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诸葛”姓氏这个大家族中,对中国历史影响最为深远的人物,莫过于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而汉族复姓“诸葛”这个大家族是否同出一宗,笔者在此不予探讨,本文只就“诸葛”复姓的渊源以及诸葛亮的世家,作一初步考证,谬误之处恳请史学同仁匡正。1三国时期的蜀国丞相诸葛亮,因其足智多谋、鞠躬尽瘁,而成为一个千百年来家喻户晓、有口皆碑的历史人物。他是“诸葛”复姓大家族中的无庸争议的佼佼者。但长期以来,史学界对“诸葛”复姓的渊源,则颇多歧见。“诸葛”复姓渊源说,在我国史籍中,始见于左丘明的《世本》:“有熊氏之后,为…  相似文献   

2.
纵览三国人物,最出尽风头的非诸葛亮莫属,火烧新野,赤壁之战,七擒孟获,次次告捷。但作为蜀国军师、丞相,诸葛亮的一生无疑是悲哀的。年少时追逐的梦,寿终时伴随他飘然而逝。 诸葛亮少年得志,年轻时就是荆州一带小有名气的人物。他从小便立下人  相似文献   

3.
谢文杰 《辅导员》2014,(13):92-93
时间:225年(建兴三年) 地点:三国 人物:诸葛亮、孟获、马谡、小兵、猛优、赵云、马岱 [建兴三年,蛮王孟获起兵十万,侵犯蜀国边境,许多人跟着他一起造反,率领兵马围攻永昌郡。诸葛亮带领赵云、魏延等人准备南征。]  相似文献   

4.
三国坛     
肖宇韬 《辅导员》2014,(13):89-89
时间:三国时期 地点:荆州城前 人物:周瑜、诸葛亮、刘备、赵云、吴兵、蜀兵 [刘备借了荆州,久久不还,周瑜让鲁肃去要,鲁肃又被诸葛亮耍了’说要东吴去打西川,蜀国就为他们放粮。][吴兵来到荆州。]吴兵:(高声齐喊)东吴的周都督来也,快快打开城门。  相似文献   

5.
三国时期蜀相诸葛亮不仅在政治、军事上绩效卓著,而且在农业上,采取重农政策,恢复和发展了蜀国农业经济,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增强了蜀国的国力,促使国小贫弱的蜀国与实力强大的魏、吴鼎立对峙多年。本文试从诸葛亮重农政策、重农影响、重农原因三个方面来对其重农问题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6.
三国时期蜀国的著名贤相诸葛亮,字孔明,公元181年生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他不仅是古今学者非常感兴趣的历史人物,也是全国老百姓家喻户晓的智者化身。1994年10月6日至8日,来自国内外的近200名专家学者汇集到诸葛亮故里,隆  相似文献   

7.
打草惊蛇     
打击一个人的时候,也惊动了其他人。原意面对复杂的情况时,要反复探索敌情,发现和避免敌人设下的圈套。公元231年,诸葛亮率领蜀军出征,讨伐魏国。魏国派出司马懿任统帅应战。蜀魏两军在祁山对峙,司马懿占据着险要关口,无论诸葛亮怎么挑战,都按兵不动。就在双方相持不下的时候,诸葛亮得到一个消息:魏国正在和东吴谈判,准备趁诸葛亮率兵出征魏国之际,联合东吴从西面向蜀国发动进攻。诸葛亮为了确保蜀国的安全,决定立刻返回蜀国。魏国的探子得到诸葛亮准备撤离的消息后,快马加鞭地向司马懿报告。这时,司马懿还不知道魏吴两国准备联手攻打蜀国的…  相似文献   

8.
羡慕诸葛亮     
诸葛亮是我十分羡慕的人。诸葛亮人称卧龙,字孔明,刘备把他请出山后,为蜀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于公元234年,病故五丈原,享年54岁。  相似文献   

9.
诸葛亮在对李平和法正等人的违法事件处理上使用了双重标准。对刘焉父子统治蜀地时期的司法等问题评估不实。在经济上没有反映出诸葛亮把蜀国治理得好,他严法的目的是收税。由于他提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观念,使蜀地人民负荷超重,纵向看大大超过刘焉父子统治时期,横向看也超出了魏国和吴国。因此,诸葛亮治蜀不但没能使经济好转,反而加重蜀国人民的负担。  相似文献   

10.
诸葛亮,字孔明,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人物。他是三国时蜀国的丞相,以智慧超人著称。他尽精竭虑辅佐刘备匡复汉室,终成三足鼎立之势,这是人所共知的。然而,提到诸葛亮教子的故事,恐怕就鲜为人知了。下面,我就给家长朋友讲一段“孔明教子经磨砺”的故事。诸葛亮身居丞相,不但法纪严明,严于律己,而且善理家政,严格教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形象的塑造是正面的、充满智慧的 ,甚至达到神化的地位 ,但是作者却不得不尊重历史的结果———蜀国最终灭亡。为了将《三国演义》之蜀国灭亡与诸葛亮形象塑造的逻辑统一起来 ,书中在描写诸葛亮智慧的同时 ,也设下了很多暗笔 ,如描写了诸葛亮在战略指挥、用人方面的错误和缺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基本观点 ,即得人才方能得天下的观点。蜀国之所以能与魏、吴成三足鼎立之势 ,其根本原因在于刘备和诸葛亮能用人。刘备用人的“仁治”之道和诸葛亮用人的“法治”之道 ,这两条路线各有不同的特色 ,在蜀国的建立和发展中 ,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各自的特点又都为蜀国的灭亡留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13.
东吴孙权决定举办一次“天下第一名酒”的比赛,周瑜立即将请帖发到其他两国,请两国的重要人物参加。张飞首先拿到了请帖,找到诸葛亮说:“军师,吴国要举行‘天下第一名酒大赛’,让我去当品酒员,让您和二哥去当嘉宾,去不去?”“当然去了。”诸葛亮说。于是三人骑着木牛流马,拿着蜀国刚酿造出  相似文献   

14.
《三国演义》中对于孔明哭泣的描写有其特殊的意义及作用。孔明的痛哭表现的内容各异,但究其总的根源都是为了蜀汉的兴复大业。他的痛哭在刻画人物性格的同时也把人物的悲剧性表现出来了。孔明倾尽毕生精力为了蜀国,他的眼泪也尽是为了蜀国而流。分析诸葛亮的眼泪可以深知其辅佐之路的艰辛与不易,也可以进一步挖掘其在蜀汉兴复之路上谋略的运用与其悲悯众生的情怀。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阅读》2007,(11):30-32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年轻时身居隆中以待时机经刘备三顾茅庐才出山,辅佐刘备联吴抗曹,建立蜀国。后又继续辅佐刘禅治蜀,南征北伐,七擒盂获,五出祁山,最终病死五丈原。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堪为后世楷模。  相似文献   

16.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着力塑造的一个重要人物,作为智慧与忠勇的化身,他的美名至今仍在代代相传。身为蜀国军师,舌战群儒中,说服孙权联刘抗曹,采取科学的公关策略,使蜀国顺利渡过危机,是其得。在夺取荆州时,则违背公关原则,致使荆州失守,是其失误的一面。总体来说,他的外交公关策略得大于失。在当今社会中,他的公关策略仍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诸葛亮在对李平和法正等人的违法事件处理上使用了双重标准。对刘焉父子统治蜀地时期的司法等问题评估不实。在经济上没有反映出诸葛亮把蜀国治理得好,他严法的目的是收税。由于他提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观念,使蜀地人民负荷超重,纵向看大大超过刘焉父子统治时期,横向看也超出了魏国和吴国。因此,诸葛亮治蜀不但没能使经济好转,反而加重蜀国人民的负担。  相似文献   

18.
魔法拜年     
大年初一,魏国和蜀国还在忙着打仗。战场休息时,蜀国军师诸葛亮和魏国魔法师管辂抽空聊了会儿天。管辂发牢骚说“:要是没有这场战争,今天可以走亲访友,互相拜年,多好  相似文献   

19.
赵浩鹏 《学语文》2006,(5):51-51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谓是一代贤相,尤其是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令手下的大将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每次出征前,诸葛亮都要赐予他们锦囊妙计——“标准答案”,在关键之时均能奏效。久而久之,使这些大将们产生了依赖思想,失去了战斗的主动性、灵活性、机动性和创造性。诸葛亮一旦去世,蜀国很快就被灭亡了。在此,我们不想探讨历史风云,也不想评价诸葛亮的功过,而是想借此对我们现行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0.
谢文杰 《辅导员》2014,(Z1):92-93
正时间:225年(建兴三年)地点:三国人物:诸葛亮、孟获、马谡、小兵、猛优、赵云、马岱【建兴三年,蛮王孟获起兵十万,侵犯蜀国边境,许多人跟着他一起造反,率领兵马围攻永昌郡。诸葛亮带领赵云、魏延等人准备南征。】马谡:(礼貌地)丞相,大军打到南蛮,他们暂时会归顺,但蛮兵一定会趁国内空虚,再次造反,我们可以以德服人,以收服为主,攻打为辅,只要让他们心服口服就足够了。诸葛亮:(不停点头)好主意!好主意!哈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