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逆反是孩子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俗话说“:半大小子,气死老子。”许多家长抱怨说,初中孩子特别不听话,爱和大人顶嘴,叫他向东他偏向西,叫他不干他非要干,逆反心理特别强。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两个反抗期。第一反抗期是孩子三四岁的时候,第二反抗期是孩子的初中阶段。但两个反抗期有不同的特点:孩子在第一反抗期,主要是为了争取自我主张,获得活动自由。如“让我自己穿衣服”“、让我自己走路”等等。孩子在第二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则是全面性的,是孩子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剧烈变化的时期,孩子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意识…  相似文献   

2.
常常可以听到父母这样对孩子说:“你再不听话,明天就去幼儿园告诉你的老师。”孩子为什么会固执地不听父母的话呢?老师又怎么能使孩子轻易地服从呢? 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进程来看,幼儿期特别是三到六岁的孩子正处于通常所说的第一反抗期。这年龄段的孩子为了引起成人的注意,让成人意识到他们的存在,重视他们的能力,往往会出现反抗执拗、捣乱和顶嘴的现象。虽说这些现象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但决不能因此而对此不问不闻、放任自流,而是应该通过教育引导,使他们愉快地度过这一阶段。  相似文献   

3.
5岁的孩子讨人喜欢,常常被称为“乖孩子”。到了6岁,孩子往往变得不怎么听话了。有些儿童心理学家就把6岁这个阶段称为“儿童第二反抗期”。6岁以前的孩子,见了客人,总是热情地叫“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可是一到6岁,就不一样了,见了人却爱理不理的。你越要他招呼人,他就越不开口,低着头倔着。平时,他们动不动就嚷嚷“我知  相似文献   

4.
现实生活中,家长们大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可爱顺从的孩子逐渐变得执拗起来,不太听话了;有时你让他向东,他偏向西,带有一种故意。“发犟劲”就是心理学讲的逆反心理。一般在儿童10——15岁比较明显,到了这个年龄,“忽然”事事都要和你对着干了,也就是说“发犟劲”。这个年龄段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反抗期,过了这个反抗期,就会好的。对待逆反心理有许多方法,关键在于量体裁衣,一把钥  相似文献   

5.
独占玩具问:女儿已经二岁半了,在和小朋友玩的时候,根本不肯把玩具借给小朋友玩,如果提醒她:“和小朋友一起玩时,应该把玩具借给小朋友。”她就哭起来;当小朋友趁她不注意把玩具拿去玩时,她就一把抢过来。长此以往,她将不能友好地和小朋友相处,怎么办才好呢? 答:二岁到三岁的儿童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听成人的话,表现出反抗的态度,严重的表现为不听母亲的话甚至对着干,这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儿童想要尝试一下自己的力量,所以出现了这个特殊阶段。进入这个阶段,象“自己的玩  相似文献   

6.
一般来说,孩子长到3岁,到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期,也被称为心理发展的危机期。心理发展的危机期是指孩子在某一时期逆反心理严重,常与人发生冲突,拒绝家长提出的要求。当这一时期到来时,孩子会出现一种与人格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的心理反应,就是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3岁以后,孩子常常以“不、就不”来拒绝家长提出的要求。令家长不解和困惑的是,有时越不想让孩子做的事,他就越要做,而且任性、“反抗”及破坏性行为表现明显。面对孩子的“不听话”,一些家长要么束手无策,要么打骂孩子。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不仅没有改变孩子当时的行为,还会对孩子…  相似文献   

7.
一位朋友谈起他上初中的孩子时说:“我的孩子原来很听话,自从上了初中以后,不知为什么,变得越来越不听话了。把我和他母亲的话当作耳旁风,不理不睬,我真不理解,好好的一个孩子为什么变坏了呢?”为什么这个孩子变得不听话了?是这个孩子“变坏了”吗?不是,这是初中学生对抗心理的一种表现形式。为什么会突然出现这种对抗心理?我们不妨分析一下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当儿童长到三、四岁时,有的时候不理睬父母的制止,任性去做一些事情,这是所谓“第一反抗期”,儿童是以一种倔强的和莽撞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他似  相似文献   

8.
学前儿童道德教育应避免成人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学前儿童有道德问题吗?在成人身上发生的一些道德问题如果出现在学前儿童身上,人们会不会认为这个学前儿童有道德问题呢?如果成人干的一些缺德事发生在学前儿童身上,人们会不会骂他们缺德呢?显然不会。如果有人说学前儿童是有道德问题,那么大多数人就会认为这似乎太“上纲上线”了。即使学前儿童存在一些行为或习惯上的问题,人们也不会归因于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顶多冠以“淘气”“不懂事”而已。再从道德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思考。道德哲学认为,道德的行为不是产生于强制,而是产生于自觉;如果一种行为是不情愿地产生的,那…  相似文献   

9.
儿童在8、9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身心发展,开始以客观的态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空间知觉也由平面的空间思维向立体的空间思维不断发展,他们的绘画也开始由“主观感觉期”向“视觉写实期”过渡。这一时期的儿童,对于自己幼儿时期的作品不再“留恋”,他们开始羡慕那些比较写实的成人作品。但是,由于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一部分儿童会由于绘画能力的发展相对较慢,对自己“眼高手低”的现状无能为力,逐渐开始对绘画兴趣“降温”,对自己的绘画作品失去信心,出现了绘画中的“U谷期”。如何搞好少儿这一特殊时期的美术教育,填补儿…  相似文献   

10.
幼儿三、四岁这一阶段,心理学上叫作“第一反抗期”。因为这时幼儿往往特别执拗任性,不知道什么是危险,不愿听父母的话,只是一味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稍不如意,就用哭闹来反抗。许多年轻父母为此大伤脑筋。“第一反抗期”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一、三四岁的孩子已经能够自由活动,会操作许多物体,独立活动的意愿增长,不论干什么,都想自己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