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教育的基点是爱,有爱才会有真正的教育.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教师对学生真正的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真诚是其工作的本质要求,是教育工作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本身不断成长的基础.斑主任作为学生的直接领导者、管理者和教育者,理所当然地成了"情感教育"的主导者.班主任的情感教育应体现在对学生的关心上、体现在对学生的理解上、体现在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上.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才能使师生之间架起心灵互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赵亚婷 《教育探索》2021,(10):11-14
教师权威具备伦理的属性,应然的教师权威是"合伦理性"的,即具有道德感召性、情感建构性和实践生成性;在实然状态下,教师权威则彰显出"去伦理化"的一面,体现为过度崇奉师道尊严而理性公正不足、过于依赖规范压制而情感关怀疏离、过度依靠外在评价而教育勇气丢失.面对教师权威"去伦理化"的现状,教师应信奉承认与尊重的力量、依赖关心和爱的行为、依靠直面自我与恐惧的勇气,以实现对"合伦理性"教师权威的合理追寻.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分析了传统的"师本"教师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新型教师的要求,提出了,生本"教师教育模式.文章首先对"生本"教师教育模式做了理论阐释,然后结合实践对"生本"教师教育模式进行了时间论证,并具体地介绍了"生本"教师教育模式下的两个子模式--体验式教育模式和研究性学习模式,同时指出,为了贯彻"生本"教师教育模式,必须建立起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4.
知识教育、个性教育以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都属于"主体"的教育体系,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产物.其实,教师和学生并不必然地构成主客体关系."对话"教育把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看作是互为影响的辩证的发展过程,奉行的是教师与学生平等的教育思想,是既尊重教师又尊重学生的教育,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教师要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尤其要平等公正地对待"差生",要相信每"差生"都是能够教育好的.只要我们教育者多给他们一份肯定,多一份爱,让"差生"向积极方向转化是完全做得到的.  相似文献   

6.
"看班"能一定程度上弥补教育制度的不完善,解决班级问题,维护学习空间,促进师生交往,体现教师之爱,而期望超载和支持不足使"看班"的意义被遮蔽."烦"是目前高中班主任"看班"的核心体验,包括身体烦累、内心烦苦、内容烦复、关系烦冤、制度烦弊等.负面的"看班"体验使高中班主任的身份认知、情绪情感、思维意识、行为选择分别在他人...  相似文献   

7.
"双减"之下,学生沉重的作业负担要求教师必须推进作业改革,国家政策的支持、学校的辅助,以及家庭的配合为改革的推进提供了保障.教师在改革中要坚持"减负增效""因材设业""培优补差"的理念,回归作业本质,追求平等与爱.在推进作业改革的实践中,即为了打赢这场"作业攻坚战",教师要做好重要战略部署,以努力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为基础...  相似文献   

8.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如果教师只爱事业,那他会成为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像父母那样爱学生,那他会比那种通晓书本,但比不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完美的教师。"所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以大爱的心胸去关爱学生,强化职业情感,去爱教育,让爱与教育同行。  相似文献   

9.
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凸显了教师培养的质量问题.南京师范大学成立了专业化的教师教育机构,通过多种途径积极探索"4 2"模式研究生学历基础教育师资的培养,高起点推进教师教育的专业化."4 2"模式研究生学历基础教育师资的培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兼顾了教师发展的双专业性,适应了素质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和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为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0.
谢玉梅 《中国教师》2013,(12):79-80
<正>"师爱"既是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又是进行教育教学的必要条件,还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起点。"师爱"是连接师生心灵的桥梁。没有"师爱",教育就无从谈起;没有"师爱",就没有学生的健康成长。"师爱"蕴含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感情"的引导者。在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