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简称VSEPR)可以判断一些共价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几何构型。该理论认为:AB_n型共价分子或离子的价层电子对(包括成键电子对和孤电子对),由于相互排斥作用,而趋向尽可能彼此远离以减小斥力(体系能量最低),分子尽可能采取对称的空间构型。根据此理论,只要知道分子或离子中的中心原子上的价层电子对数,就可以...  相似文献   

2.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是判断和预见分子形状的有力工具,认为分子的形状是由价层电子对域的分布决定的,本文介绍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和演变,讨论了孤对电子、电负性和多重键对分子形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杂化轨道理论虽然难以用来预测分子或离子结构,但它在解释分子和离子结构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把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与杂化轨道理论有机结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结构的有关知识.  相似文献   

4.
在讨论共价型分子、离子及络合物的空间构型时,通常采用原子轨道杂化理论来解释,但一个分子采取哪类杂化轨道,有时难以确定。如果使用价层电于对互斥理论,即能简便、快速地预测出该物质分子的空间构型。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简称 VSEPR 法,  相似文献   

5.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alence Shell Electron pair Repulsion)简称VSEPR法,是1940年首先由N.V Sidwick(西奇威克)和H.M powcll(鲍威尔)提出,六十年代以来在定域电子对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又为加拿大MeMaster大学的R.J.Gillespie(吉耳勒斯派)所发展,成为简明易懂、便于掌握运用的判别分子几何形状的重要方法。我们知道,分子、尤其是多原子分子中,各分子轨道能级、诸电子的运动状态是十分复杂的,至今还没法精确描述分子内部众电子的运动状态,也没有一套完整、精确的  相似文献   

6.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提出:各价层电子对之间因互斥而趋向尽可能相互远离,从而体系能量降低,结构更稳定.本文对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目的确定、价层电子对数与共价分子的空间结构、价层电子对之间的相互作用、孤对电子的作用、重键的作用成键原于电负性的影响进行了阐述.介绍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简单分子结构和惰性元素化合物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7.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提出;各价层电子对之间因互斥而趋向尽可能相互远离,从而体系能量降低.结构更稳定.本文对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目的确定、价层电子对数与共价分子的空间结构、价层电子对之间的相互作用、孤对电子的作用、重键的作用成键原子电负性的影响进行了阐述.介绍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简单分子结构和惰性元素化合物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8.
<正>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Valence Shell Election Pair Repulsion Modles),简称VSEPR模型,自60年代由R.J.Gllespie提出来后,近几年来已普遍为国内外的教科书和参考书采用,本文试图以浅显通俗的形式介绍该模型并加以讨论。 一、VSEPR模型的基本内容 VSEPR模型认为:在一个共价分子中,中心原子周围电子对的排布是要使得它们本身之间(即电子对之间)的静电子力最小。当各电子对所占据的位置彼此之间有最可能远的距离时,就可以导致最小的斥力,分子构型才稳定。  相似文献   

9.
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预测分子的结构是无机化学教学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根据VSEPR理论,用BASIC语言编写了能预测所有非过渡元素和具有d~0、d~5、d~(10)电子结构过渡元素AB_m型分子结构的程序,只需输入分子式或离子式,无需再输入其它任何信息。它不仅具有判断功能,而且能在屏幕和打印机上输出价电子对构型和分子构型的图形,为VEPR理论的教学提供了一种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是无机化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该理论可以预测许多分子的结构,但也有很多例外情况.本文介绍的配体密堆积模型可以解释这些情况,是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一个重要补充.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和配体密堆积模型有许多相似之处,不同之处是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指出的是价层电子对和孤电子对的排斥作用,而配体密堆积模型强调的是配体一配体问的排斥作用,孤电子对视为拟配体.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孤电子对数的确定是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教学难点,分析了孤电子对数计算公式存在的两大弊端,介绍了针对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方面的教学策略,对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教学进行了简单反思。  相似文献   

12.
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均为中学化学竞赛大纲要求的内容,也是中学化学竞赛经常考查的知识点。本文就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做以简单介绍并简要讨论在判断分子价键结构中它们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学教材中只简单介绍了分子的极性的概念及利用偶极矩来衡量分子是否存在极性以及极性的大小,那么在不知道分子偶极矩的测定值和分子空间构型的情况下,如何准确地判断主族元素形成的共价分子的极性呢?下面就介绍一种由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引申出来的,简单可行地判断分子极性的方法,称之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引申理论.  相似文献   

14.
在化学物质分子中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重合,这种分子是非极性分子,反之,是极性分子。因此,某分子是极性的还是非极性的,既决定于组成分子的元素电负性的大小,又决定于分子的空间构型。按照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简单多原子分子的空间构型决定于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及其孤电子对数。价层电子总数  相似文献   

15.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可用于预测或解释分子(或复杂离子)中的原子分布,即对分子的空间结构进行预测.中学化学中会学习杂化轨道理论基础知识,杂化轨道理论不能用于预测分子的空间构型,但它可以通过轨道杂化的方式解释分子共价键的形成过程,从而解释分子的构型.所以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与杂化轨道理论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本文以介绍价层电子...  相似文献   

16.
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与杂化方式的简易确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相结合,快速确定共价分子或离子、配离子的杂化方式和空间构型,是一种既简单又方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1课题的提出 课标新教材《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人教版2007年2月第二版p.38)在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介绍"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VSEPR)"之后,  相似文献   

18.
叙述了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基础规则;计算出价层电子对数,得到了电子几何排布,从而判断出分子的几何2构型;还介绍了孤电子对存在对分子构型及键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判断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有多种方法。运用鲍林的杂化轨道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CH4等简单分子的空间结构;运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可以预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利用等电子原理,可以判断一些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1]但以上方法均无法判断多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那么,如何在鲍林的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一种判断多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的方法呢?本文着重介绍如何根据物质结构判断多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从而掌握高中化  相似文献   

20.
如果象在一般的化学课本和文献中所表示的那样,分子的路易斯结构能被正确书写出来,那么著名的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就可能被用来预测分子的几何形状.但是,有时学生们在确定中心原子上有多少个孤对电子时仍感到有一定的困难.这里所提出的方法可使这个问题明显简化,并能很容易地预测出分子的几何形状.即首先计算出分子或离子中价电子总数T,然后被8除得出一个整数n,这样即可获得分子的基本构型,如表1所示.但是,T/8并不总是整数,在许多情况下还会有一个余数.这时,分子或离子中电子总数被8除所得的余数即为中心原子上未成键电子的个数.据此,便能得知AXnEm型分子的几何形状,如表2所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