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新时代构建高质量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战略选择。2022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各地各校积极开展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但当前部分地区在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中存在内涵理解不够深入、政策保障不足等问题。对此,研究立足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政策视角,从核心诉求、技术体系和作用机制三个方面阐述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特征;从基于普适记录的数据沉淀、基于算法模型的全面计算和基于流程再造的制度重塑三个方面分析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战略规划、数字领导力、价值赋能、关键创新、数字素养和评估评价六大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政策要素,以期为各地的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提供参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新时代数字技术发展下职业教育的全面创新变革,是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需要通过制度赋能保障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规范性与合法性,规避转型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制度赋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在内容上应施力于共建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拓展数字化教育应用场景、提高职业教育数字化服务能力、完善职业教育数字化治理体系四个关键议题,彰显出制度主体赋能的协同性、制度内容赋能的创新性、制度方式赋能的变通性等赋能特征。针对当前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存在的问题,制度赋能需实现:一是要提升政策主体数字素养,培育主体数字化参与能力;二是要平衡政策工具供给,形成职教数字资源供给多元化渠道;三是要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为职教数字化转型制度推进提供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3.
德国跨企业培训面临数字化转型新挑战、新机遇。在数字技术快速迭代升级背景下,德国跨企业培训转型目标指向数字化。根据数字化技术发展对“工业4.0”战略要求,德国联邦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及时调整跨企业培训功能定位,着力将跨企业培训中心建设为能力中心、合作平台、创新场所。并围绕数字化核心目标,提高三项能力、促进多方合作、推动创新,努力实施跨企业培训数字化策略。德国跨企业培训数字化转型新动向,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4.
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已经进入深水区,《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出台肩负着促进学生数字素养提升,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历史使命。文章深入分析教育数字化转型“转”什么的问题,挖掘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三个典型层面:制度层面的创新、物质层面的升级以及人的素养的提升。进一步地探讨教育数字化转型怎么“转”的问题,构建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系统运行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信息科技课程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系统中的制度耦合价值、物质统整价值、素养发展价值。随后,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系统中,审慎分析并指出当前信息科技课程的实施困境:在制度层面,政策理解与师资队伍发展不足;在物质层面,数字化软硬件设施与资源建设不完善;在人的层面,数字化教育实践意识与能力薄弱。最后,针对当前落实信息科技课程的困境,提出了针对性的实践策略:强化培训深度与广度,建立完善的信息科技教师培育机制;加快新教材建设步伐,完善课程内容和相关资源体系;重塑信息科技教育价值观,变革教学模式与方法;重视人机协同的教学实践,促进人机融合创新发展;落实“教—学—评”一致性,关注师生数字素养评价。  相似文献   

5.
共建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一种制度创新,对推动行业特色型高校的转型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体制改革的宏观制度陷进、管理权限的模糊性及投资体制异步性等制度障碍也制约了行业特色型高校的转型发展。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局省共建为例,分析了局省共建的发展路径,提出了深化局省共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内容,其深深植根于数智时代的土壤中。在这一语境下,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部优势主要体现为在线教育建设夯实了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基础、数字校园建设赋能数字化生态生成、教育理论研究明确了数字化转型方略,但同时仍面临传统高等教育教学体系致使数字化转型陷入路径偏差、高校教师数字素养及其培养缺位以及学分、学位管理体系不适应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需求等现实劣势。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既要依托数字经济发展、新型文化体系构建、数字新基建打造等时代机遇,亦要应对数字鸿沟扩大、知识碎片化、信息管理风险等外部挑战。我国在深入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需秉持强化优势、科学发展、开拓进取、战略规避的原则,具体应遵循以下路径:以教育数字化理论研究引领高等教育制度创新发展;依托国家在线教育平台系统性规划知识教学框架;借力数字经济发展助推数字校园建设;统筹建构数据智能基座,重点加强数据安全治理。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建设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所发挥的保驾护航的作用也离不开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新进展,而健全的知识产权财产权利救济机制相应的也促进了新型知识产权治理机制的建立.建构财产权利的法律保障体系对于建构起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对于解决经济转型升级时期各项知识产权权利平等实现起到了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8.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数字化转型可以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促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和交流,使得评价更加贴近实际需求。数字化转型体现为评价理念、方式、结果的全面创新,包括评价指标的数字化、评价过程的数字化、评价结果的数字化等,然而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标准分层化、评价工具智能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过程精细化等挑战。为形成教育质量评价新生态,需要评价主体间的互动与合作,共同实施教育质量评价,同时注重教育质量评价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推动教育创新和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实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数字化转型,需要创新教育质量评价理念,完善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三元教育质量评价共同体,并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数字化关系到高等教育能否适应数字时代的需求,成为世界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本文分析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的背景和内涵,基于转化、转型与智慧三个发展阶段,八个维度提出促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施路径,以期共同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重塑高等教育新形态。  相似文献   

10.
教育数字化转型政策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顶层制度设计,发挥着重要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因此,厘清教育数字化转型政策制定的理念、框架、原则和路径,对于创新教育信息技术政策和规划,加速教育数字化转型,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发展极为重要。文章采用文本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政策和总体规划指南》的发布背景、内容框架、研究目的和问题,从人文主义批判视角论述了教育信息技术政策和总体规划制定的理念,阐述了制定政策和规划的指导框架和原则、政策制定的路径,讨论了面向整个部门的国家教育信息技术总体规划设计,最后提出了《指南》对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政策和规划制定的启示,以期为我国加速教育数字化转型,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区域制度创新模式的主要划分依据是制度创新主体及其作用的不同。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是我国进入了科学发展新阶段后,将改革在区域上进行的试验。与制度创新经典理论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型制度变迁”相比,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的制度创新表现出较强的综合性特点。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必须综合发挥不同类型制度创新主体的作用,加强管理考核与立法,重点突出配套改革在个性问题上实现创新突破。  相似文献   

12.
对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政治的发展进行梳理,分析新疆制度建设的问题及其原因,尝试运用制度理论的知识对新疆政治发展中的制度创新进行研究。重点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中的制度变迁理论对新疆政治发展中的制度创新进行理论解析。  相似文献   

13.
2010年以来,我国已经开展对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进行分类管理试点的工作。对于这些试点地区而言,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制度创建的关键就是要抓住当前改革的有利时机,采取整体性和全局性的战略眼光来看待制度的建设与变革,以科学的人性假设为逻辑前提,坚持现实主义的目标追求、合理的制度变迁方式与原则。  相似文献   

14.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也关系到地方政府能否真正代表好、维护好、发展好地方的公共利益。通过制度创新,是地方政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弘扬价值科学创设是制度创新重点;扭住难点,进行制度创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的比较制度分析视角看,美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经历了移植经验、内化和自主生长的过程。其制度变迁及路径选择具有三个特征:制度变迁方式的渐进性;"继承—变革"与"内生—创新"两种变迁模式相结合;高等教育制度在制度变迁中具有相对独立性。美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及路径选择,对我国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创新可以提供有意义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新制度产权理论在中国的研究与应用采用了三种方式:一是对原理论的引介与解读;二是用其分析国有企业改革;三是结合中国改革实践进行产权理论创新。中国学者对新制度产权理论的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有:从经济人假设出发对国有企业性质和功能定位不准确;忽视制度环境的影响及制度绩效的动态性特点;关注制度的经济绩效,忽视了其公平绩效或政治与社会绩效。  相似文献   

17.
高校社科学报办刊体制定位的经济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办刊定位的限制,高校社科学报并不具有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与市场之间不存在经济学意义上的供需关系,市场空间狭小且供需均缺乏弹性,因此市场化办刊不可能成为社科学报的改革路向。于是,随着事业体制办刊机制的政策化和明确化,高校社科学报办刊的改革着力点发生了转移。高校社科学报的办刊定位使学术性指标成了衡量自身办刊质量的首要标准。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转换与制度环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配置资源的基本经济制度 ,使影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转换的制度环境发生了质的改变。本文在分析框架中引入制度环境这一外生变量 ,重点探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变化与制度环境的关联性 ,以及不同约束条件下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变化的特点。讨论的要点为 :在原有计划配置的框架中不可能使资源再扩大 ;资源的增量主要是在市场环境中通过制度创新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激励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的制度安排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野入手 ,根据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激励不足的现实状况 ,分析企业技术创新的特征及与制度安排的紧密联系 ,从企业、市场和政府三个不同层面探讨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激励系统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20.
经济转型、具体制度变迁和具体经济制度创新三者是相互关联的关系。具体经济制度创新是中国经济转型顺利的重要因素,而当前经济转型的阶段性特点仍然需要具体经济制度的创新,制度变迁的规律和若干要素、具体经济制度变迁遗留的问题也需要具体经济制度创新。具体经济制度的创新路径可以从调整政府在制度创新中的角色定位、核心制度创新与配套制度创新相结合、自创式制度创新与借鉴改良式制度创新相结合等方面来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