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柬埔寨的华校教育的历史,并重点从办学模式及规模、师资、教学设施、教材及课程设置等方面介绍了柬埔寨华校的现状,介绍了柬埔寨华文教育取得的成就并分析了柬埔寨华校在将来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柬埔寨不仅是“一带一路”倡议重要节点国家,而且是全球华文教育的示范引领国家。中国传统书院教育和现代大学书院教育对柬埔寨华文教育具有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在柬埔寨各级各类华文教育中都具有书院因子的印记。在“一带一路”倡议与柬埔寨“四角战略”深入协同背景下,柬埔寨相关教育政策和教育规划、华文教材的内容选编等均相向而行,传统与现代并重、中西交融并举的现代书院精神的打造,为中外教育协同发展、交流与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从教育体制、教师、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柬埔寨华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以期对研究柬埔寨华文教育获得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杨启光  丁力  吕佳岭 《教育》2012,(12):63-64
20世纪90年代以后,摆脱法国殖民控制的柬埔寨国家教育日益壮大。接受正规教育作为一项人力资本投资,越来越被大众视为柬埔寨实现国家自身发展和现代化的重要工具。目前,柬埔寨父母参与教育的情况因父母自身受教育水平、父母对教育的态度、家庭经济状况、儿童的性别、年  相似文献   

5.
接受正规教育作为一项人力资本投资,越来越成为柬埔寨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工具。文章在概述当今柬埔寨教育中家长参与的总体情况的基础上,对"家长参与"的具体内涵进行文献综述。结合柬埔寨社会现实与文化传统,家长参与主要表现为5种类型:父母的期待感;父母的管教;基于家庭的参与的活动;基于学校的参与的活动;社会活动。文章最后分析了柬埔寨教育中家长参与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政策。  相似文献   

6.
黄斗  邓芳娇 《文教资料》2009,(26):122-124
本文分析了柬埔寨教师教育体系的发展历史和机构功能,以及柬埔寨职前教师培训体系的特点和教师管理体制等诸多情况.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柬埔寨华文教育现状,对华文教育的发展走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柬寨的华文教育只有告别民间性质,纳入柬国民教育轨道,才能健康发展,呈现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广西与柬埔寨合作开展高职教育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论述柬埔寨社会经济复苏和RCEP生效带来的机遇,以及职教国际合作领域竞争激烈和广西高职院校国际化建设面临新课题等挑战,探讨如何提高广西与柬埔寨合作开展高职教育工作成效的策略:加强政府统筹部署,完善桂柬职教国际合作发展体系;加强“走出去”内涵建设,建立特色海外办学基地;加强桂柬青年人文交流,丰富广西特色“中文+职业技能”内涵。  相似文献   

9.
2005年12月5日至9日,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了“正规教育中共同价值观教育”国际研讨会,研讨会由德国阿登纳基金会和全球伦理基金会主办,马来西亚教育部协办。来自于东盟各国——马来西亚、印度、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越南与中国的负责道德教育、公民教育、宗教教育的课程方面的教育行政官员和专家学者约50人参加了研讨会。作者应邀代表中国参加。  相似文献   

10.
华文的语言定性问题在海外华文教育中是一个事关全局的基础性问题。根据语言的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从增强华文教育的实际效果出发,华文教育在海外的语言定性应以华裔学生个体的言语习得方式为基本判定标准。从对柬埔寨金边市3所华校所做的实际调查可以看出,华文实际上是柬华学生的第二语言;将华文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已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这不仅是柬埔寨华校确立办学方向的基本依据,而且对其他地区华校的办学也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改革一直没有突破,重要原因在于对语文的概念认识不清。分析语文含义、认清语文学科本质和历史发展很有价值,它能有效促进传统语文向现代语文的发展,找到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语文独立分科到今天不过百余年的历史,可这个百年却是人类社会最为动荡、变化急剧的百年。而百年语文教育变革核心其实就是语文教育本质的变迁。一切关于语文教育的现象归根结底都归结于“语文”是什么的问题。近代中国一直是缺乏民族自信、完全西化的,甚至亦步亦趋。我们抛弃了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的宝贵经验。今天当我们这个民族建立了自信时,我们可以理智地反思我们的传统。所以反思近代语文教育理念的变迁、得失,认清语文教育的特质、规律对我们今天的语文教育改革来说意义重大,对未来中华民族的发展更是事关重大。  相似文献   

13.
“语文素养”是我国语文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认识和把握语文素养的内涵和实质,首先必须把握语文课程的历史内涵,了解语文课程设置的演变和发展。语文素养并非包容一切,既不能将凡是与语言文字相关的活动所带来的个体认知、情感、动作等方面的变化、结果都理解为语文素养,也不能脱离学校的语文课程空谈语文素养,它应该是指由学校语文课程活动为主导而带来的积淀和修养。认识和把握这一点,不但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语文素养的认识和理解,而且也有助于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这里主要阐述在中国人学习英语中,汉语的基本地位。因此,中国人学习英语必须以自己的母语——汉语为基础才能入门,进入真正的英语学习。首先,中国人的认知能力是学好英语的认识基础,因为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具有普遍性;其次,汉语语音,即汉语拼音,既是学习英语语音的切入点,又是记忆、掌握英单词的法宝;再次,汉语语法是学习、掌握英语语法的重要因素;最后,汉语词汇,毫无疑问是初学阶段理解和记忆英语词汇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王松泉语文教育观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松泉先生的语文教育观包括他的语文观、语文学科观和语文学科教育观。这一精到、系统而又富有创见的理论有效地廓清了语文教育界长期以来的模糊观念,正逐渐成为语文教育界的共识,从而成为语文课程革新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6.
"华人"是一种新意义的视野,"华人"包含的漂泊性、混杂性、开放性、多元性等都使它既最广泛地承受着种种传统的危机,又极其敏锐地感受到传统发展的各种机遇,从而在中华文化民族性、世界性的根本之处包孕着挑战性的课题.海外华人文化作为中国文化在不同境遇中的应变形态,打破了我们以往对中华文化传统命运的狭窄视野,呈现出传统在种种痛苦的现代"分娩"中的各种生命形态,以其种种"异质"表明着它同中华文化传统内在的深层的联系,以其根源于中华文化传统而又自立独立的形态表明着中华文化的强大衍生力.而海外华人文学对华人文化的命运是最敏感的,它始终立足于"本源性"和"世界性"的基本课题,记录着海外华人的漂泊命运和精神归宿,从而拓展了我们考察中华文化的现代命运的视角和空间.  相似文献   

17.
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三大要素,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诉求、文化诉求和动力诉求。中国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增添了丰富的内容,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视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18.
华侨,是指仍保留我国国籍的具有中国血统的侨居国外的我国公民;华族是指具有中华民族血统和中国文化特征的人,包括保持中国国籍的“华侨”,取得美国国籍的“华人”,以及华侨、华人的后裔——“华裔”,从华族形成的原因入手,来论述华侨到华族的形成及前景。  相似文献   

19.
借助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5.3R2),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研究者关于中华民族研究发表的2012篇核心期刊文献进行系统分析。本研究呈现了中华民族研究的发文趋势、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图谱、文献共被引图谱。聚类分析结果发现,中华民族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五个方面的主题。这五个主题基本构成了中华民族研究的理论框架,涵盖了中华民族研究的内涵与本质(中华民族及中华民族共同体)、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路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很好的研究基础。未来研究中,应注重跨学科的融合研究,构建完善的中华民族理论体系。本研究对中华民族每个主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梳理,以期为国内研究者提供一份比较系统、全面的中华民族研究知识图谱,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当前中华民族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将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中国梦不同于美国梦和欧洲梦,它是根植于中国社会的土壤之中,在充分借鉴和吸收外国梦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人自己的梦。这使得中国梦带有浓厚的中国色彩。中国梦以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为路径,作为推动梦想实现的内生动力;中国梦的独特意涵在于将国家民族的宏伟梦想和个人的具体梦想有机的融合;中国梦以"梦"这个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心领神会的独特话语来诠释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了中国梦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