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声音系统,也是广播传播的基本介质之一。音乐不仅在广播节目系统中占有很大比例,涉及各系列台的几乎所有直播和录播节目,而且作为节目构成要素之一,以各种形态进入节目制作过程,成为一种特殊的音乐形式——节目音乐;当音乐经过电声技术处理,并列入广播节目序列时,音乐编辑(包括节目主持人)利用手头掌握的这部分节目音乐又可以创造性地制作出具有广播特性的作品——音乐节目。本文就广播中的“节目音乐”和“音乐节目”特征及其作用等问题进行探究。一、节目音乐的形态、作用及其美感效应。当音乐与语言、音响等相…  相似文献   

2.
在各类广播节目中,广播音乐节目一直是最受欢迎的节目样式之一。近年来,广播音乐节目在市场化的发展中营造了新的市场,节目质量和收听率不断攀升,很多音乐台的收听率在各系列台中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广告额度也在不断地增加,创造了广播新亮点。但是,广播音乐节目同样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除了广播节目之间的竞争,还有与电视和网络的竞争。面对严酷的竞争态势,广播音乐节目的主创人员必须居安思危,  相似文献   

3.
无可否认,现在的广播竞争非常激烈,不光有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竞争,同时,还要面对网络媒体的挑战,集团内各频道的竞争。每个频道都希望做出精致、优秀的节目,争取更高的收听率。而音乐节目也是各个频道日常节目中非常重要的一块内容,所谓有压力才有动力,流行音乐广播节目也在这种竞争中走向精致:  相似文献   

4.
音乐与广播的珠联璧合,使广播音乐节目成为最受听众欢迎的节目类型之一,一直占有着广播节目的重要一席,同时对社会音乐生活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和唱片工业的发展,广播音乐节目的类型越来越多样,所传播的音乐内容也越来越广泛。据有关资料介绍,国内音乐电台和综合台的音乐类节目,按照节目形式的不同,主要可以划分为欣赏类音乐节目、杂志类音乐节目、娱乐类音乐节目、情感类音乐节目。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几十年的广播发展中,新闻节目、音乐节目、故事节目三足鼎立,各自拥有庞大的粉丝群.然而,随着汽车社会的到来,一类新的广播节目越来越受欢迎,它就是专业汽车节目.近年来,电台的汽车节目伴随着交通广播、汽车频道的发展不断壮大,经常成为时段的收听冠军.笔者在广州交通广播从事汽车节目制作工作12年,下面结合自己的经验,探讨如何做一档迎合潮流的汽车广播节目.  相似文献   

6.
王小朋 《青年记者》2012,(32):49-50
广播音乐节目一直是广播节目中最受听众喜爱的节目类型之一。音乐节目除具娱乐作用外,还肩负着一个重要的职责——引导、教育听众,提高听众的审美情趣。这就要求广播音乐节目的主持人适应这种需求,努力制作出优质的广播音乐节目。节目创优是一项系统工程,创优的节目虽然来源于日常播出的节目,但又高于日常节目,对日常节目具有示范作用。音乐对主题表达的能动参与广播音乐专题节目由语言、音乐、音响三部分构成。语言表意,音乐表情,音响表真。它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广播音乐节目最富想象性,靠想象感受听觉形象之真、之幻、之美。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互动式广播现场直播逐渐成为发展较快的一种直播形式。它使广播节目的可听性更强,并且能够充分调动听众、观众参与节目的积极性。本文以一次大型互动式广播现场直播为例,介绍其设计与实施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杨洋 《现代传播》2002,(1):132-133
在各类广播节目中 ,广播音乐节目一直是最受欢迎的节目样式之一 ,音乐台的收听率在各系列台中一直保持领先地位 ,广播音乐节目的主持人也纷纷成为追星族追逐的目标 ,这都是不争的事实。但是 ,广播音乐节目同样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除了广播节目之间的竞争 ,音乐电视的优势 ,随着网络这一新兴媒体的日益走俏 ,广播电台在与电视台的拉锯战中又多了一个颇具潜力的“敌人” ,网络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受众观念 ,交互式信息传播方式使“受众”开始由被动接收转为主动选择。更何况现在的国际卫星电视也是来势汹汹 ,目前全世界的卫星电视节目有 30 0…  相似文献   

9.
当前,各种广播节目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活跃在人们的视线之中,其中,广播音乐节目已经成为人们非常喜欢的一类音乐节目,在广播节目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人们对广播音乐节目的要求逐渐变高,在这种形势下,传媒多样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广播音乐节目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满足人们的要求是广播音乐节目当前应该探讨的话题,要求对音乐类广播节目进行重新定位,明确目标听众,把目标听众的选择作为广播音乐节目的出发点,创新内容,创新手段,创新形式,制作出听众喜闻乐见的音乐节目。  相似文献   

10.
如今人们熟知的直播、主持人、频道(频率)专业化等等.均始自广播.它也在自身变革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广播文化。然而.在直播时代.广播新模式的弱点也逐渐暴露。特别是在建设法制社会的今天.广播中出现的种种特有的侵权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11.
李伟 《青年记者》2006,(12):82-82
现在,各家电台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在网上可以即时收听或点播电台的节目。目前山东电台的“51TING”就属于这种功能相对简单的网站,已实现新闻、经济、交通等7个频道节目网上直播收听,每个主要栏目都可以进行在线点播。而在北京等地,还实现了网络与电台节目的互动和网上的广播节目视频。此外,大量音乐节目和广播剧可在网上收听或下载。于是,有人称之为网络广播。但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广播吗?广播网络化和网络化广播网络广播应该包含广播网络化和网络化广播两个概念。网络广播作为传统广播在网络上进行延伸,可以谓之广播网络化。就像前面…  相似文献   

12.
在各类广播节目中.广播音乐节目一直是最受欢迎的节目样式之一.音乐台的收听率在各系列台中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广播音乐节目的主持人也纷纷成为追星族追逐的目标。据央视调查咨询中心和北京新生代市场调查监测机构的收听率调查,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的音乐节目收听率分别达到了54.2%、52.7%和49%,这说明广播听众收听最多的就是音乐节目,新闻节目已退居第二位。  相似文献   

13.
广播音乐节目应该是数量最多的广播节目类型之一,各种类型的电台,几乎或多或少都会有一档或多档音乐节目。一方面这类节目制作相对简单,受众广泛;另外,在语言类节目之间穿插,有利于梳理收听节奏。但目前大多数音乐节目存在套路化和节目受众低龄化问题。如何让节目既有形,  相似文献   

14.
李晶  李波 《中国传媒科技》2013,(14):116-117
主持人直播节目从80年代初在我国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三十多年来,形式各异的主持人节目遍地开花,为中国的广播电视增添了新的色彩。尤其是进入90年代主持人直播节目的广泛采用,使广播的传播方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广播节目更具表现力、更具魅力。作为革命老区的白山市,6个县市、区台(站)的广播节目全都改版为直播节目,大大提高收听率,受众面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广播在形式上较原来有了质的变化,大、中、小城市电台,甚至县级电台都在以往广播节目清一色搞录播的基础上搞起了直播节目。笔者所在的常熟人民广播电台(县级台)从93年1月1日开始尝试直播节目,搞起了以探讨社会热点问题为内容的谈话类直播节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广播由录播转向直播,播出机制的转换.带来广播节目从形式到内容的一系列变革。然而,直播广播中的文学之路,却越走越窄。提起直播广播中的文学节目,人们马上反应出的就是’音乐 散文及诗歌”这一模式。在直播文艺节目中,文学节目好象成了一块鸡肋。  相似文献   

17.
精彩的直播节目与优秀的节目主持人有着非常之关系,主持人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直播节目的优劣。作为广播直播节目主持人,广播应该像口语那样挥洒自如,生动活泼,而口语是不能照搬的语言,在直播中注意语言规范的同时还应该具有语言的优美感和韵律感,精彩的直播节目来自于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主持人节目,为广播注入生机和活力,使广播从低谷中走了出来。不可否认,主持人节目的出现,是广播节目  相似文献   

18.
广播音乐节目应该是数量最多的广播节目类型之一,各种类型的电台,几乎或多或少都会有一档或多档音乐节目.一方面这类节目制作相对简单,受众广泛;另外,在语言类节目之间穿插,有利于梳理收听节奏.但目前大多数音乐节目存在套路化和节目受众低龄化问题.如何让节目既有形,又有神,既保证陪伴性,又能提升受众的年龄层以扩大市场份额,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广播电视直播具有实时、客观、现场感强等特点,可以很好地体现新闻的同步性、时效性。即使是报纸,为了体现时效性,也出现了晨报(早报)、午报、晚报等不同种类,目的是尽量缩短新闻发生与新闻发布之间的时间。但反观广播电视,近年来作为与平面媒体竞争利器的直播节目却越来越少,特别是一些原本就采用直播形式的广播互动投诉类节目,也因种种原因纷纷改为录播,十分可惜。一、广播节目出现直播萎缩  相似文献   

20.
广播节目直播常态化是保持自身优势、扬长避短的竞争需要。但广播直播(特别是以热线投诉为主的舆论监督节目)也有风险,社会思想多元、言论开放、情绪宣泄、敌对势力破坏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节目失控,出现导向性甚至政治性风险。不断提高节目主持人的政治、业务能力,正确引导听众情绪,一以贯之地培养听众理性使用媒体的习惯以及强化技术手段,就能做到既扬广播直播之优势,又可控制和规避直播风险,达到趋利避害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