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焦华中  孔秋莉 《收藏界》2010,(10):46-46
20世纪90年代末,河南省考古所在鹿邑县太清宫遗址发掘了一座大墓,根据出士文物的铭文。把此墓命名为长子口墓。长子口墓所在的鹿邑县属于豫东地区,地处淮河流域。从考古学上讲,这一地区在南、北、东、西文化交流中起着十字路口的作用,古代文化面貌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2.
韦公坟     
李峻 《武当》2011,(1):41
韦公坟(现淹没于水下),墓地在均州城外三皇庙南半公里的枣园之北。封土堆如同一座小山,面积1240平方米,高5米多,墓顶为二坡屋顶式,有四亩地大。墓  相似文献   

3.
张全民 《收藏》2011,(2):24-25
2006年5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在长安区韦曲科技产业园配合基建工程中清理了一座唐墓,出土文物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墓是一座长斜坡墓道单室土洞墓,带两个天井,为夫妇合葬墓。虽然历史上曾经被盗扰,但仍出土了30多件器物。墓室入口处的一件人面兽身的陶镇墓兽面朝南,蹲坐于墓口,另一侧的一件狮形镇墓兽头部残断,身后还有彩绘贴金武士俑(已残碎),共同守护着死者亡灵的安宁。  相似文献   

4.
丁哲 《收藏界》2010,(10):42-45
1986年6月至8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在当时的哲里木盟博物馆和奈曼旗王府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密切配台下,对位于奈曼旗青龙山镇斯布格图村北庙山南坡的辽陈国公主墓进行发掘。从墓志中看,墓中女主人是辽景宗孙女、秦晋国王圣宗皂太弟之女,曾由太平公主晋封为越国公主,死后被迫封为陈国公主。  相似文献   

5.
吴明娣 《收藏》2010,(8):41-46
辽金时期是北京地区陶瓷业发展的重要阶段,辽代北京地区开始普遍使用瓷器,上层社会还多以瓷器随葬或用于礼佛。北京地区出土的辽代陶瓷器较为丰富,主要出自墓葬及塔基之中,如丰台区赵德钧墓、石景山韩佚墓、顺义辽净光舍利塔基、房山北郑塔基、丰台辽琅砑郡开国侯王泽墓、海淀百万庄辽氏墓、  相似文献   

6.
张小丽 《收藏》2016,(5):54-65
正导语:张达夫墓为元惠宗至元五年(1339年)纪年墓,出土的元青花人物纹(?)为迄今发现最早的元青花纪年资料,这件宝贵资料对元青花瓷的年代和装饰题材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2011年5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配合曲江风景线建设工程时,在发掘清理的17座古代墓葬中有两座元墓,分别编号为2011QJFJXM5、2011QJFJXM6,东西并列,间距约5米。两墓均保存完好,出土  相似文献   

7.
刘丽文 《收藏》2012,(11):46-51
1978年2月,江苏镇江地区溧阳县竹箦公社中梅大队发现两座砖室墓,出土了一套琉璃陶建筑模型和造型生动的四神、神像等釉陶雕塑,甚为罕见。根据其中一座墓的墓志得知,墓主李彬,卒于北宋元祐六年(1091年),另一座为其妻潘氏墓。现将两墓出土的建筑模型和釉陶雕塑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8.
王英  刘晓东 《收藏》2011,(8):31-34
1973年,咸阳渭城区渭阳镇双泉村北的唐契苾(bi)明墓出土了一批十分精美的三彩俑,其中单峰驼、牵驼俑、三彩马等,釉色鲜亮,造型独特、生动,是国内极为罕见的珍品。  相似文献   

9.
刘丽文 《收藏》2012,(6):46-51
1978年2月,江苏镇江地区溧阳县竹箦公社中梅大队发现两座砖室墓,出土了一套琉璃陶建筑模型和造型生动的四神、神像等釉陶雕塑,甚为罕见。根据其中一座墓的墓志得知,墓主李彬,卒于北宋元祜六年(1091年),另一座为其妻潘氏墓。现将两墓出土的建筑模型和釉陶雕塑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1973年,咸阳渭城区渭阳镇双泉村北的唐契苾(bi)明墓出土了一批十分精美的三彩俑,其中单峰驼、牵驼俑、三彩马等,釉色鲜亮,造型独特、生动,是国内极为罕见的珍品。  相似文献   

11.
王蔚波 《收藏》2011,(2):20-23
《唐会要》载有"四神十二时",均为墓中压胜之物。"四神"指两件镇墓兽和两件武士俑或天王俑,大都放置在墓室前部门口,作镇墓之用。其造型生动,釉色精美,绚丽多姿,堪称唐三彩中的精华。现择郑州辖区数例精品作以赏析。巩义市(原名巩县,1991年6月撤县建市)在古都洛阳之东,黄河与洛水在这里交汇,古称"洛(?)"之地,河洛文化由此发祥传播。巩义唐墓出土的三彩镇墓四神,从一个侧面将古洛汭文明展现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12.
关林 《收藏界》2012,(7):122-124
2012年5月27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长安区郭杜产业园进行发掘时,发现一座葬于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间的夫妇合葬墓,该墓出土了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陶俑、铜镜、铜钱等器物百余件。此墓为长斜坡墓道单室土洞墓,平面呈"甲"字形,坐南朝北,由墓道、3个天井、3个过洞、甬道、封门、墓室组成(图1)。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40年代的早期,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出土了一批玉器。其中琉璃阁墓甲及墓乙都是有题凑木椁的大墓,整齐平列,相距仅三四公尺,附近还探出大的车马坑,故被认为是异穴附葬的贵族墓。墓甲和墓乙分别出土不少玉器。据报道,前者有玉佩两组,以及环、觿、燕等玉饰,后者有环、玦、璜、  相似文献   

14.
《收藏》2016,(23)
正2014年12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岳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岳阳市康王乡茆山村抢救性考古发掘一座宋代砖室墓(图1)。茆山村地处洞庭湖东岸丘陵地带,墓葬位于一座山丘的北部。墓葬为长方形并列双室券顶墓,外有砖砌墓围,长6米,宽4.6米。墓室由两个结构相同的长方形墓室构成,墓壁中以"过仙桥"相连通,两室皆长5.33米。两室中前部各有一道封门墙,将墓室分为前室和后  相似文献   

15.
王新 《中国收藏》2020,(11):38-40
近日,在热爱古文字同好的家中,有幸见到北魏墓砖一方,尺寸27.5厘米×4.3厘米×13.4厘米,重量2650克。笔者应邀对其历史文化进行考释,砖铭文字三列,共43字,现隶定如下:“侍中征东大将军启府义同三司驸/马都尉羽真西平王乙弗莫壤专/代大太安四年四月廿一日岁在戊成造”内容释读如下:乙弗莫琅:墓主姓名,见于《北史》《魏书》。  相似文献   

16.
汪曦曦 《收藏》2013,(10):38-42
青瓷莲花尊以器形硕大、造型精美、纹饰复杂堪称南北朝瓷器中的精品,目前见诸发表资料的青瓷莲花尊共有18件。其中以1948年河北省景县封氏墓群出土4件莲花尊最为集中。这一批器物为当时华北人民政府收集所得,1955年北京历史博物馆进行复查,调查发现莲花尊出土于封子绘墓和祖氏墓之中,每墓出土两件,现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和中国国家博物馆。  相似文献   

17.
满城汉墓是西汉中山国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并穴合葬墓。两墓共出土彩绘陶器189件,其中刘胜墓中彩绘陶器多为泥质灰陶,以褐色涂地,纹饰富于变化,多绘夔龙纹、变形鸟纹和云气纹,少数绘流云纹、弦纹和锯齿纹。窦绾墓出土彩绘陶器则为夹砂灰陶。其中,12件彩绘陶盆极具艺  相似文献   

18.
孙玉军  张春宇 《收藏界》2013,(9):125-127
江苏打鼓墩魏晋时期樊氏墓,1976年由淮阴市博物馆(现为淮安市博物馆)和泗阳图书馆联合挖掘,墓址在原江苏省淮阴市泗阳县屠园乡周庄打鼓墩,今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境内。打鼓墩樊氏墓是徐淮地区少见的砖石结构墓,根据其墓制结构、画像内容和随葬器  相似文献   

19.
黄帝陵墓在甘肃、陕西、河南、河北等地都有。T84邮票上的黄帝陵(图1)位于陕西省中部黄陵县城北桥山脚下,却与远古时代黄帝史事遗迹没有关联。北宋《册府元龟》曾编造附会说:坊州(今陕西省中部的若干县)有黄帝陵。明代初年,皇帝想祭拜黄帝,命令地方官选址,他们就选定中部县城北修陵建庙。1944年中部县改名为黄陵县。  相似文献   

20.
杨峰涛 《收藏界》2014,(11):27-34
应国是两周时期中原地区的一个姬姓诸侯国,有关它的历史,古代文献记载的很少。据史书记载,应国为周武王之子——应叔的封地,也就是古应国的所在地。及至春秋早中期之际,楚国消灭了应国,占据此地直至战国中期。应国墓地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一带,应国墓地是专门埋葬应国贵族的公共墓地。应侯爯墓位于整个墓区的南端,据有关专家考证,应侯爯墓的时代在西周中期,此墓保存较为完整,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应侯爯墓出土随葬器物1277件(颗、枚、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