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彻底摒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上。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彻底摒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经历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关键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相似文献   

3.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彻底掘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方面,关键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高慧 《职业技术》2006,(12):135-135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全面实施,英语教学经过一系列的探索,现在“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理念已开始广泛体现于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学中的“主体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以交际能力为核心的英语语言运用素质,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自主学习模式。一、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要让“主体参与”教学活动,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多年来,传统教育理念和机制构建了一种“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体系。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体系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课堂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  相似文献   

5.
郭以辉 《教师》2012,(23):66-66
教学活动是教师借助课堂这一有效载体,对学生进行知识内涵传授、能力水平培养、思想素养培养的双边互动的发展过程。学生的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形成素养的过程,大部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传统教学理念片面地将课堂变为教师进行知识要点和问题教学的“载体”,忽视课堂的阵地作用,致使学生成为知识接受的“口袋”。新课改的实施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能力、素养等方面树立和形成的锤炼“阵地”。本人在教学活动中,就如何在课堂这一“阵地”,抓住重点环节,进行了粗浅尝试,现简要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交流互动过程,教师的“教”离不开学生的“学”,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的“教”无异于缘木求鱼。要实现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启发式问题教学是一个很好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彻底摒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经历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关键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相似文献   

8.
唐振球 《湖南教育》2005,(20):21-22
中学数学新教材实施以来,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深深感到,如果教法依旧,课堂上只重视学生“学会”而忽略学生“会学”能力的培养是很难教好新教材的。要实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师首先要改变观念,把新理念渗透到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9.
一、从新课改教学理念看,应加强教学思想观念的管理 教学思想管理与创新是新课改工作的灵魂。教师的教学思想具体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就有与之相应的教学行为方式。当前新课改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其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发展,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是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教学过程实质就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组织者,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空白”艺术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设定一定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消化吸收、自主发挥、发现探索,联想驰骋,休息调整,落实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更加有效地完成知识教学、能力培养、智力发展的目标。一、课堂“空白”艺术的操作课堂讲授新知识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留给学生“空白”,并在“空白”中及时予以指导,提供信息资源,为学生自学铺路搭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调控,指导学生操作,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把握。具体操作如下:存疑设问——激发学生思维。在新课讲解中,教师应设置一些问题情境或故意留下一些未完全解决的问…  相似文献   

12.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所起的作用还必须在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上表现出来。新课程提出,课堂上关注的不应该仅是教师的“教”,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所以教师既要关注自己的课堂表现,更要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我认为,为构建英语教学新课堂,须从加强学生三“动”开始。一、参与主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内化的过程,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学得知识和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能力的提高,都不是靠教师讲解得来的,而是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得到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主动参与和有效参与。  相似文献   

13.
刘在春 《山东教育》2010,(12):38-39
备课有效,则课堂高效。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真正达成“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的数学教学目标,前提就是有效而充分的备课。备课越充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越高,就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主动思考、自主探究,无限发展。这必然要求教师变“教参的代言人”为“课程的主持人”“教学的主创人”,一思学生起点,二思教学素材,三思教学过程。既关注教本,更关注学  相似文献   

14.
课堂上,老师通常问学生“这堂课你学了多少知识?”而不会问“这堂课你觉得幸福吗?”教学中,教师通常注意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数学学习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的来源在于老师的教法和引导。在新课改的今天,教师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将数学课堂打造成幸福课堂,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15.
高中历史教学目的不仅学习历史知识和基本概念,还要为学生今后的能力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新课改下,不可否认在课堂上要以“生”为主,但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还是离不开教师的“导”,教师想“导”的好必须苦练内功、做足功课。  相似文献   

16.
教育理论认为思维能力是认识能力的核心,是创造能力的前提。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过程,教师要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就要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课堂提问,一方面教师可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理解知识的情况,另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其主动思考问题,去得出结论。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课堂提问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张德宏 《语文天地》2014,(29):48-49
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自主阅读感悟文本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出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是阅读教学“以问促学”的重要保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力求让问题有“质量”,通过“高质量”的问题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促进课堂效益的最大化。一、求异,引发思考兴趣趣是知之源。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要善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把学生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进行。教师不是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思路教学,而是根据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往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着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一、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李再湘 《教师》2013,(25):57-58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课堂互动往往是通过教学细节来实现的。如果说,对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是精彩课堂必备的奠基石.那教师对于课堂细节的正确处理无疑就是精彩课堂的画龙点睛之笔,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体现。语文中的教学如果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关注课堂教学细节.渗透数理思辨,则能成为课堂教学难点的突破口,成为学生的兴奋点、化解疑难的转折点,从而创造精彩互动的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