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当被告     
<正>在我的书房里,我一直收藏着一份特殊的民事判决书。判决书的日期是2002年8 月。之所以一直收藏着,除了因为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当被告外,更是因为它在时刻警醒着我:在进行日常的新闻报道时,切勿忘了“法”字。  相似文献   

2.
同一案件,同一案号,同一判决,却有内容大相径庭的两份判决书,给原告的是一判决,给被告的却是另一判决。湖北荆州市一名法官竟炮制出了千古奇闻的鸳鸯判决书。哪知他这么一判,竟把自己及其同伙也给判进了监牢。2006年3月上旬,湖北省高院对不服判决上诉至该院的主要案犯终审裁定:维持原判不变。至此,这桩奇判之案才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广东新快报社诉被告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名誉权纠纷一案一审判决书予以分析,从诉辩归结、理由阐述、行文结构等角度研究认为,该判决书诉辩主张完整,争议焦点明确;说理充分全面,逻辑严密;结构合理,行文严谨。特别是论理部分,判决书结合一般侵权行为与新闻侵权行为共性与个性不同,尤其是同为媒体的原、被告之间纠纷特点充分说理,为研究新闻侵权的界定开拓了视野,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典型判例。  相似文献   

4.
一起侵犯肖像权的新闻官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 99年11月3日 ,南京市白下区人民法院向在南京出版的服饰导报社下达[(1999)白民初字第1143号]民事判决书 ,支持原告陈女士关于其肖像权受侵害的诉讼请求 ,判被告服饰导报社侵犯他人肖像权的侵权行为成立 ,要求被告于本判决生效后10日内支付原告陈女士精神抚慰金2000元。被告服饰导报社对一审判决持有不同意见 ,于12月初向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2000年1月底 ,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下达二审判决书 ,维持一审判决 ,驳回一审被告的上诉请求。被告服饰导报社未再提起申诉。这起判决案例给新闻工作者、学…  相似文献   

5.
书业内外     
《水煮三国》被判侵权据《民主与法制》报道:日前,成君忆所著《水煮三国》一书中不等式侵权案的判决书由朝阳区中级人民法院下达。判决书中认定,书中四个不等式为原告相晓冬的独创表达,未经相晓冬允许,被告成君忆不得使用涉案侵权内容,并在判决生效之日起一个月内在《中国经营报》上向相晓冬公开致歉;同时,在未征得相晓冬许可使用前,中信出版社不得  相似文献   

6.
读者来信     
近日,西安一位打赢官司者,当街拍卖判决书。此人赢了官司一年多,但法院判决被告应还他的4000元欠款依然没影子。当事者只好在街上以“五折”叫卖这张“法律白条”,承诺谁帮他讨回欠款,就给对方不菲的报酬。  相似文献   

7.
邬江 《出版参考》2005,(12X):14-14
据《新京报》报道:国内首例《金庸作品集》著作权人起诉盗版者侵权案,日前由朝阳法院下发判决书,判原告广州出版社胜诉。法庭要求被告北京中书出版事务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报道杂志社北京书刊发行部,各赔偿经济损失及本案诉讼中合理支出各3.8万元。原告代理律师刘兴成拿到判决书后的第一句话就是:“判得太少了。”  相似文献   

8.
今年1月24日上午9时,在上 海徐汇区人民法院只有五六平方米的冰冷的调解室里,女法官开始宣读(1999)徐民初字第3491号《民事判决书》:“原告S公司诉被告徐小姐劳动争议案……判决如下:原告S公司返回被告徐小姐的工资1000元;原告要求被告支付提前解除合同赔偿金9669元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本案受理费由原告承担……” 听到这里,我轻轻解开了风衣的纽扣,朝被告徐小姐和她的先生看了一眼,他俩一直握在一起的手也松了开来,徐小姐那被寒风吹僵的双额出现了微微红晕;原告的讼诉代理人之一、一位大学法律教师…  相似文献   

9.
1997年某日,X县木材公司石镇供销站刘站长收到一份Y县法院寄来的判决书,他深感疑惑,因为老刘从未去过Y县法庭,也从未与判决书中提到的原江北建筑公司有过任何业务关系,判决书上却赫然写着石镇站必须赔偿Y县供销公司广南木材站和江北公司定货款、船运费经济损失共计12.86万元.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琼瑶剧在大陆风靡一时。大街小巷传唱着电视剧的主题曲,几度掀起万人空巷的观剧热潮。怒其不为、哀其不幸、恨其不争是观剧的永恒感受,多愁善感的人们往往为剧中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感情纠葛扼腕叹息。在河北省档案馆有一份中华民国高等法院关于“解除婚约并请求赔偿损害”的判决书。翻开尘封的档案,历史的厚重感油然而生,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时至今日细读这份珍藏的判决书,仍然能让我们领略到当事人相互之间颇具“琼瑶剧”色彩的争讼。  相似文献   

11.
近日,安徽省宿松县人民法院宣判一起档案丢失引发的赔偿纠纷案,某银行因丢失职工档案,被判赔偿四万元。 1992年4月份,张某从外单位调到被告银行工作,其档案材料亦一并转入被告银行存放。张某于2006年5月辞职,2007年元月份,张某回到银行提取其档案,被银行告知其档案已找不到了。  相似文献   

12.
戴佳兵 《传媒》2002,(10):35-37
2001年9月20日,素有“铁血记者”之誉的湖南衡阳日报社记者部主任甘建华,在成功地狙击恶意诉讼之后,以损害赔偿为由将曾经状告他名誉侵权而败诉的徐小满、费桔夫妇告上了法庭。衡南县人民法院当即受理了此案,从而在司法实践中开创了一条全面保护当事人双方合法权益的新路径。2002年8月 22日,甘建华接到了衡南县人民法院(2001)南法民初字第222号民事判决书,被告徐小满、费桔需承担  相似文献   

13.
备受瞩目的美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台湾中华书局、台湾英文杂志社控告丹青图书公司侵害其简体字中文版《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著作权案,已于最近结束一审,由台湾地方法院宣判,丹青公司代表人杜洁祥,张玉屏因仿制他人著作,各判处一年有期徒刑,并科罚金1万元;丹青公司因其代表人仿制他人著作,科罚金2万元。另一被告丹青董事张玉珍获判无罪。判决书指出:(1)《简》书版权页英文部分载明所有权利由美国大不列颠公司保留,次页中文部分及前  相似文献   

14.
新闻榜     
王治郅:滞美不归 折腾了两个月之久的“大郅不归”事件被中国篮协一份声明推向高潮,8月27日篮协在其官方网站上发表《王治郅至今未归事实真相》,在舆论看来,如同对大郅的最终判决书。  相似文献   

15.
2001年8月11日,家住舟山市定海区的一位老妇丁某,收到了一份从法院寄来的判决书。判决书上清楚地写着:“依据婚姻法规定,原告丁某享有房屋继承权。”手持判决书,她老泪纵横,感叹道:是法律为我伸张了正义,是档案为我作出了公证,讨回了公道啊!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原告丁某,六十多岁,几年前再婚,老俩口婚后的日子过得安安稳稳,不料,2000年其老伴因病去世,抛下她一人守家度日。年迈的她除了照料自己的生活以外,还不时地给予老伴的原配子女一些生活上的照应,尽着继母的责任。然而,这几个子女却另有想法,认为继母所居房屋权…  相似文献   

16.
“刘秋海事件”对新闻媒体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份对开的周报在同一期以整整五个版面对一个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求证 ,这在中国新闻史上恐怕是罕见的。 2 0 0 0年1月 14日的《南方周末》即如此。尤令人深思的是 ,此举的意义并不在于所报道事件本身 ,而在于它揭示了一个事实 :作为代言社会公众利益之公权的新闻舆论监督已处于一种非常态的尴尬境地。最好的例证就是“刘秋海事件”。该事件缘起于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原告陈小俐诉被告刘秋海交通肇事逃逸 ,被告称原告系自己驾驶摩托车摔伤 ,被告出于人道相救 ,反遭事发地广西北海市银海区交警队扣车 ,并被诬告 ,遂向社会鸣冤。《南方周末》…  相似文献   

17.
展江 《青年记者》2021,(3):88-91
这是发生在云南省玉溪市的一宗贪腐窝案,虽然有同案犯多人,且出自电视媒体,但从案值上看算不上大案要案。从当时媒体报道来看,其独特之处在于主犯从境外回国投案自首,这在犯下经济罪的媒体人中是罕见的。然而笔者在阅读主犯的判决书后还发现,辩护人的无罪辩护貌似不智,其主要理由更是让人困惑。法院的回应也很耐人寻味:对于这家电视台是否合法未予确定无疑的认定,而是采取模糊表述。笔者以同案多份判决书披露的信息为线索,结合对多位云南电视人的访谈,初步探究了这一经济和体制改革大潮中出现的“特殊电视台”及其主管的命运。  相似文献   

18.
今年2月,大连日报先后收到两件“新闻官司”的判决书,均判决作为被告的大连日报社等和记者、作者胜诉,从总编辑康健到报社上下终于松了一口气。这两起“新闻官司”,一起是香港格莲有限公司诉侵害名誉权案,如果不算1989年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诉《亚洲周刊》诽谤案(此案由新加坡高等法院裁决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胜诉),那么该是我国首起涉外“新闻官司”。另一起是某基层干部诉侵害名誉权案,大连日报社等在一审中败诉,不服上诉,经二审法院重新审理,判决撤销原判,驳回这位基层干部的诉讼请求。  相似文献   

19.
时尚人物     
面对盗版,腾格尔终于愤怒了。据腾格尔的经纪人透露,天堂文化公司3月份将以腾格尔的名义状告全国10多家侵权企业,索赔额高达500多万。这无疑是国内演艺圈有史以来被告最多、牵涉版权范围最广的一场侵权官司。  相似文献   

20.
吴飞  孙美燕 《新闻实践》2003,(10):52-54
因《东方体育日报》报道了有关范志毅世界杯期间涉嫌赌博而打假球一事,范志毅一怒之下将该报告上法庭。2002年12月18日,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判被告《东方体育日报》胜诉。判决书写道:"即使原告认为争议的报道点名道姓称其涉嫌赌球有损其名誉,但作为公众人物的原告,对媒体在行使正当舆论监督的过程中,可能造成的轻微损害应当予以容忍与理解。"这只不过是近年来频频出现的涉及"公众人物"的诸多案件中的一个代表而已。在这些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媒体被告一般都会拿"公众人物"作为自己的辩护理由,而法官有的是默默地接受了这个辩护,更多的是不予理会。事实上,许多人坚持媒体的报道一旦引发侵权纠纷时,尤其是当侵害对象是名人、是公众人物时,新闻媒体的侵权行为仍然要受到保护。他们称这种保护在国外——至少在美国,自从《纽约时报》诉沙利文(New Yo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