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贾静 《四川教育》2010,(2):92-93
数学课堂上的“温暖”一位叫李立的数学老师,这样讲解提取公因式:“文化大革命”时期,有一个工人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爱国”。一年后,老二出生了,这位工人毫不犹豫地为他取名为“爱民”。又过了一年,老三出生了,憨厚的工人想了想,给老三取名为“爱党”。老三满月那天.造反派来了,把这个工人抓走了。工人问:“我犯了什么错?你们抓我?”造反派头头说:  相似文献   

2.
“曹操是哪个朝代的?我‘抓’一个人来回答。”“不好,新来的历史老师要提问了.我对这些历史老人从来不感冒,可千万别抓我,千万别抓我啊!”我的心里敲着响鼓祈祷着!老师在教室里疾速巡视一圈儿后,突然在我身边来了个急刹车,敲了敲我的桌子喊道:“就你吧,你来回答—下。”“我……我不知道。”我战战兢兢地回答。  相似文献   

3.
故事     
“国庆节”放假回来,我首先要做的还是检查学生的作业。为了不增加他们的负担,让他们过一个轻松愉快的“黄金周”,我只给他们布置了5篇日记。而且要求不高,只要是自己写的,能让人读懂就成。  相似文献   

4.
漆昌琼 《湖北教育》2006,(10):21-21
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早早的来到了办公室。刚在办公桌前坐下,便有同学来打“报告”:我班教室里,一扇窗户的两块玻璃昨晚被风刮破了。  相似文献   

5.
薛峰 《语文知识》2014,(11):83-84
1930年,法国出版了一本批判相对论的书,书名叫作《一百位教授出面证明爱因斯坦错了》。爱因斯坦知道后,仅仅耸耸肩道:“100位?干吗要这么些人?只要能证明我真的错了,哪怕是一个人出面也足够了。”由此我想到了有些学生的议论文写作,他们擅长举“例”而不善于说“理”,喜欢动辄搬出“一百位教授”来壮自己的声势。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先搬出“赵XX是这样的”,再搬出“钱XX是这样的”,最后搬出“孙XX、李XX也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6.
敞开心扉     
2003.NO.5学生在静静地做作业,我坐在讲桌前批改作业,当我改到小松的作业时,我惊呆了,望着可怕的字句,再看看可爱的学生,我提笔给他写了一封信:小松:你好!今天我们用“因为……所以……”造句。打开你的作业本,我看到这样一个句子:“因为李强不跟我玩,所以我想杀了他。”我的心一颤,握着红笔的手很久没有动,我不知道给你打“√”还是打“×”。严格地说,你的句子语法没有错,但就这短短的一句话,却让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我真有些替你担心!我知道,写这句话时,你一定是非常生气的,但你是绝不会那么做的,只不过说…  相似文献   

7.
吴睿 《陕西教育》2006,(12):45-45
一、判断一个命题是简单命题还是复合命题的方法 我们知道含有逻辑连接词“或”“且”“非”的命题是复合命题。不含有逻辑连接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但在实际问题中有些命题不含“或”“且”“非”却是复合命题。有些命题含有“或”“且”“非”却是简单命题。这些使学生在判断简单还是复合命题时常常出错。下面通过实例来进行错对的辨析。  相似文献   

8.
“五一”长假前,“分数的意义”一节课告一段落,学生们都知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其中“一个物体”和“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学生都有了较深的理解,而对“一个计量单位”的理解只浮于表面,知之甚少。于是,长假以后的第一节数学课上,我“后补”了这样一个细节。  相似文献   

9.
我喜欢书,书让我充实。自从我有了我的学生,我就想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那样“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我知道这不容易,因为他们才一年级。但我希望能努力让他们体味读书的快乐,让他们因书而感到兴奋、感到满足。我很欣慰,我的这项“信念工程”已经起步了,并且有了较好的势头。我和孩子们每天有个“书吧”之约,这个“书吧”在我们的教室里,在校园的花坛边,在孩子们自己的小书房里,我想这个“书吧”更在我和孩子们的心田里。  相似文献   

10.
“当光照比较弱的时候,请大家想想叶绿体应以怎样的形态接受光照?”学生纷纷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然后,我请回答正确的同学,用自己的身体代表叶绿体,来演示光照比较弱时叶绿体接受光照的形态。“那么当光照比较强时候,又是怎样的呢?”我的话音刚落,突然教室里爆发出学生的大笑声。我不知其然,以为自己出了什么错,正当迷茫时,眼前一道亮光闪过,才知道是有学生用镜子把光反射到我身上,引起同学们的爆笑。“是谁?给我站起来!”我强压住怒火叫道。可没有人承认,大家只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我真想把他揪出来,施出教师的威严,让他自食其果。教室里是骚动后出奇的安静……  相似文献   

11.
放在手边的是未满六岁的尚在幼儿园大班的儿子从新华书店的开放书架上挑选回来的《数码宝贝秘密大图鉴》。在我同龄的父母们眼里。这样的书压根儿就不可能与图文并茂的《葫芦娃》、《白雪公主》等一大批中外优秀的童话作品相提并论。但孩子翻看(或者叫做欣赏但绝不是阅读)《数码宝贝秘密大图鉴》的过程却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当我习惯性地从右向左翻开这本书准备读给儿子昕的时候。儿子告诉我说“爸爸错了,应该从这边读”。  相似文献   

12.
泉涌 《中学教育》2004,(10):58-58
太太和我都自诩为文明人,非常鄙夷那些在名胜古迹上乱画“某某到此一游”的恶劣行径。一次太太旅游归来,从包里倒出一堆胶卷来,说:“麻烦你拿去给我洗出来。”我说:“先说说你的旅行见闻吧,让我也过过耳瘾。”太太愣了一下,说:“等照片洗出来不就知道了吗?”厚厚的一大摞照片洗回来了,照片上的太太无  相似文献   

13.
月考成绩揭晓,教室里几家欢乐几家愁。 “老师,我就差一分及格了,您给加一分吧,我下次一定加倍努力……”  相似文献   

14.
有人曾经出版了一本批判相对论的书,书名叫作《一百位教授出面证明爱因斯坦错了》。爱因斯坦知道后,仅仅耸耸肩道:“100位?干吗要这么多人?只要能证明我真的错了,哪怕是一个人出面也足够了。”我由此想到了有些学生的议论文写作,他们擅长举“例”,而不善于说“理”,动辄搬出“一百位教授”来壮自己的声势。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先搬出“赵XX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5.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人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因此,在导课时,教师可设计一两个问题,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年、月、日”这节课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每年都要过一次生日,可小红的妈妈从出生到现在只过了8个生日,现在小红的妈妈多大了?”一个学生站起来说:“8岁。”教室里哄堂大笑。学生知道8岁这个答案是错的,但错在哪儿却说不清楚。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议论纷纷,连一些平日不爱动脑筋的学生也参与其中,都急于找出错误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6.
宽容     
下午第一节是体育,趁着学生都出去上课的空当,我决定到教室里批改作业。  门虚掩着,“谁在屋里 ?”我暗自纳闷。透过门上的玻璃,我看到了让我从未想到的一幕:在一张桌子旁边,一个我平时认为很不错的学生,正在翻弄别人的书包,那“全神贯注”的样子,全然没有意识到我的到来。  我该怎么办 ?是进去,喝斥她一顿;还是假装不知道此事的发生而悄然退出呢 ?如果凭以往的经验做法,我一定会采取前者。但冷静迫使我控制住自己的冲动,我暗自思索:这个孩子一直表现很好,一时的“错”,不能代表以后会犯同样的“错”。应给予她适当的宽…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名初中生,又是一个学生干部,平时深受老师喜爱。我的爸爸在交警队工作,大小是个官——交警队大队长。也许是沾了爸爸的光,我在学校也算小有名气,无论学校哪位老师的摩托车被爸爸所在单位扣了,准来找我“说情”。起初,我以能帮老师把车要回来为荣,渐渐地,烦恼多起来了,爸爸劝我小孩子别管闲事;班主任说我学习不专心,不务正业;同学们说我爱讨好老师。有一次,英语老师的车没及时要回来,他板着脸对我说“你根本没好好跟你爸说这事儿”。我心里很烦,真不想插手这些事了,我只是一个学生啊!可是,我到底该怎么处理这些事呢?  相似文献   

18.
“‘神六’回来了!”2005年12月17日晨,校园里一片欢腾,大家唱啊,跳啊,说啊,笑啊,直到上课铃响了仍意犹未尽。望着同学们的笑脸,老师也激动不已。“同学们,你们谁知道‘神六’是在什么地方着陆的?”教室里一下安静下来,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大家一时回答不出来,你望着我,我望着他……  相似文献   

19.
铃声响起,我走进教室,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刚劲有力、气势恢弘的“长征”两字,教室里响起了一片“啊”的惊叹声。接下来便是我们的一段对话。 师:同学们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写吗?  相似文献   

20.
“求平均数”是我上了无数次的公开课,当时的感觉就一个字:“怕”。对于这种探究性的课堂,其教学的难点所在,就是教学的动态生成性。堂堂课,堂堂新,我不知道最后一次到底会呈现怎样的课堂局面,但同仁的一句话解开了我怕公开课的“心结”。让我不怕了——“我的对象是学生。课堂上我关注的焦点是学生。”其实这是我早就知道的,但上公开课时的紧张情绪弱化了学生在我心中的地位,心里想得更多的是:我会不会忘词,会不会漏掉某一个环节;学生会给我出什么样的难题.我该怎样处理;听课老师会怎样评价我……一遇到生成性的问题,我就更紧张,怕顾此失彼,收不了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