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浅谈编辑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编辑心理素质研究进展,分析了编辑心理素质结构:由三个维度和与之相关联的十个成分构成。三个维度即认知品质、个性品质和适应能力。十个成分即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良好的思维力,灵活的注意力;成熟的自我意识,积极的情感特征,优秀的意志特征;自我定向适应,社会定向适应。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编辑良好心理素质养成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党史编辑应具有比其他职业编辑更高层次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在实际工作中应以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丰富的党史知识和政治理论,精湛的业务技能和全面的业务素质,出版更高品质的作品,以适应现代性带给社会和个人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1 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一刻也离不开现代文化意识十分强烈的社会环境,因为他们掌握的工具就是现代文化最先进的产物。对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来说,社会环境不仅供给新闻以养料,而且给予巨大的心理熏陶。编辑,记者在这种熏陶中培育自己的性格,生成一种适应社会进步的心理素质。所谓心理素质,一般指具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在人的品质上的反映。创造意识强的编辑记者,其心理结构是动态的,有节律的,他们都希望成为有贡献的社会角色。自主意识很弱  相似文献   

4.
人格是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代表着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因此,研究编辑的心理素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编辑专业的大学生作为未来的编辑,是21世纪编辑队伍的主力军,对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现在在职编辑(以学报编辑为例)的心理素质进行比较研究,其前瞻性是显而易见的。鉴于此,笔者运用信度和效度都比较好的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对未来编辑和在职编辑进行了人格特征的问卷调查,找出他们性格的异同点,为有针对性地指导和解决他们的个性、心理问题提供帮助,也为他们心理素质的提高提供具体的建议。一、调查对象与方法1…  相似文献   

5.
从职业心理学的角度探讨编辑的职业心理素质,这还是个新的尝试。现结合我个人多年从事社会科学学术刊物编辑工作的实践经验,以及对职业心理学的学习体会,谈点粗浅认识,目的在于探讨编辑工作的职业心理特点和规律,以加强编辑队伍的自身建设。一、研究编辑的职业心理素质的目的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报编辑心理完善的4个维度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宫福满 《编辑学报》2006,18(6):458-459
针对高校学报编辑心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高校学报编辑心理的4个维度:一是提高学报质量;二是进行编辑学研究;三是参与相关专业研究;四是修炼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7.
编辑的意志品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意志品质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与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较为稳固的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辑只有具备了坚强的意志品质才能自觉地克服编辑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出色地完成办刊任务.  相似文献   

8.
在图书编辑出版过程中,编辑人员的心理变化规律不仅直接影响图书的选题策划和组稿,对出版物的质量和发行也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就编辑的心理素质、心理定势、认同感与归属感以及沟通能力等方面对图书出版工作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浅谈编辑心理与图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编辑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使者,在图书出版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1]可以说,一个编辑个人素质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一本图书的质量是否合格.其中,决定一个编辑水平高低的条件除了编辑个人的学识、业务素质是否优秀,编辑的心理素质是否过硬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  相似文献   

10.
期刊编辑的认知心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活动.如果说出版物提供给读者的是精神食粮,那么编辑则是这份精神食粮生产的组织者和加工者.研究编辑及其编辑心理是编辑活动社会实践的客观要求.换言之,研究编辑在人类文化建设中,尤其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创造性工作的心理活动,对提高编辑的职业心理素质,更好地发挥本专业的社会功能,提高所传播的精神产品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本文仅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编辑的认知成分及认知策略,为编辑心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韩燕  陈芳 《编辑学报》2015,27(2):193-195
针对科技编辑入职后的心路历程,指出其在新鲜期、平稳期、倦怠期、领悟和提升期不同成长阶段的工作特点和心理特征,提出了科技编辑成长中业务技能成长对策、心理素质成长对策和职业成长对策.  相似文献   

12.
编辑人员常年辛勤地工作着,从组稿、选稿、改稿到标题制作、撰写言论、安排版面,无不浸透着自己的心血.笔者在从事多年的编辑工作中深切感受到:编辑工作的成就与平庸,除了体现出编辑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外,促使读者的心理产生积极的效应和情感共鸣的重要因素,是编辑自身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情感状态.  相似文献   

13.
期刊编辑部如何对待商业性科技稿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董秀玥 《编辑学报》2005,17(5):356-357
通过对商业性稿件作者心思和商家心态的分析,指出科技期刊编辑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提出科技期刊编辑部应该科学地对待作者和商家的方法或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任何职业的心理素质都是由职业任务和性质所决定的,编辑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精神劳动,有着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初来乍到的青年编辑首先就应该在了解和熟悉本职工作一般性质和特点的基础上,对自己提出相应的心理适应的要求,培养健康的职业心理特征,确定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标准。当然,编辑应有的心理素质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在后天工作实践中学习和锻炼形成的。学报编辑职业的任务就是编审学术稿件,他们的大脑皮层所受到的刺激不是作为劳动对象的直接物质资料,而是由大量的科  相似文献   

15.
王晓东 《新闻实践》2004,(10):42-43
新闻把关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许多新闻战线的老同志称其为“守土有责”。然而,编辑把关靠什么?各种各样的把关制度当然是最有效的武器,而编辑自身执行制度的严谨程度又是把关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但是,我在编辑岗位上的工作经验表明,有时候,光靠制度和严谨还不够,编辑还必须具备一种心理素质——自觉地与某些潜意识作斗争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6.
庞雷 《新闻前哨》2022,(2):32-33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是整个新闻信息传播体系的关键,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其工作观念、工作模式以及工作手段均将发生新变化,更需要从服务观念、心理素质、编辑能力、协调能力、捕捉能力等方面寻求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进而推进广播电视新闻的创新与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对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如何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编辑的职业意识与心理素质徐柏容编辑的专业化与职业化,促使编辑人员不能不具有编辑职业意识。所谓编辑职业意识,首先就是要认识到编辑是一项专业,以从事编辑专业为职业者,应该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为什么不少编辑人员也和许多人一样,长期以来不认为编辑有学,直到8...  相似文献   

18.
江凌 《出版科学》2007,15(6):10-12
编辑发现的实质是编辑迅速捕捉、感知和整合信息,并挖掘其传播价值的能力.本文论述了编辑发现的五种思维品质:直觉思维、灵感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超前思维.  相似文献   

19.
袁硕 《出版参考》2018,(3):59-61
音乐编辑职能是音乐文化传播链条中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音乐内容和形式品质的鉴别环节以及音乐传播运动的激励环节.多行业融合、跨媒体交互传播,是音乐编辑职业的核心特征.本文从音乐编辑的职能定位与转变,以及音乐编辑的培养模式,分析了音乐编辑在新媒体时代的职能.  相似文献   

20.
论电视编辑的心理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编辑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对电视编辑的心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电视编辑最基本的素质——思想素质、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支配着编辑的心理能力,同时编辑的心理能力又直接支撑着化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发展,直接关系着电视编辑个人素质的提高和电视编辑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