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作为香港文坛的资深作家,刘以鬯的小说创作始终以创新为基点。他选择性地吸收、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技巧,并与中国传统文艺形式相结合,从而使其小说现代性与民族性共存。在商业高度发达的香港,刘以鬯仍旧坚守着"严肃文学"这块净土,以"纯文学"的立场走在香港以至中国当代"实验小说"的前列。其中,《吵架》就是其富有新意的"反小说"的小说,在叙事技巧与艺术构思上,体现了刘以鬯小说的"奇"与"变"。  相似文献   

2.
在比较文学的视野下,以伍尔夫的小说《到灯塔去》和刘以鬯的小说《酒徒》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同一种小说艺术表现手法在中西作家之间运用的差异,并探索产生差异的原因,为分析中西方文本创作及艺术流传借鉴提供某种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刘以鬯小说代表作的反小说化特色,并探究这一特色的成因。当刘以鬯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他对人物的内在真实也就有了十分精准的把握。他的种种探索,丰富了小说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伍尔夫、刘以鬯在小说创作中都崇尚诗化小说,而且在小说诗化理论的建构到文本实践的过程中,都作了大量的探索和实验,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艺术成就.他们对诗化小说的成功探索与实验,为小说艺术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5.
香港作家刘以鬯的长篇意识流小说《酒徒》,以主人公老刘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为主体,用诗化的语言传神的塑造了一个被金钱社会无情吞噬的中年文人形象。改编自小说的同名电影以字幕和旁白的方式表现小说中的意识流手法,导演在忠于原著的主旨下对小说的主要情节基本照搬,拍摄手法中规中矩,若无主要角色的出彩表演,电影《酒徒》只能称作一部过于忠实小说的平庸之作。  相似文献   

6.
虽然小说并不等同于自叙传,但《酒徒》中主人公"酒徒"和作者刘以鬯在某种意义上有着身份同构性,他们都在半梦半醒之间进行绝望的挣扎与反抗,坚守心中的一方文学净土;不同的是,酒徒无力挣脱困境只能在酒中继续沉沦下去,而刘以鬯却逐渐找到了解除身份焦虑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香港作家刘以鬯的长篇小说《酒徒》是“中国第一部意识流小说”,作者在借鉴西方意识流小说技巧时,从四个方面即意识流与现代诗意象的结合、情节交待与意识流动的交替展示、社会现实与“内心真实”的交融、意识流与象征手法的结合,说明了作者在对新感觉派、西方意识流及传统文学中的意象、情节及象征手法的整合中,形成了自己的“意识流”小说的特色,但他这种特色不可避免地具有肤浅性和世俗性。  相似文献   

8.
相继出现于“五四”前后的“四大副刊”—《学灯》、《觉悟》、《晨报副镌》、《京报副刊》,因对当时及后代的影响广泛而著名。它们的编辑风格与办刊宗旨虽有差异,但在倡导新思想、新道德,推介新文学作家作品与外国优秀作家作品,应用与推广白话文等方面,同样对新文学运动的发展产生过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以此确立了它们的特殊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9.
金依蕊 《新读写》2009,(11):32-32
徐敏霞,文学硕士,萌芽杂志社编辑,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我是波西米亚人》、短篇小说集《马不停蹄的忧伤》、散文集《书女屋》、电影文学剧本《假装没感觉》等。作品曾获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小说组季军、全国报纸副刊优秀作品二等奖等。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简介     
《现代语文》2006,(5):79-79
沈从(1902~1988),现代作家、历史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一九。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生于湖南风凰县(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一个旧军官家庭,有苗汉土家族的血统。苗族。1918年小学毕业后随本乡土部队到沅水流域各地,随军在川、湘、鄂、黔四省边区生活,开始接触中外学作品。1923年到北京自学并学习写作。曾去北京大学旁听。1924年后开始发表作品,并与胡也频合编《京报副刊》和《民众艺》周刊。1928年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编辑《红黑》、《人间》杂志。翌年任教于中国公学。1930年起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教。1934年起编辑北平和天津的《大公报》副刊《艺》。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教授,编辑《大公报》、《益世报》等学副刊。  相似文献   

11.
天津版《大公报》抗战后创刊的文学副刊《星期文艺》,沈从文、冯至、袁可嘉先后担任了这个副刊的编辑,编辑的权力使得“中国新诗派”的作品得以大量发表,“中国新诗派”由此得以发展壮大。文章在考据查证的基础上,从编辑人员构成、作品登载情况入手,还原这个副刊的历史真相,并提升其诗史地位。  相似文献   

12.
名师在线     
正薛峰,河南省新蔡县宋岗中学教师,国内著名青春美文励志作家,系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组特聘文学专家,《青少年日记》特约日记指导师。迄今发表文章3000余篇,累计上百万字,其中大量作品被《读者》《格言》《意林》等期刊转载,有些作品还人选《中国微型小说名家名作百年经典》,并获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副刊作品奖。《不小心睡着了的光阴》《没有时间寂寞》  相似文献   

13.
文章历时性地清理文化大革命中重庆小说的存在状态,重点以罗广斌之死说明其前期被放逐的命运,以《重庆日报》文艺副刊和《四川文艺》等营造的发表空间说明其后期在总体荒芜中的些微改变,以池正坤、胡明文、郎昭平等为例评述具体的小说创作,最后总结此期间重庆小说创作的特点,还提及地下写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30年代《大公报·文艺副刊》创刊时,由沈从文主编。作为一名出色的作家和编辑,沈从文借助《大公报·文艺副刊》充分体现了自己的文学主张,也为《大公报》的副刊发展带来一股清新之风。这种成功的编辑实践,为我们探讨传媒时代文学的生存空间、文学与传播媒介的关系等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金圣叹小说理论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圣叹选评的《水讲》溶融了他的许多小说理论,作者撷取了:小说与史传作品的关系;小说是“以文生事”的创作特点;小说的审美特征等三个方面来介绍金圣叹在批评小说《水浒》时所表达的理论观点。并分析了金圣叹这些理论产生的缘由及为何未能对后世小说创作产生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莺花杂志》是1915年由孙静庵和胡旡闷编辑、在上海发行的女性文学刊物,杂志以小说为主干,短篇小说数量较多、质量较高.其中短篇言情小说继承了传统才子佳人小说创作模式,在时代思潮的影响下出现结局悲剧意识更为明显、人物塑造更立体多元和女性意识萌芽等新变.同时,受时代所限,作品不可避免带有某些封建性.《莺花杂志》短篇言情小说...  相似文献   

17.
《隋书经籍志.子部.小说》选入作品二十五部,合一百五十五卷。这些作品成为后世研究唐前小说的重要资料,由于大量典籍亡佚,对于所列作品我们往往只能管中窥豹。本文参考《中国小说史略》《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史通》、《四库全书总目》、《隋书经籍志考证》、《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提要》等文献资料,试对《隋书经籍志.子部.小说》所列作品做简单列举考证。  相似文献   

18.
南宋时期,江西涌现了洪皓《松漠纪闻》、洪迈《夷坚志》和《容斋随笔》、罗大经《鹤林玉露》等小说作家作品及罗烨《醉翁谈录》、刘辰翁评点《世说新语》等小说理论家及著作,构设了江西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具有厚重的小说史意义和很高的认识价值和文化价值,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19.
有的研究徐志摩或沈从文的著作,把徐志摩说成是沈从文第一篇作品的编辑。这是不确的。据现在能够证实的材料,沈从文第一次在《晨报副刊》发表的作品是署名“休芸芸”的一篇短文《一封未曾付邮的信》,此文刊于《晨报副刊》第306期(1924年12月22日),此后便不时有散文或诗作在《晨报副刊》发表。  相似文献   

20.
李大钊担任《晨报》副刊总编时,利用《晨报》副刊这一主阵地,大力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增设《晨报》副刊栏目、改革《晨报》副刊办刊方针,刊发各类新文学作品、大力扶持文学新人,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摇旗呐喊,并进行了不菲的文学创作,因此而与鲁迅、毛泽东、陈毅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