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唐文滔 《科教文汇》2011,(13):143-144
青歌赛结束后,各界音乐人士都对民族声乐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其中,"质疑"也不容忽视,民族参赛者是"千人一声"、"千人一面"。这都值得我们每一个民族"音乐人"去反省和思考。笔者针对此现象进行透析,说明戏曲演唱与表演在民族声乐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及戏曲的学习是让民族声乐艺术走向百花齐放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2.
湖北小曲是濒危说唱音乐曲种.本文拟从润腔技法的角度对之进行研究,将湖北小曲常用的润腔技法总结归纳为五类:一、唱腔装饰润腔技法;二、声音造型、咬字吐字润腔技法;三、节奏速度变换润腔技法;四、力度变化润腔技法;五、地方方言润腔技法.学习和掌握这些润腔技法,对于说唱音乐的演唱、创作和创编都有重要作用,对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演唱与教学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谭竺雯 《大众科技》2017,19(12):77-78
每一个族群的口头音乐,都是与他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密不可分的,所谓"劳者歌其事"。其音乐特点折射了民族心理、性格与气质的多元融合。对于非遗口头音乐的传承和创新,高校音乐教师将以什么契机切入实施呢?声乐课堂的教学方法将如何与时俱进的进行调整和微变呢?文章从探寻非遗口头音乐传承密码、高校声乐教师传承非遗口头音乐的多元角色置换等维度,探讨传承非遗口头音乐视域下高校的声乐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兰晓薇  胡鹏 《科教文汇》2007,(4S):186-187
湖北小曲是濒危说唱音乐曲种。本文拟从润腔技法的角度对之进行研究,将湖北小曲常用的润腔技法总结归纳为五类:一、唱腔装饰润腔技法;二、声音造型、咬字吐字润腔技法;三、节奏速度变换润腔技法;四、力度变化润腔技法:五、地方方言润腔技法。学习和掌握这些润腔技法,对于说唱音乐的演唱、创作和创编都有重要作用,对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演唱与教学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中国民族声乐唱腔艺术以民族性、科学性的一面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声音,本文就"千人一声"、"中国唱法"、"原生态唱法"等现象的出现,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王晓 《科教文汇》2008,(23):262-262
20世纪中国民族声乐唱腔艺术以民族性、科学性的一面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声音,本文就“千人一声”、“中国唱法”、“原生态唱法”等现象的出现,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音乐校选课是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高品位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开设音乐欣赏、器乐、声乐表演选修课,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开阔学生艺术视野,弘扬传承中外优秀民族文化,感悟人生哲理、美学风俗,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商和情商,使当代大学生身心更健美.  相似文献   

8.
曲凯 《今日科苑》2006,(4):I0014-I0014
声韵,作为声乐的有机组成部分,一直伴随着民族声乐发生和发晨的历史。声韵是中国特色暨民族民唱法的重要标志。声韵的根本基础在于语言。声韵是语言声音标准化、艺术化的台阶。尊重利用好声韵学规律,是搞好民族声乐教学,发展民族艺术的必由之路。因此,进一步研究声韵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美学特点,具有广泛意义与应用价值。一、声韵的形成演化流程及作用声乐是音乐艺术,也是语言声音艺术。在声乐艺术中,语言因素是第一位的。语言的产生肯定是早于声乐的;而且,语音的本身就具有音乐的性质。一首歌曲的形成,一般是先有歌词,然后才写曲;其明确的思想内容是通过歌词来表达的;曲子、旋律是为歌词服务的。曲  相似文献   

9.
樊凤龙 《科教文汇》2008,(25):197-197
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具有独特的民族特征的宝贵遗产。本文探讨了民族声乐的几种技法和教学的具体七个阶段,并指出教师是民族声乐教学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以它特有的民族韵味、时代精神、文化底蕴、审美品格、表现形式独领风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艺术形式、内涵的形成与发展并不是由某一种文化因子构成,故在追溯民族声乐艺术产生、发展、创新历程时,不难发现它独特的风格、鲜明的个性正体现在其多元因子的构成中.其以中国民歌、说唱、戏曲为基础,以其他国家美声唱法为参照、为互补,构成了民族风貌明显、风格多元、生机盎然的新民旅歌唱艺术.目前,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尤其是中国声乐艺术的民族化发展与传播在互联网、新媒体、计算机等技术的冲击下,受到了一定挑战,例如其内化的民族特质、外化的时代精神难以在新媒体时代、互联时代得到恰当的传承与发展.由张帅编著、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声乐艺术的民族化发展与传播》一书,以新时代为研究背景,以文化艺术发展为总目标,在论述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揭示了其走向群众、走向世界的趋势与路径,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困境与突破全面呈现,旨在促进中国文化的繁荣、艺术的传承,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11.
金香玉 《科教文汇》2014,(11):124-125
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学习声乐这门课时,因他们已经完全变声,所以主要学习科学发声技巧及中外艺术歌曲的演唱,也就是说先学习理论再结合实际演唱。毕业后面临的教学对象却是还未变声六岁前的学龄前儿童,主要以教授儿歌演唱为主。所以他们毕业后在幼儿园教授学龄前儿童声乐(唱歌)时,应考虑到教育对象的实际年龄和接受能力、心理、生理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不能让他们将所学的演唱方法生搬硬套。在多年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及幼儿园的实践中,发现很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教授学龄前儿童声乐(唱歌)的时候,不考虑学龄前儿童身心特点,出现以“音”取人、忽略对学生嗓子的保护、忽略音乐表现力等误区。通过对这些误区的分析,本文简要提出了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采用丰富的讲授形式(其中包括了视听结合、听讲结合、听唱结合)这两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龄前儿童声乐教学的成效,为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儿童声乐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刘可英 《科教文汇》2012,(13):156-157
声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演唱技术方面的训练,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演唱才能。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声乐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演唱才能。第一,分析作品的音乐特点;第二,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及演唱风格;第三,运用创造性思维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  相似文献   

13.
姚慧 《科教文汇》2012,(2):167-167,175
声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运用纯熟的歌唱发声技巧,将作品内包含的思想感情生动完美地表达出来,用悠扬美妙的歌声感染听众。大多数的声乐教育教学工作人员在教学中总是将歌唱的共鸣、气息等技巧视为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对情感的培养缺乏重视。当然,如果想要出色演唱一首歌,演唱技巧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歌曲演唱中若只有演唱技巧是不能够完整表达一部好作品的,更不用说能感染听众。因此,教学者在声乐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与发挥。  相似文献   

14.
黄燕 《科教文汇》2012,(4):143-144
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对声乐演唱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声乐学习与演唱中,不仅要提高演唱的技能技巧,更要加强对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为此,本文从歌唱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影响歌唱的心理因素、如何培养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描述了歌唱心理与声乐学习、演唱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5.
陶月兰 《科教文汇》2011,(26):167-167,204
表演既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主动性。如歌唱表演可以培养学生自信勇敢地通过歌唱传达个人情感;欣赏教学表演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通过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动画设置,并结合情境教学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理解音乐作品的深刻含义;实践与创作表演是相对重要的环节,可以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表现能力与创作能力。总之,有表演是上好一堂完美音乐课的必备要素,缺之不可。  相似文献   

16.
祝洁琼 《科教文汇》2012,(16):45-47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艾青也曾说过:"给思想以翅膀,给感情以衣裳,没有感情的浓墨重彩,思想也就飞翔不起来了。"因此在我们歌唱的时候就应该像汉姆波尔说的那样"用你真诚的心去歌唱",才能赋予音乐以高度的感染力,才能打动观众的内心。笔者认为: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应重视歌曲的情感的表达,歌唱情感对于增强演唱力、做到以情促声、以情带声、从而达到声情并茂,都有至关重要的实际意义,值得声乐工作者不断地进行探究。本文阐述了艺术情感体验的相关概念及组成部分进行了探讨,以《故乡的亲人》阐述了如何进行歌曲的情感体验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邢方方 《科教文汇》2012,(35):147-148
美声唱法中的女高音声部在各类艺术作品演唱和歌剧中是必不可少的声部,其声音明亮纤细、高亢柔美.女高音声部具有科学化演唱和音质音色上的共性,同时具有类型化和演唱风格上的个性.正确认识美声唱法女高音的共性与个性,并对由此带来的声乐教学中的启示加以总结将大大有利于声乐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也只有在科学化的求同存异中,才能达到声音风格上的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18.
裴引引 《科教文汇》2021,(13):57-58
在高校的教育环境下,声乐是重要的课程,关乎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在声乐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具体的育人思想上进行转变,本着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原则对具体的育人举措进行有效革新,将声乐课与舞台表演有效结合,在此基础上构建综合性的授课体系,从而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该文主要本着一体化的教学原则,就声乐与舞台表演实践之间的有效结合展开合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声乐教学语言在声乐教学中担负着承裁和传递知识的重任,是教和学双边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桥梁,是声乐教学活动的核心。根据声乐教学的特点,其教学语言应达到准确、精炼、生动形象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