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马基雅维里的政治自由表达了共和主义的自由理念,它不同于自由主义的自由观,不是干涉的阙如,而是一种无支配的自由,这种自由要求人摆脱奴役和支配,公民在参与政治活动中才能避免因权力腐败而导致的支配和奴役,这种思想对推进民主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当代新共和主义的代表人物,佩迪特无意重构一种不同于自由主义的价值目标和理论体系,他的目标是打破自由主义对自由概念的垄断,在共和主义的框架下,以无支配的自由观为核心,围绕自由、法律、公民、参与、身份等重要议题,深度阐释共和主义的自由观.从概念选择到方法解构,佩迪特的论证存在诸多误读和缺陷.新共和主义的自由观为当代政治哲学提供了新的语境和论域.  相似文献   

3.
菲利普·佩迪特是西方共和主义复兴中的关键性人物.他的无支配自由观是其对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重要贡献,这种自由观试图超越伯林的消极或积极自由的二分法.在此基础上,佩迪特还提出了论辩式民主等一系列共和主义的制度设计.虽然他的观点受到了诸多批评,但他的理论努力仍然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的政治概念不是单纯只有无支配自由的内容,亦非单纯只有民众大联合的形式;而是无支配自由与民众大联合的有机结合,两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铸造成为毛泽东所从事的伟大共和事业。无支配自由包括国家与人民两个方面,民众大联合分为斗争与团结两个方面,两者如何真正实现有效结合构成问题的关键和难点,以至形成革命和建设中各种片面的、扭曲的政治图景。  相似文献   

5.
叔本华的自由即是意志的自由,但个体又受意志支配,人的行动又是不自由的,只有消灭意志,在无的境界里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叔本华的哲学通过否定生命意志的方式所达到的是无,不免带有浓厚的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色彩。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也谈无,虽然二人视角不同,但对无的肯定却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萨特的"自由"概念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绝对自由".因为萨特虽然在哲学著作中大力强调"自由",但是他同时也极力强调在"自由"的同时也要承担责任.这种观点在文学作品中也有形象表现.理解萨特的观点,要从哲学和文学结合的角度进行.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现代共和主义的理论范畴中,佩迪特教授的“无支配”共和理论是较有代表性的一种观点。通过从自由观与政府观两方面对“无支配”共和理论的概括和梳理,文章认为以“无支配”来概括现代共和主义理论精神这一做法虽然继承了共和主义一贯的哲学基础与理论风格,但其存在的争议也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8.
休闲概念与闲暇、娱乐、自由等概念具有多重关系,也正是从这些关系出发可以总结出休闲的内在蕴含和外在特征。自由时间是休闲的基础,休闲具有愉悦性,是人自主选择和自我支配的自由和能力,是以自身为目的的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9.
休闲概念与闲暇、娱乐、自由等概念具有多重关系,也正是从这些关系出发可以总结出休闲的内在蕴合和外在特征。自由时间是休闲的基础,休闲具有愉悦性,是人自主选择和自我支配的自由和能力,是以自身为目的的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0.
法国资产阶级思想家贡斯当对卢梭的自由观进行了批判性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新的自由观,它包括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两个层次的内容。他突出了个人自由的核心地位,强调了政治自由的重要性;明确提出了私人生活领域与公共权威领域之间界限的划分问题。贡斯当倡导的自由是政治和社会意义上的自由,是在法律约束下的、以个人自由为核心、政治自由为保障的自由。  相似文献   

11.
萨特的自由观以自由、选择与责任为核心,其自由观中对个体生命存在创造性、超越性的积极肯定,对个体自由能动的选择和勇于承担责任的强调对当前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有以下启示:关注生命存在,提升生命意义;树立选择意识,增强选择能力;加强责任教育,培养责任意识,使道德教育实现由"教会顺从"向"学会选择"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施要威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29(1):23-28,104,105
学术自由既有有限性,又有无限性。其有限性主要表现在学术自由既要受到外部力量的制约和限制,又要接受内部制度的规范和约束;其无限性主要体现在精神自由无止境、真理生成无终点、学术主体与"高深知识"双向建构不可终结等方面。实现学术自由有限性与无限性的和谐共生,才可能孕育出服务于人且"合学术性"的学术。  相似文献   

13.
李芳 《教师》2009,(18)
自由教育是西方教育史上一种古老的教育思想,尽管自由教育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且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教育家对自由教育的诠释和关注点不同,但"自由"理性"始终是自由教育恒久不变的灵魂和精髓.  相似文献   

14.
伯林在<自由论>中提出了两种自由的概念,并认为弗洛姆的积极的自由会导致自由的反面.伯林的这一看法是值得商榷的.弗洛姆激进的人道主义的积极自由在强调人的自我实现的同时,将不受他人干预的消极自由看作是实现积极的自由的必要条件,认为人有在不同方向间选择行为的自由与能力.同时,他关于逃避自由的分析也破解了伯林消极的自由不会走向其反面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Isiah Berlin、Charles Taylor面对历史上众多自由观念,分别提出了消极自由、积极自由和机会式自由、运用式自由的二分法。Eric Nelson试图以一种广义的消极意义的表达方式即自由是障碍的缺乏来囊括所有的自由观念。这种方式没有抓住积极自由观与运用式自由观的本质,不能够成立。  相似文献   

16.
斯蒂芬.茨威格喜欢描写一些具有偏执狂色彩的人物及其激情状态下的心理。他总是赋予人物某种单一的欲念(如单相恋、对赌博的痴迷等),然后加以强调、夸张,从而使之成为支配人物喜怒哀乐、决定人物生死的力量。笔者在本篇中以《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为例,从作家笔下描写的人物激情中所体现出来的对自由的追求、作家充满激情的创作过程和对激情人物的肯定所体现出来的对激情中自由的追求,并联系现实生活中茨威格对自由的追求这三个方面,运用弗洛伊德的"作家与白日梦"理论,认为小说中展现的这种激情中的自由正是茨威格在精神世界中所追求的,就是他的"白日梦"。  相似文献   

17.
道德运气属于一种不受意志支配或至少部分不受意志影响的偶然性因素,它对道德评价的倾向、道德责任的归属以及道德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威廉斯从行动者自身的合理性证明角度论证了道德运气的意义,内格尔则从道德评价的一般性条件中得出运气的价值.两位思想家通过道德运气的概念挑战了康德关于意志自由、责任条件和道德限度等方面的基本观点,也揭示了我们关于这些道德根本问题的通常观点存在着诸多不连贯和不一致的方面.这也证明了运气的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18.
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区分是伯林对于政治哲学的主要贡献.作为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柯亨与伯林的分歧集中表现在自由与平等的关系上.柯亨运用分析哲学的方法驳斥了自由主义的论证,批评消极自由的观点依赖一种无思想的拜物教.他揭示了一个错觉:资本主义社会本质上是一个自由的社会,一个对自由没有任何重大约束的社会.而贫穷意味着自由本身的缺乏,而非仅仅意味着自由的手段缺乏.在批判伯林的过程中,柯亨提出了一种从自由到平等,从作为"主义"的自由到平等地获得自由的马克思主义的主张.  相似文献   

19.
萨特的“自由”概念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绝对自由”。因为萨特虽然在哲学著作中大力强调“自由”,但是他同时也极力强调在“自由”的同时也要承担责任。这种观点在文学作品中也有形象表现。理解萨特的观点,要从哲学和文学结合的角度进行。  相似文献   

20.
卢梭是民主主义的现代复兴者,马克思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设者,然而两者在自由论题上具有类似的理论结构和叙事逻辑:无支配自由是两者理论的终极旨趣,对称性平等是自由的实现条件,个体消融于共同体是其消解无自由不平等的理论策略,社会(公意)高于国家(政府)是其构建自由生活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