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3 毫秒
1.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既是全世界球迷的欢宴,也是全球商家的比拼之所,更是令媒体垂涎的一块巨大蛋糕。由于2002年世界杯首度在亚洲举行,加之中国男子足球队44年冲击世界杯之梦终于成真,因此,本届世界杯引得国内媒体空前疯狂。据统计,参加本届世界杯的32支球队,共有736名球员、672名随队官员,但报名采访本届世界杯的记者竟达10000多名。国际足联分配给中国足协的世界杯正式采访名额是105人(不包括电视及电台记者),其中文字记者为80名,摄影记者25人,但以各种名义和形式涌入日本和韩国的中国记者绝不少于…  相似文献   

2.
炙烤全世界球迷之心的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终于在激情和眼泪之中落下帷幕,全世界的各路媒体在这场豪门盛宴中逐鹿时空,酣畅淋漓地挥洒着自己激情和智慧,为受众呈上了一道道听觉和视觉的大餐,赛事期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推出了持续31天的大型直播节目《激情世界杯》。每天在6个整点播出《世界杯火线快报》,在《新闻直播间》等节目中追踪报道赛场内外的最新消息,在世界杯足球赛前后长达3个月的时间里,中国之声围绕着这一重大体育赛事,先后举办了激情校园行,世界杯倒计时,冠军有奖竞猜,球迷经历征集,海选世界杯校园主持人,世界杯金曲CD,酒吧世界杯,人保财险问题有奖竞答,“的哥”世界杯等多项活动;同时携手网络,报纸,电视,高校,赞助商,联袂文艺体育明星,对这次报道进行了全方位的立体宣传,可以说,中国之声对本届世界杯足球赛的报道规模创下了中央台体育报道之最,首次将体育报道,推广活动,节目营销,品牌宣传嫁接在一次重大报道上,更为创新广播重大报道的形式,扩大广播重大报道的影响力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本期特别策划集纳了中国之声世界杯足球赛报道组前后方几位“掌门人”的所思所想,听他们叙述这一系列创新后面飞扬的别样激情。  相似文献   

3.
搜狐的世界杯战车拥有了独家视频和独家世界杯官方音乐两大制胜法宝,当博客成为当前互联网的一项全民运动时,搜狐也在2006世界杯报道中启动博客战略。[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过去人们习惯说世界杯是球迷的节日,媒体的盛宴。当2006世界杯的开赛哨声在德意志大地吹响的时候,中国的另一个世界杯——网络媒体的世界杯也随之拉开了大幕。  相似文献   

5.
孔德蕴 《出版参考》2006,(6X):28-28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足球赛开幕了,这个全世界球迷的盛大节日,想来能够吸引国人的极大关注。因为,每到世界杯期间,各个企业无不想方设法地来跟世界杯搭上边。可是,在这个巨大的机遇面前,图书市场上搭上世界杯顺风车的图书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6.
叶华  汪明 《新闻前哨》2006,(8):59-59
精彩纷呈的德国世界杯足球赛终于画上了句号。湖北日报世界杯专版和体育周报世界杯特刊为广大读者及时送上了精美的足球“大餐”,受到广大读者好评。回想“烹调”过程,有几个方面值得总结。  相似文献   

7.
2006年德国世界杯,中国足球队被挡在了赛场之外,可这丝毫没有降低中国人看球的热情。在火热的夏天,忠实的中国球迷废寝忘食地守在电视机前享受“最极端的足球生活”,使中国成了世界杯期间全球最大的“电视足球”消费国。世界杯是人类精神和视觉的盛宴,也是足球经济的盛宴,世界杯更是球迷、足联、媒体和商人共同营造的一个神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北京都市报的世界杯报道有一个鲜明特点,即是与2008年奥运会相联系,将世界杯举办的成功经验向北京进行推介,将世界杯期间德国政府在交通、安保方面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这种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指导价值的报道体现了媒体长远的眼光。[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韩日世界杯足球赛结束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是,世界杯的余音并没有消失。一个大的赛事过后,会有积极的影响,也会有消极的后遗症,参与者总是有值得总结的地方。作为第一次打进世界杯足球决赛圈的中国足球,在世界杯结束之后,就进行了很好的总结和反思。显然,这对中国足球今后的发展和进步,有着积极的意义。实际上,还有一个方面值得很好地总结和反思的,是中国的媒体。中国媒体并不是第一次采访报道世界杯足球赛,但这次表现并不能令人满意。韩国足球队打进四强后,中国部分媒体在报道和评论时说,韩国队是靠裁判帮忙才打进了四强,由…  相似文献   

10.
《新闻前哨》2006,(7):15-15
据近日《广州日报》报道:按照国际足联和世界杯组委会对外公布的数字,采访韩日世界杯的正式记为3600人,而本届人数已经上升到5000人之众。德国世界杯32强共有736名球员,平均每位球员将被6.8名新闻记“包围”。  相似文献   

11.
李游 《当代传播》2006,(6):89-91
本文以世界杯为聚焦,阐述了信息时代博客的兴起与发展,并从传播学的角度,论述了“博客世界杯”的传播学特性与传播学意义,最后指出了本次“博客世界杯”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丁牛 《传媒观察》2006,(9):32-33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又在这个夏天点燃,精明的企业和商家当然不会错失世界杯这样的大餐,谁都想吃上一口,哪怕是一小口。《南京晨报》作为南京城三大主流早报之一,在本次世界杯期间通过整合内部资源,紧密结合客户需求,打了一场不错的楼盘体育营销战。  相似文献   

13.
韩净 《新闻传播》2007,(2):63-64
在德国世界杯的任何一场比赛中。电视观众都可以看到二分之一的足球场地被五颜六色的广告牌包围,这些就是德国世界杯官方赞助商的标识。在全部64场比赛中.全球有超过10亿的观众看到它们的商标频繁出现在德国各大运动场,可更多开展世界杯营销的企业并不在其列,毕竟不是任何一家企业都可以承担得起天价的赞助费。那么,德国世界杯的非官方赞助商又是如何乘着世界杯之风席卷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14.
周雄 《新闻前哨》2006,(9):80-81
1.创办世界杯特刊,搭建经营平台。 媒介服务于两类顾客,一是受众,二是广告客户。广告客户通过购买媒介的广告版面或时间来接近受众。报纸出版、发行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带来大量的广告,以作为收入的主要来源。在世界杯期间,武汉多家报纸均创办了世界杯特刊,搭建起经营平台。那么,吸引受众的世界杯特刊,是否也必然吸引广告主呢?  相似文献   

15.
如梦 《大观周刊》2006,(24):37-37
世界杯,与呐喊有关,与喝彩相连,与激情碰撞,与春城球迷热情拥抱。夏日的夜晚,如果我们仍渴望更多的热情,澎湃的心潮,还有什么能像一支兴奋剂让我们与世界杯一起疯狂.别急,世界杯还与昆明马老武麻辣牛肉火锅有个约会。  相似文献   

16.
满怀信心,迎接全媒体时代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不久前在南非结束。广大受众通过互联网、手机、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多媒体,全程领略了世界杯风采。世界杯不仅是全世界的足球“盛宴”,也是一次报道世界杯的全媒体“大展演”。这一“大展演”生动表明:随着21世纪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全媒体报道新闻的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17.
陈鹏 《新闻窗》2006,(4):26-27
德国世界杯足球赛已经落幕,作为贵州都市报世界杯专题报道小组的一员,总结30多个报道世界杯的日日夜夜,经验与教训对我们而言都是一笔可贵的财富,这对我们地方媒体在以后报道大型赛事甚至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供了一个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球迷的心目中.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就是一次释放激情的盛典.就是欧洲、美洲、亚洲等不同区域不同风格的足球队员在绿茵场上献上的一道道精美的精神菜肴。然而,球迷们对赛事之外的一切似乎关注甚少,或者是注不到,比如新闻媒体的关注程度.记者是如何将这些赛事情况及时呈送球迷的.他们与世界杯有着怎样的情缘……本刊为了让球迷对世界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隆重推出《世界杯:狂热的新闻大战》本刊告诉你一个所不知道的关于世界杯的故事与事实:世界杯不但是球员们在绿菌场上的拼争,实际上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新闻媒体大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阿文 《新闻天地》2010,(7):12-12
亲爱的老婆: 当四年一届的世界杯足球赛即将举行,我翘首以待兴奋不已。由于我麻将不会、赚钱不行、网恋没胆、撒欢没钱,唯有足球是心头所好。为了家庭和谐、夫妻和睦,同时汲取2002届韩日世界杯、2006德国世界杯我们几欲同室操戈的惨痛教训,  相似文献   

20.
当世界杯和博客首次相遇……——2006年"博客世界杯"管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媒介即信息,人类传播的历史表明任何一种传播媒介的出现都会对传播内容和人类信息传受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当作为传播形式的“博客”与作为传播内容的“世界杯”首次“相遇”在同一时空,从形式到内容,都与历史上任何一届世界杯显著不同,本文尝试着分析这个堪称史无前例的2006年“博客世界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