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肩肘倒立的教学重点是“两肘与肩成三角支撑”,难点为“展髋挺腹脚上伸。”在此教材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逐渐摸索出一套新教法——程序练习法:①夹肘挺立的辅助练习;②后倒举腿脚尖着垫,两肘内夹支撑练习;⑦屈腿的肩肘倒立练习;④展宽挺腹的练习;⑤完整肩肘倒立练习。  相似文献   

2.
练习法是体育技能教学中特有的基本方法.其特点是学生在身体练习中,有机体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并消耗一定的体力,产生一定的疲劳,因此,学生做完练习以后,应有一定的休息时间,以消除疲劳.体育技能教学中的练习法包括完整练习法、分解练习法、重复练习法、变换练习法、放松练习法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提高学生耐久跑成绩的练习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比较,提出适合中学生耐久跑教学的目标练习法,对增强教学环节、促进学生成绩提高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篮球的教学训练中,初次参加教学训练的教师对技术的教学往往过多地依靠别人的经验,如果自己认真钻研各技术练习要素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在实践中大胆创新、并注意提高和改进技术教学和训练水平,就能实现技术的创新,达到掌握先进的教学和训练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新课程中体现了练习法对于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学生的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按性质和特点来说,练习法一般可分为三类,①心智技能的练习,如阅读、作文、计算技能的练习;②动作技能的练习,如体育技能、劳动操作技能的练习;③文明行为习惯的练习,如卫生习惯、礼貌习惯、守时习惯的练习。  相似文献   

6.
传统武术拳种丰富,其功力练习方法多种多样.研究认为:散打应从传统武术中筛选出利于提高散打功力的练功方法,构建现代散打的"功力"练习体系;传统武术功力练习法与散打训练的结合,既能提高散打实战能力,又能体现传统武术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7.
循环练习法是体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练习方法,效果良好,应坚持运用,从而提高身体素质和教学质量。本文就循环练习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高师钢琴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把练习法教学做为高师钢琴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来传授给学生,引导他们准确地把握钢琴学习中最基本、最具共性的知识内容,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检验自己的练习成果,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习更有成效。按照课程的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程度给予不同的练习方法,这也是我们在钢琴教学改革中的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9.
在长期的教学、训练实践中发现在健美操成套动作复习阶段,如一味的进行重复练习,学生会因运动量大、训练内容缺乏新意而产生疲劳和烦躁心理,从而导致学习情绪降低.在成套动作和组合动作复习阶段运用“滚动式”练习方法,能有效的消除教学的枯燥,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练习中提高运动能力和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在运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相似文献   

10.
练习法教学是一种互动式教学,经常被用到理论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内容上,在理论讲解后,用更多的时间来进行现场操作性练习.我们采用了分组练习的方法,使学生都能充分的进行实际操作,并在练习中掌握、理解和消化脲醛树脂胶在实际应用中对其优缺点进行改性处理,使其更适合我们的要求.练习完成后通过总结,把脲醛胶的各项性能进行分析,使学生直观地看到脲醛树脂胶改性的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11.
创新实践和常规实践是研究实践的新的视角,同时它们也是一对矛盾,只有在它们的比较中才能揭示彼此的真实含义。创新实践不仅具有实践的一般特点,而且具有包含新因素、革命性、质的飞跃性等自身特点。创新实践和常规实践普遍地存在于物质生产实践、交往实践和精神生产实践之中,并与精神生产实践有着特殊的关系,创新实践和精神生产的发展具有同步性。创新实践在当代知识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已经超越常规实践,成为当代人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2.
Teaching macro practice can be challenging. While students have some concepts of what macro practice entails, their knowledge may be limited and sometimes inaccurate. Moreover, students may be reluctant to engage in macro change efforts. Given the scarcity of literature regarding teaching macro practice and the growing importance of it in social work, this article addresses major issues that we encountered in teaching macro practice at a large Midwestern school of social work. In our institution only 6% of students are enrolled in macro concentrations and we wish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expand their interests in macro practice even if they do not wish to pursue a macro concentration. We describe a macro practice course we designed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teaching community, organization, and policy practice skills to master's level and advanced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ur goal is to expand the macro practice pedagogy literature and encourage social work faculty to consider both established and innovative ways of introducing the planned change process in community, organization, and policy practice to their students.  相似文献   

13.
顶岗与校内实习相结合 改革传统实习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工学院经10多年的探索,形成了将校外参观实习、顶岗实习、与校内实习有机结合的实习模式,建立了一批校外参观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基地、校内实习基地,修订和完善了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教育技术学科从创建到今天经历了很多阶段,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问题出现,这时需要从上位的哲学学科来重现审视和指导教育技术实践活动,以使教育技术学科能够更好地发展。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教育实践和技术实践等成熟理论来阐释教育技术实践,希望能对教育技术实践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对德国古典哲学的基本命题—主客关系问题进行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实践活动为出发点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与作为德国古典哲学源头的康德的实践哲学在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实践的主客体关系及实践的目的等四个方面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区别,其区别之处正是马克思实践观对康德实践观的超越之处。  相似文献   

16.
教学是一种人之为人的实践活动。教学引导人的智慧成长的使命决定了它是一种智慧实践,教学本质的教育特性决定了它是一种伦理实践,教学过程的交往属性决定了它是一种情感实践。教学是教师以个人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接触,只有当个体真正地进入教学,教学促进个体生命成长的意义才能得以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7.
论实践在虚拟性上的分化与融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是表征着人超越现实性的哲学范畴。虚拟性是人的基本特性之一,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具有虚拟性特征。虚拟实践是指主体使用数字化中介手段在虚拟空间进行的实践。它是在虚拟性实践分化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实践形式,具有自由开放性、虚拟化、超越和创造性、交互性等特点。虚拟实践既是对现实实践的突破和超越,又是与现实实践相互交织和融通的。  相似文献   

18.
实习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实习单位联系难、实习质量下降等问题已成为各高校普遍现象。从建设实习基地、加强教师指导作用、改进实习教学安排、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等多方面来改进实习教学模式,是解决当前实习中面临的诸多困难、实实在在提高实习教学效果、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调查显示企业对我院实习生的表现比较满意,学生通过实习收获颇丰。但是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环节教学效果的途径和方法:建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新机制;将学生到企业实习划分为两个阶段;多渠道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建立一批稳固的企业实习基地。  相似文献   

20.
关于教师反思性实践的批判性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反思性实践成为许多学者认同并大加欣赏的一种实践形式。但是,反思性实践的本质是反思还是实践?反恩性实践与一般的教育实践有何区别?教师在进行反思性实践时是趋于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共同认识还是始终保持自己的人格化的特质?本文试图从反思性实践的本质、反思性实践的知识论、反思性实践的主体观以及反思性实践的合理性等维度对反思性实践进行批判性反思,以求获得关于反思性实践的合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