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生习作适合写简单材料,但是简单的材料写起来很难“挤”出一篇习作来!常常在要求只写“一件事”的习作里,写了多件事。硬是靠事件“堆”起一篇三四百字的习作来。这不能责怪他们不会审题,是没有学会写简单事物而“逼”的。事实上,任何简单的事物都含有不简单的因素,只要教给学生观察、思考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给简单材料“曾加营养”,再简单的材料都可以写出一篇习作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当前学生的习作存在“假、大、空”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现状,语文教师应在习作教学前或习作讲评中下工夫,精心设计,努力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激活学生的记忆,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那么如何在习作教学中创设情境呢?一、用自身的感受去创设情境《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写“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事情”,就是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让学生感到习作不难,乐于习作。小学生爱听故事,  相似文献   

3.
一次作文课上我问学生,如果给你们选择的权利,你们会更喜欢写哪种文体?学生说写散文、小小说吧,诗歌也行,自由发挥创作的空间较大,比较有意思。我注意到好像大家都不太喜欢议论文写作,甚至到了“谈议论文色变”的境地。为什么呢?因为长期流行于语文教学中的所谓议论文“三要素”说,要求写议论文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观点,然后围绕观点收集材料,最后用材料证明观点。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以往在指导学生写想像性的作文时,我总是创设想像的情境或给一个想像的触发点(如“二十年后的我”、“克隆自己”、续写、故事新编等),训练学生将想到的合理组合,写成一篇习作。可一次想像作文的指导改变了我的做法。  相似文献   

5.
“习作2”(苏教版11册)要求先采访再整理记录,也可以根据课文提供的素材,以“风雨无阻”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找一个合适的采访对象、约一个合适的采访时间,颇伤脑筋,诸多因素的制约,我决定根据提供的采访素材,让学生写一篇《风雨无阻》。课文提供  相似文献   

6.
一次,我布置学生以“心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二名学生在《我不想当“卧底”》中写道:  相似文献   

7.
宛海社 《辅导员》2009,(19):50-50
为了把“三省教育”开展得更加深入,“三省”根植于学生心中,让学生学会通过自我反思和总结巩固“三省”教育的成果,笔者一直坚持让学生写“三省”日记(有时是写周记)。作为学生日记的第一读者,也从中分享着学生在践行“三省”中的苦与乐。那一篇篇朴实无华的日记,让我欣喜,让我惭愧,让我感动,让我思索……  相似文献   

8.
我们最近让学生写一篇创设情境的记叙文。提供这样一则材料: 某校高二年级“数学迷”小明,曾在市数学竞赛时荣获第一名,并被推荐参加全国数学竞赛。一次学校的数学考试,自以为成绩一贯优良的小明,根本不  相似文献   

9.
不少小学语文教师认为 ,教学中最难教的是作文。在教学实践中 ,我认为影响小学作文教学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 :生活要素。 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 ,离开了生活 ,创作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学生作文也是这样。目前我们的学生多数写的是“遵命作文” ,明明没有与作文题相关的生活 ,迫于无奈 ,却硬要去“挤”、去“榨”。难怪不少学生反映 :“头脑里空虚得很 ,没有什么可写。”如果以每学期练写十篇作文计算 ,在小学阶段 ,每个学生至少要练写六十篇作文 ,这需要多少生活积累啊 !因此 ,平时要多让学生收集素材 ,为孩子们创设必要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已揭开面纱。今年命题给人的第一感觉便是,生活化倾向更加明显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省份的作文题直接对接上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大众文化。或以大众文化作为命题材料,如北京卷试题引用《隐形的翅膀》歌词作为引子材料,要求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为题,写一篇作文;或以大众文化为写作话题,如江苏卷的作文题,要求以“品味时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再如辽宁卷要求学生针对一组关于明星代言的评论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相似文献   

11.
“兴趣作文”就是为学生作文创设感兴趣的写作材料及感兴趣的写作环境,改革机械的命题作文,让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放胆作文。我初步尝试了“兴趣作文”教学。特别是寓作文教学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玩中写,在写中玩,得到了他们的欢迎,收到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江道启 《教育文汇》2013,(20):23-23
上完《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伟大而无私的母爱,我要求学生课后围绕歌颂母爱写一篇自己亲身经历的文章。作业刚布置完,不知是哪位女生轻轻地说:“老师,不写行吗?”“不行!今天晚上必须完成。我明天要检查。”我头也没抬,边说边收起课本,与学生互道“再见”。  相似文献   

13.
最近.女儿的一篇作文引起了我的警觉.作文的题目是“错过”。她从海子的自杀讲起.拉拉杂杂写了很多,连苏格拉底、第欧根尼都牵扯了进去。我问她为什么这么写.她说她想写得深沉一些.没想到写成了一锅糨糊。就是这样一篇作文促我反思,我们平时究竟给了学生怎样的阅读观。  相似文献   

14.
日记,每个小学生都会写,但我发现,有不少学生写着写着,渐渐地失去了兴趣,慢慢地成了一种“有点讨厌”的负担,应付了事!这是因为他们写日记的种类很单一,总停留在写“一天中有意义的事”上。又因为身边不可能天天发生“有意义的事”,就理所当然“没的写”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指导学生写“花样日记”,不但能激发兴趣,处处逢源有材料可写,还能写出数量多、质量好的日记来。我常常引导学生写下面的“花样日记”。  相似文献   

15.
一、做学生习作的“忠实读者”,写“对话式评语”在作文教学中,我乐做学生习作的“忠实读者”,乐写“对话式评语”,把自己的感受写到评语栏中,好像在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谈话。小新同学在作文中真切诉说自己写不好作文的焦虑和苦恼,“希望老师帮忙”。文章强烈地震撼着我。面对这样的作文,我奋笔疾书:“小新同学,老师认为你的这篇作文本身就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相似文献   

16.
一次作文我提供给学生的材料是: 歇后语: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写作要求:以“猪八戒照镜子”为素材,写一篇议论文,阐明一个道理。不要以“里外不是人”作为中心思想,题目自拟。  相似文献   

17.
写作能力的培养,不仅要靠写大作文、记日记,“对联”的训练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近几年来,我在每周要求学生写一篇大作文的同时,见缝插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练“对联”,收到了较好效果,我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靠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呢?笔者认为,教师在引导学生作文时,应时刻关注小学生好动、好奇、好问、好胜、好想象的心理特点,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作文素材资源,创设能体现童心、童真、童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作文兴趣,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以下结合“看录像作文”课题实验,谈几点肤浅的体会。一、遵循“好动”心理,诱发作文兴趣“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之一。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往往是通过自身的活动去…  相似文献   

19.
陈柳 《湖南教育》2008,(3):26-26
自由练笔是指学生不受任何题材、体裁的限制,自由地写作。为此,我要求学生准备一个作文集子,简称“文集”。要求每个学生给自己的文集起个诗意的名字,写上序言,而后每周在上面写上一篇作文。形式、内容不限,可谓自由创作。当然要求写真性情。实在写不出来时,可摘录别人的好文章,然后对其进行剖析,写出自己的看法,可从任何一个角度去赏析。  相似文献   

20.
留心生活 ,在细微处获取材料。“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材料的积累 ,要靠平时仔细观察、用心体验和认真记录。也就是说 ,把自己在衣、食、住、行中 ,在学习中 ,在业余爱好中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点点滴滴的材料储存到自己的作文“仓库”里 ,并学会在“仓库”里选取材料。一学生写了一篇题为《我的爸爸》的作文 ,大概是讲他的爸爸爱打麻将。文章写得很空洞。我指导他再观察 ,再回忆。第二次作文时 ,这位学生便将“一天清晨 ,彻夜未归的爸爸蹑手蹑脚地溜进家门 ,被气愤的妈妈‘逮’住”的细节加了进去 ,作文生动多了。显然 ,没有平时生活的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