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卫 《职业技术》2005,(2):32-34
十一、策划、营销复合人才 新的世纪将是一个策划的时代,商务策划将成为21世纪发展前景良好、收入丰厚、就业较稳定的热门职业之一.商务策划的核心就是商务创新,它已越来越成为企业争取发展的必要前提和灵魂……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初至40年代中叶,日本在加紧侵略中国的进程中,就在中国东北策划并实施了长达20年之久的移民侵略,这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的一个重要步骤,移民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仅次于战争的重要方式。本文主要从其动因、进程、侵略特点和危害方面着手分析。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初,为适应和满足日本社会发展的需要,日本教育界出现了新的教育理念,即以培养学生丰富感性、推进“教育个性”、鼓励创新为显著特征的感性教育。  相似文献   

4.
这里是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艺批评话语的概述:20世纪90年代艺批评虽然“众声喧哗”,但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呈现出多元话语的艺批评形态;“主导多元、综合创新”,“回归古典”,“多元审美意识形态批评”,将成为新世纪艺批评的主导形态话语形式。  相似文献   

5.
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重要的文化机构。1932年1月28日,日本发动“一·二八”事变,商务成为轰炸目标之一,几乎毁于一旦。在此情况下,时任总经理的王云五采用了一系列措施,使商务在半年内复业,并在20世纪30年代创造了商务印书馆的又一个辉煌。商务的复业措施不仅仅是权宜之计,而是在此契机上的资源重组,这些措施对商务印书馆的现代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日本教育改革综述 二战后的日本教育发展非常迅速,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的高中入学率就接近90%了。随着受更高教育的人数日益增多.入学考试成为了主要的选拔机制,由此带来的激烈竞争可想而知。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学校爆发了严重的“教育病理”危机,以强凌弱、中途退学的例子层出不穷。日本人将这个时代称之为以“保姆式教育”——以所谓的“考试地狱”和日益增多的失败而称的时代。  相似文献   

7.
日本动画     
“Anime”是日语里的“动画片”。第一部广受欢迎的动画连续剧是手冢治虫1963 年创作的《阿童木》。20世纪70年代期间,日本动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从其西方根源中分离出来.并发展出巨型机器人等独特风格。这个时期值得一提的片子包括《鲁班三世》和《无敌铁金刚》。20世纪80年代,日本动画经历了一次制作繁荣时期。20世纪90年代与21世纪,海外市场对日本动画的接受程度继续增加。《星际牛仔》在日本很受欢迎,并且  相似文献   

8.
所谓企业创新,是指以企业为单位进行的或者是企业开展的各种创新活动。由于企业创新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创新和国家创新的基础,因而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引入“国家创新系统”概念并提出重建国家创新体系以来,企业创新理论日益成为学术界  相似文献   

9.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与继续教育模式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凌云 《继续教育》2003,17(6):24-25
一、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内涵国家创新体系这一概念是英国经济学家弗里曼(Christopher Freeman)1987年在《技术和经济运行:来自日本的经验》中首次提出与使用的。他和其他西方学者对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工业经济迅速发展而欧美的经济增长相对减慢这一事实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着重分析了日本的“技术立国”政策与国家技术创新机制以及企业组织、生产组织、研究机构、政府机构在其间的作用, 发现日本在技术落后的情况下,以技术创新为主导,以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为依托,短短二十年内,国家经济出现强劲发展势头,一跃成为世界工…  相似文献   

10.
李广 《早期教育》2002,(17):42-42
20世纪90年代初,为适应和满足日本社会发展的需要,日本教育界出现了新的教育理念,即以培养学生丰富感性,推进“教育个性”,鼓励创新为显特征的感性教育。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创新教育”逐渐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主要议题,大大小小的学校教育变革围绕“创新”一词向传统的学校教育体制发起一轮又一轮的攻击,“创新教育”依照外援式和内援式两种发展路径成为教育改革之“灵魂”或“理念”。  相似文献   

12.
刘霞  孙汉中 《文教资料》2013,(33):104-105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新闻学界和业界关于“新闻策划”的争论已有十余年。有对“新闻策划”理论方面的论争,也有时“新闻策划”实践范畴的论争。文章对“新闻策划”概念本身进行理论综述。  相似文献   

13.
张超  谢佳 《文学教育(上)》2008,(23):153-153
一、中美德三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 (一)百年回眸:中国高等教育发展 1、20世纪上半叶的外来影响 (1)世纪之初日本的影响: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至20世纪20年代是一条全面模仿日本教育的道路,1902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学制——《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和1904年“癸卯学制”皆是日本学校教育制度的翻版。  相似文献   

14.
“泡沫经济”破灭后,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萧条,日元却相当坚挺。日元汇率的年平均值远远高于20世纪80年代的同期水平,特别是1995年6月,日元/美元汇率创历史新高,坚挺的日元成为日本经济复苏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技术创新的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初走上“技术立国”的道路,其经济得到蓬勃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高。日本政府在政策上大力引导和支持技术创新,鼓励创新竞争,并努力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日本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同政府相比,它在科研经费的投入、科研人员失发布等方面均占有较大比重。日本技术创新方面的许多先进经验均可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16.
企业化受到重视,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日本的企业在二战以后,到70年代末期,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产品迅速进入各国市场,80年代,日本的汽车和电子产品长驱直入美国市场。美国的企业家和管理学经过分析发现,差距不在于技术和设备,而在于管理,在于企业管理化的局限性,有人称之为“化因素”,几乎所有日本的企业都成功的打造了自己企业的化。  相似文献   

17.
进入20世纪以来,由乡村走向城市成为中国社会最突出的主题,“乡下人进城”也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书写母题之一。20世纪初,尤其是80年代以来,“乡下人进城”书写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20世纪20-30年代至60-70年代,“乡下人进城”书写的出现与中断;(二)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乡下人进城”书写的复归;(三)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新世纪初,“乡下人进城”创作潮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任丽芳 《贺州学院学报》2008,24(2):41-43,53
日本在东亚的角色变化直接影响到东亚秩序的和平与稳定。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成为战败国,在外交上它转而奉行日美基轴政策。日美关系经历了日本从属了美国、半占领状态到相对平等的伙伴关系一系列变化。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日本一跃成为世界屈指可数的经济大国之一。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又开始谋求成为“政治大国”,强化日美同盟关系,日本角色的嬗变历程,必将对东亚地区秩序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学校发展计划(SchoolDevelopingPlanning,简称SDP)”源起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的英国。由于它在“改进社区参与和提高学校管理水平”领域的成功和价值,得以在美国、日本、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等许多国家推广使用。20世纪90年代后期,“学校发展计划”这一学校管理模式已开始走进我国中小学管理,并在我国西部甘肃等省(区)的改进学校管理试验中取得一定成效,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0.
《教育情报参考》2006,(7):62-63
日本自明治维新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这100多年的时间为“赶超型现代化”历史阶段。在这一阶段日本学生学习负担呈现出一直明显过重的鲜明特征。在这个时期,日本教育发展同样实现了“赶超型现代化”,成为日本经济成功崛起的根本动力。同时,“赶超型现代化”的教育发展中存在学生厌学、逃学、弃学、人格扭曲、甚至自杀等许多“教育公害”,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成为教育弊端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