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暗语”作为小学生群体内部的一种交际语言形式,其在小学生群体中的产生和发展,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群体内部个体之间的相互认同、学生与师长的文化冲突、社会其它文化形态的影响有着紧密的联系.探究小学生“暗语”文化产生、发展的原因,寻求对待它的正确态度和方法,以对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良好教育方式的选择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面对教育功利主义、学术资本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诸多"负能量",高等院校想要不因功利而迷失方向、持久保持应有之地位与声誉,就必须重新重视和强化高等院校文化建设。院校组织成员群体间的价值冲突、组织内各学科间的冲突、符号系统间的冲突与国家政策及院校内部行政权力对院校文化的产生消极影响等"负能量",只要处理得当,在很大程度上也能产生现代高等院校文化发展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3.
思维体操     
<正>1.智力题奇怪暗语老罗接到上级指示,让他去某大酒店与打入敌人内部的地下工作者接头。由于两人未见过面,互不相识,老罗需要手提一样东西做标志。当时,为了保守秘密,上级的指示用的是暗语,非常简单,只有一个"口"字。这个字既代表约会的时间,又规定了老罗手提的东西。老罗严格执行上级的规定,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你能猜到老罗是哪一天去的酒店,手里提的又是什  相似文献   

4.
每个人均属于、生活于某一特定的群体之中,学生更是如此.一方面,他们学习生活在学校、班级、少先队等正式群体;另一方面、还可能与班级内外的某些同学组成一个个非正式群体,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同时,非正式群体"具有一定的价值和规范系统,而这种价值和规范系统至少调节着各个成员的行为".由于非正式群体有相对稳定的人员、统一的群体行为,谋求的谐调心理,因而,对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我们曾通过各种途径调查分析了近五百名小学生,发现不同年龄特征的小学生中非正式群体形成发展有显著差异.低年级阶段,小学生已初步形成了正式群体的概念,又发展组合了非正式群体.一年级小学生一进入小学就面临着一个群体再组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小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小学生活不像以前那样死读书,除了学习科学知识外,他们的业余生活以及摄取知识的方法也有很大变化,其中,学生社团就是一个重要组织。小学学生社团丰富多彩,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创新等,在小学教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如何科学地组织和构建学生社团以及有效地评价学生社团,真正发挥小学社团的作用就值得研究,本文试图以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为研究主体,以小学生社团这一正在现代社会中逐渐萌生的新型团建模式为研究方向,对小学生社团的产生、建设、评价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代留学生群体发展的过程,亦是公共文化空间构建的过程。具有双重文化性的近代留学生群体在国内外创建学会(社)、创办报刊杂志,并通过这些传播文化、争论问题、互动交流、展示自我,于是公共文化空间逐渐形成。近代中国的公共文化空间与西方社会所谓的"公共领域"不同,前者是产生中国式"公共领域"的土壤,其功能的具体表现既有文学式的优雅,亦有政论式的急峻。  相似文献   

7.
教育并非一成不变,班主任的工作亦是如此。在小学教育阶段,小学生正处于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受到外界因素及内部因素的影响,使得小学生和小学生之间产生了一定的差异,所谓的"学困生"也因为诸如此类的原因受到了不平等的待遇。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实施,才能推动后进生转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农村留守小学生便成为了一个特殊群体.由于缺少父母关爱和"隔代家庭教育"等因素影响,农村留守小学生亟需得到来自学校、老师和同学的情感关怀.  相似文献   

9.
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和力量.它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凝聚力量,使得全体员工共同奋斗,实现企业的目标.具体到华为身上来说,华为以"狼性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在华为的创业阶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狼性文化"所体现出来的"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群体奋斗"的重要特征使得华为从管理层到各个员工之间都产生了一种凝聚力量和激励功能.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从上海"亭子间"的恶劣物质生存环境中产生了左翼文化人群体的青年文化,即带有边缘性和激进性的"亭子间文化"。亭子间文化相对上海文化既具有接受性、继承性因素,又具有反抗性、冲突性因素,并通过30年代左翼青年文化人的社会交往的两面性体现出来。亭子间文化在上海城市生活语境中产生、发展,又与上海城市气氛融为一体,它有着以上海文化为背景和参照系的一面,从特定角度反映了它在上海文化系统中的青年亚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11.
余灿  夏午宁 《文教资料》2012,(25):64-65,72
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高校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凸显。审计文化作为"软实力",与审计事业发展密不可分。构建高校内部审计文化并发挥其凝聚、形象、协调、约束、辐射等方面的作用,是高校内部审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要求。本文从审计实践及物质、组织、制度、精神层面分析高校内部审计文化的内涵,阐明高校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并试图探析高校内部审计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民族的分化与融合总是伴随着民族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哈尼族的形成就是民族分化与融合的结果。哈尼族先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从氐羌系统民族中逐渐分化为"氐"、"昆明"、"叟"、"和蛮"、"和泥",并在内部分化成"和泥"、"哈尼"、"豪尼"、"雅尼"等不同群体;同时,也有其他民族群体不断融合到哈尼族先民的群体中,最终分化与融合而成如今的"哈尼族"。如今的"哈尼族"依然发生着分化与融合,不仅分化成不同的支系,在支系内部进一步分化成更小的支系、胞族、家族等,同时也有其他民族融合到"哈尼族"中。  相似文献   

13.
在盖瓦洒"哑巴会"中,通过族内群体文化自觉的行为,使节日中自然的慰藉功能上升为自觉的娱乐功能;群体民族意识与文化意识的觉醒,是产生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的结果。群体对文化认知与实践过程,体现于节日的调适功能与组织功能,而有助于节日文化的传承;通过文化吸纳与选择,则推动了节日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正>小学生人际交往障碍是指小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因受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等影响而导致的交往困难或交往不顺利。因此小学人际交往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随着社会发展,学习压力不断加大,留守儿童和独生子女增多,加之不良家庭因素、不良伙伴群体的影响,自身适应环境能力较弱,以及小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不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和不良交往意识等诸多原因导致小学生产生人际交往障碍,成为困扰着广大教师、家长、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的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在青年群体中出现了不爱过传统节日、不重视纪念节日,热衷于追捧西方节日并自我创设一系列在同质群体内流行的另类节日的现象,这些都反映了在青年群体中存在着节日文化"泛化"的趋势,应当引起青年研究、青年工作部门和组织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通过对青年群体中的节日文化"泛化"现象和成因的理性思考,应通过重视媒体责任、开展仪式教育、吸纳先进外来文化、包容和发展青年个性等路径对青年群体中的节日文化进行重建与创新,从而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节日文化价值观,并为发展先进文化而发挥青年的创造和引领功能。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个体与个体、群体内部、群体与群体间的交流日益方便快捷。互联网的匿名性为身处亚文化小团体的同人作者提供了可以隐匿的安全空间,加之社交网络"转发-评论"的基本运作机制鼓励有相同爱好者交流,也间接鼓励了同人创作,由此我国大陆同人文化呈现出对网络的依附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最蓝的眼睛》是托尼·莫里森的第一部作品,描述了二十世纪美国种族歧视下黑人群体的困境和悲惨命运。莫里森采用创伤叙事的方法,重现了黑人群体在种族歧视、殖民主义的社会背景下心灵、文化、精神生活受到的多重创伤。小说人物经受的身体和精神创伤,有来自白人的压迫和歧视,但更多的因缘在于黑人群体内部自我身份否定与排斥,社会环境就是创伤产生的环境,也是悲剧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非正式群体存在普遍性高、凝聚力强、约束力强、信息沟通迅速等方面的特点。小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包括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主观因素包括共同的兴趣爱好、相同的观念和品质等;客观因素包括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等。应正确认识小学生非正式群体,积极引导其融入正式群体;有效引导小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核心人物,增强其在班级的影响力;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共同促进非正式群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传统文化在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中的作用进行了细致分析,由此产生了将"情境教学,以氛围烘托教学""创新表达,以学生为主体""家校携手,以课堂为窗口"三大主题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郭余甜 《黑河教育》2014,(10):76-76
正长期以来,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多集中在"体质开发、体能训练"等方面,注重对学生健康体质的塑造与培养。然而,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不断发生变化,再加上现代科学技术的丰富与运用,使得绝大多数少年儿童的感觉神经系统得不到积极训练,出现了麻痹、失调等神经系统问题,"感觉统合失调症"在以小学生为代表的少年儿童群体中最为普遍。一、强化感觉统合训练意识不同于其它文化科目,体育课强调对学生体质、体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