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廖仲恺努力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制定和坚决执行三大政策,对促成、巩固和发展第一次国共合作所起的作用仅次于孙中山。首先,廖仲恺是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最得力助手。廖仲恺通过同苏俄、共产国际代表的一系列接触和会谈和与中共的接触。逐步坚定了改组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的信心.并为改组国民党做了大量工作。其次.廖仲恺是实现国共合作的核心人物。他积极协助孙中山排除干扰,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保证了国民党“一大”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第三,廖仲恺在巩固国共合作方面作了不懈努力。他坚决贯彻大会的决议,努力创办黄埔军校,积极进行反帝运动,贯彻三大政策.与破坏国共合作的行为做斗争。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廖仲恺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突出贡献。第一,思想上追随时代发展的步伐,认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是中国政治的主要问题,而联合工农大众则是革命的可靠保障。第二,积极筹备国民党改组,为实现国共合作而努力。廖仲恺最早参与国共合作,是国共合作的总负责人,为促成国共合作做了大量工作。第三,国共合作实现后,努力维护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为黄埔军校这支新型军队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3.
一九二四年一月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距今整整六十周年。这次大会,政治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组织上改组了国民党,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行动上推动了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工农运动的发展。大会的召开,揭开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序幕,预示着中国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光辉。  相似文献   

4.
一九二四年一月,在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合作方针的推动下,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使之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大会宣告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它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成为中国革命高潮的起点.  相似文献   

5.
张治中虽身为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但他却能一生始终不渝地坚持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联俄联共,坚持国共合作是他一生的主要政治主张.无论政治形势多么险恶,他都能一本所信并努力地去实践.自皖南事变后开始介入国共和谈起,后又积极参加了重庆谈判、整军谈判和北平和谈,从而留下了"三到延安"的历史佳话.他的这种积极推动国共合作的诚意和努力,赢得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的尊敬.  相似文献   

6.
张治中虽身为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但他能却一生始终不渝地坚持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联俄联共,坚持国共合作是他一生的主要政治主张。无论政治形势多私险恶,他都能一本所信并努力地去实践,自皖南事变后开始介入国共和谈起,后又积极参加了重庆谈判,整军谈判和北平和谈,从而留下了“三到延安”的历史佳话,他的这种积极推动国共合作的诚意和努力,赢得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的尊敬。  相似文献   

7.
无产阶级革命家、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张鼎丞同志,原名张福仁,1898年生于福建省永定县金砂西湖寨,他在青年时代就胸怀远大抱负,艰苦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今年是他逝世二周年,特撰此文,以兹缅怀.1924年1月,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接受了我党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从而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揭开了中国人民大革命的序幕.  相似文献   

8.
列宁亲自领导的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在同国内外敌人进行激烈的搏斗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为了进一步开展社会主义革命,粉碎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巩固苏维埃政权,一九一九年三月,俄共(布)召开了第八次代表大会。在为这次大会起草的《俄共(布)党纲草案》中,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和俄国革命的实践经验,规定了俄国无  相似文献   

9.
大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是否应该加入国民党的问题上,陈独秀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存在严重分歧。马林提出中国共产党加入国民党的方案,得到布哈林的支持,并以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形式确定;在西湖会议上,陈独秀等人以服从共产国际纪律原因,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在中共三大前后,陈独秀一度支持了马林的党内联合的主张;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认为马林提出加入国民党是导致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试析武汉国民政府的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武汉国民政府,是广东国民政府的继续和发展,武汉国民政府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参加并在一定程度上领导的,以国民党左派为主的,国共合作的,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政权;它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因素,属于新民主主义范畴的政权。  相似文献   

11.
以孙中山为主要代表的早期国民党人对社会主义进行了探索,为日后他们所主张和实行的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准备了一定的思想基础;为即将到来的首次国共合作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发表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接受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将旧三民主义重新解释为新三民主义,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决定建立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实现了国共合作,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国共合作的实现绝不是少数人的主观意愿,而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自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陈文英 《天中学刊》2002,17(1):94-97
苏联为了其在华利益,积极拉拢、扶植孙中山及其领导下的中国国民党,主张对国民党进行彻底改组。苏联派为孙中山首席政治顾问的鲍罗廷认真贯彻苏联对华战略,努力争取孙中山及国民党左派的支持,多方协调国共关系,在国民党改组的筹备,宣言、党章、党纲的起草等诸方面,起着非常大有时甚至是关键性的作用,并推动了国民党与苏联联盟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揭开了国民革命的新篇章。李大钊在会前会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大会的顺利召开和取得圆满的结果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共产国际代表达林、马林等人的斡旋下,国共两党于1922年上半年初步达成了合作革命的意向。但是,在两党合作的具体形式上却存在一些分歧。  相似文献   

15.
抗战前夕,国民党政府的对日政策逐渐由妥协退让转向抗日御(?)。国民党在处理华北事变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成为这一转变的起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和五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迫使国民党史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从而成为其对日政策发生实质性转变的标志;七七事变后,国民党终于走上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抗战道路。  相似文献   

16.
苗体君 《天中学刊》1998,13(1):82-84
共产党和国民党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诞生的两大政党,两党先后进行过两次合作,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叶剑英又直接参与了两次合作,并为合作做出了重大贡献。一、一生致力于两党合作,“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中国共产党首先倡导下,在共产国际帮助的情况下实现的。孙中山和一部分进步的国民党党员接受了中共提出的政纲,改组了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建立了由中国共产党人参加的革命武装。从而为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当时的叶剑…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共产国际及其代表的帮助下,经过中国共产党人和孙中山、廖仲恺等国民党进步人士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形成的.作为当时我党的主要领导人陈独秀,为确立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帮助孙中山转变思想及改组国民党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国共合作形成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建党前,李汉俊同陈独秀产生过思想分歧。陈起草的党章草案意见,主张中央集权制。李看后十分不满,也起草了一份草案,主张地方分权制。党内大多数人赞同陈独秀的主张。于是在党的一大召开前,李愤然辞去代理书记职务。1921年7月,党的一大会上,李汉俊同张国焘激烈争论。李说:马克思是唯物主义依据环境不同而定,中国是否适用无产阶级专政,当须研究;并且认为共产党的基础不必建立在工人上,可以知识分子为中心。对此,张在会上对他进行了过分的批评。1923年李出席中共三大,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之后,脱离共产党。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一大以后,马林开始与中国国民党接触,与孙中山会晤并讨论了和苏俄建立联盟的可能性。通过全面的考察,马林认为中国国民党不是一个资产阶级政党,而是多阶级的联盟,孙中山是真正的民族主义者,为此他向中共建议:到国民党中去开展政治活动,同时不放弃自己的独立性。在马林的主导之下,中共中央杭州特别会议通过了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进一步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提议。而随后召开的中共三大通过的决议案,贯彻了马林的意见。马林提出的国共合作,被称作“斯内夫利特战略”,亦即“马林战略”。  相似文献   

20.
我们欣慰地看到,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各个方面都加强了立法工作。人们翘首以待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方面的立法,也紧锣密鼓地进行起草工作。例如《职业技术教育法》,国家教委成立了由王明达副主任任组长、有中华职业教育社、劳动部等各方面人士参加的起草领导小组。一年多来,开展了广泛的调研工作,数易其稿,将于近期提出《职业技术教育法》草案,送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国家劳动部为配合《劳动法》之实施,在《劳动法》已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之后,抓紧了《职业技能开发法》的起草工作。今年2月将该法草案提交各民主党派、国务院有关部、委讨论修改后,又在今年4月与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国际劳工局有关机构联合召开了一次“职业培训政策与立法国际研讨会”,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