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辫儒”怪杰辜鸿铭 辜鸿铭生于马来西亚,母亲是英国人。13岁随义父赴欧,后在英国、法国、德国、奥国留学,皆获有学位。第一个妻子为日本人,归国后在张之洞处做幕僚20余年。因此,他自己说:“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因辜鸿铭生得高鼻大额蓝眼睛,一副欧人相貌,且饱喝西洋墨水,却生就了一颗尊孔读经的“中国心”,又加上其言行怪诞,故被人称为“狂生怪杰”。  相似文献   

2.
“未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留下这句哲理箴言的是托马斯·卡莱尔。他是19世纪苏格兰评论家、讽刺作家、历史学家,代表作有《法国革命》《论英雄、英雄崇拜和历史上的英雄业绩》《过去与现在》。他的作品在维多利亚时代颇具影响,到了21世纪的今日,我们依旧习惯性地称他为“文坛怪杰”。  相似文献   

3.
腰斩《水浒》的金圣叹,过去有许多人吹捧过。买办文人胡适,就把金圣叹誉为“十七世纪的一个大怪杰”,把金批《水浒》说成是“一部永不会灭的奇书”。解放以后,仍有人把金批《水浒》捧为“最佳版本”,并说金圣叹“生得无愧清白,死的尤为壮烈”。然而,鲁迅早就写过《谈金圣叹》一文,指出“单是截去《水浒》的后小半,梦想有一个‘嵇叔夜’来杀尽宋江们,也就昏庸得可以。”这是对金圣叹及其腰斩《水浒》的深刻批判。为了使大家进一步批判金圣叹其人其行,不妨为他写个小传,看看这个号称“狂生”“怪杰”的人,究竟何许人也!  相似文献   

4.
鬼才贾平凹     
见过贾平凹的人都说他不像一个作家,朴实、温厚而近乎一个农民,甚至有人误以为他“冒然顶替”,闹了笑话倒也成了佳话。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其貌不扬的关中汉子,却被海内外文坛称为“鬼才”、“怪杰”,在文化界掀起一个又一个旋风,使人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他的身上,倒应了两句中国的古话:“大智惹愚,大巧若拙。”  相似文献   

5.
辜鸿铭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化保守主义者,他“精通西学却极端保守”,一生特立独行,被称“怪杰”。本文试图阐述在其所处的特定历史时代,他的文化保守主义充满悲剧色彩的人性与时代成因,以期能从其思想中提取具有时代价值的文化资源,对今天的现代化中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对于创新思维的教学,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曾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本文就以当代语文教坛怪杰——魏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作为对象,揭示他新课程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辜鸿铭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化保守主义者,他“精通西学却极端保守”,一生特立独行,被称为“怪杰”。本文试图阐述在其所处的特定历史时代,他的文化保守主义充满悲剧色彩的人性与时代成因。以期能从其思想中提取具有时代价值的文化资源,对今天的现代化中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对于创新思维的教学,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曾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本文就以当代语文教坛怪杰——魏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作为对象,揭示他新课程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清初画坛,出现了一位襟怀浩落、画风纵狂的怪杰,他就是被人们称之为有“仙才”的八大山人——朱耷(da)。朱耷是一位诗、书、画俱精,而以水墨写意花鸟震惊于世的艺术家。他的写意画创作,集先人之大成,又凭着自己的轶世之才,大胆  相似文献   

10.
辜鸿铭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奇才怪杰,也是著名的文化保守派人物。由于他一生“好辩,善骂世”,因而被时人视为“古董”,骂为“疯子”;今人也认为其思想“模糊多变”,“对国事家事也无坚执之见”。我认为其说法有些偏颇。纵观辜鸿铭一生的言行,尽管怪异却有宗旨。其基本思想和人生信念便是爱国主义。本文试对辜鸿铭的爱国主义思想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1.
创办中国第一所择差教育学校和第一所行走学校,被誉为“教坛怪杰”的徐向洋,在九年的“差生”教育实践中,始终把“学会做人”放在首位,以生活教育为内容,以健康的人生观为导向,教育训练“差生”改变坏习惯、养成好习惯。九年来,有一千多名“差生”在该校接受训练,学会做人,学会  相似文献   

12.
1986年12月26日,首届全国青少年航天飞机科学实验方案征集评审揭晓。由20多位中美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一致选定了“控制航天飞机舱内垃圾”方案,作为送上美国航天飞机614号舱的实验项目。提出该方案的是一个普通的中学生——王念庆。有些美国宇航专家惊叹王念庆是“科学怪杰”,认为“他的设计方案水平高超”,“肯定会受到宇航员的欢迎”。消息传出后,不少人前来采访,并研究他的成材背景。令人们惊奇的是,王念庆是一名非重点中学的学生,在校学习成绩平平,很多老师对他的评价是“一般”。他的家庭也是一个非常普通的知识分子家  相似文献   

13.
厄纳斯特·海明威(1899—1961),被誉为“现代文坛怪杰”。他的经历坎坷,极富于传奇色彩。 海明威出生于美国的一个医生家庭,他曾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参加过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多次化险为夷。死里逃生,曾被意大利和美国政府多次授予勋章,可谓战功累累。他还酷爱体育运动,敢于为探索未知冒险。为此,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被人称之为“以命取胜”的硬汉典范。 海明威足迹遍及五大洲。多舛的命运,坎坷的经历,成为他从事文学创作不竭的源泉,使其50余部著作独具风格,各领风骚。他曾以自己在“一战”时的亲身经历,创作出《我们的时代》等一系列描写当时“迷惘一代”精神世界的作品,即成为“迷惘的一代”文学流派的领袖而名声大振。海明威的名著《老人与海》,充分再现了他精通叙事艺术和在当代文学创作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一度蜚声国际文坛。  相似文献   

14.
金圣叹以其放荡怪诞、持才傲物的“怪杰”面目著称于史,更以《水浒传》、《西厢记》为代表的六才子书批评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引起了无数后来者的赞叹和批评。金圣叹总结了六才子书的共同写法:“曲笔”。他说“文章最妙,是目注彼处,手写此处”,“一部《左传》,便十六都用此法”,“《西厢记》最是解此意”。而急切间很难通过《左传》、《史记》的评点将这种写法指示给读者,所以他想借《西厢记》的评点把这种写法传给弟子。本文试图以金批《西厢》为主要依托,结合金氏的其他几部才子书的评点,对金氏的曲笔说作一系统的阐述,以抛砖引玉、就正方家。  相似文献   

15.
神偷     
先看“人中怪杰”解放前夕,周口镇有一神偷,号大鹏、他自幼无亲无故,四岁流浪街头,七岁跟师学艺,先用双指从煤火炉中朝外夹铁球,天长日久,练就一副神奇的手,活路做得干净利索,从未失过一次手。那些年,神偷活跃在京厂线上,南至广州,北至京都,在“偷界”颇有名气。民国33年,神偷年过古稀,手眼不济,便不再行窃,决定洗手还乡,享几天清福。临回的时候,他特请能工巧匠制做了一块样式奇特的铜牌。铜牌为六角形,中间是“二龙戏珠”的图案,而那“珠”是用精贵的蓝宝石镶嵌的,黑夜里亦能熠熠闪  相似文献   

16.
哦,在这儿,可以自由地享受一顿免费“拍拍乐”大餐?还可以轻松地勾画出变相怪杰的一张张面孔?难道这儿真的就是传说中的那块个性制作“小菜园”?  相似文献   

17.
汪廷纳是明代曲坛的一位怪杰。他发愤图强,著作颇丰。他还在徽州休宁县故里构筑园林.延纳高手,以重金雇佣其为自己创作。汤显祖也应邀来访过。汪廷纳在沽名钓誉的同时,也为晚明戏曲史增添了一些光彩的篇章。  相似文献   

18.
国民党统治时期,反动军阀不顾当时民不聊生的现实,向老百姓摊派钱款筹办“双十节”庆典。四川文坛怪杰刘师亮愤而撰联讽之:  相似文献   

19.
试论陶行知的中西文化教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陶行知中西文化教育观产生的背景、内涵和历史地位。作者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上,分析了陶行知所揭露的旧文化教育所患的“外国病”、“八股病”的表现和危害,阐述他的中西文化教育观的纲领、取舍标准和实施方法,指出这种中西文化教育观是对近现代“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西学东渐”等文化教育思想的改造、整合和升华。它同“文化怪杰”辜鸿铭的文化复古主义、胡适的“全盘西化”以及其他人的文化本位论、文化折衷论有着本质的不同,而在精神上则与科学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相一致,在中国思想文化史和教育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或许是从小与孤独为邻,他的音乐成熟、有重量并且耐听,有着一股超乎他年龄层的生命。除了对音乐有绝对的自信,对音乐品质要求纯粹的干净,对其它他所不熟知的事情,他可以说完全没把握也不确定。对于外界的批评与反应,不善言辞的他只有一种表情:他只会用音乐说明,将他的情绪蕴藏在他的音乐中!这就是人称“百变怪杰”的周杰伦。周杰伦成名前,他买不起缎质床单、Ducati摩托车,也没有追星族尖叫陶醉在他的演唱会上,更没有少女们像朝圣般,只为了摸一摸他坐过的钢琴座椅;有的只是在台北一栋灰色大楼里的一小间金黄色地板的阿尔发唱片公司录音室,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