体工作压力、社会支持、主观支持与心理健康具有显著性相关;社会支持在其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提高中小学校长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工作压力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当前,心理健康作为教师素质的核心因素,其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基于对S省部分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显示,中学教师总体心理健康状况略低于一般人群;班主任教师和50-59岁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偏低;工作压力、人际关系与角色多重性是造成中学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强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针对中学教师的多层次支持系统;帮助教师学会自我调适。  相似文献   

17.
教师压力管理是教育管理部门的职责所在。但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社会管理与教育发展不同步,教育管理相对滞后、错位和缺位,使得教师职业压力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凸显出来。班主任是教师群体中压力较大的群体,由此给班主任带来的问题和矛盾更为明显。解决好班主任的职业压力对缓解整个教师群体的职业压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如何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当前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造成教师工作压力的因素有很多,这种压力对教师产生了一定的危害。正确应对这种压力,对缓解目前存在的教师职业压力具有积极意义。为了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每一个教师都需要学会自我保健和自我调节。下面就介绍一些教师自我心理保健和调适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留守经历中职生自杀意念的现状,以及探索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在留守经历与中职生自杀意念之间的作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针对贵州某中职学校1551名学生自杀意念机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留守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支持显著低于、自杀意念显著高于一般中职生;留守经历、社会支持、心理健康与自杀意念之间两两显著相关;留守经历与中职生自杀意念之间,社会支持的完全中介效应显著,心理健康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在留守经历和中职生自杀意念之间链式中介不显著。在教育实践中,可借助父母、同伴、教师、政府和非营利性社会机构等一起参与完善留守经历中职生的社会支持系统,以此降低他们的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20.
中青年教师是高校师资队伍的主体。通过对上海市5所高校555名中青年教师的调研发现:30-50岁年龄段的教师工作压力明显高于30岁以下教师;女教师在科研与个人发展方面的压力显著高于男教师;教龄6-10年的教师工作满意感显著低于其他教龄的教师;理科教师在工作量方面的压力显著高于文科教师,而文科教师在个人发展机会和自我评价方面的压力显著高于理科教师;有社会支持的教师总体工作压力和待遇方面的压力显著低于未利用社会支持的教师。对此,应以帮助中青年教师缓解压力、提升其工作满意度、促进其全面发展为工作着力点,通过增强对中青年教师发展的组织保障、改进教师培养中的工作作风、完善教师培养模式、建立教师减压机制等方式为中青年教师提供科学有效的发展支持体系,从而提升基层党组织在人才培养和和谐单位构建中的凝聚力、引导力、培养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