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类比磁场,引入电场电荷间的作用力类似于磁体间的作用力,都是非接触力。回忆初中学过的磁场:磁体的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会产生磁力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电场,电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电场力。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电场和磁场都是客观存在的一种非分子、原子组成的特殊物质形态。  相似文献   

2.
测电笔是用来检测低压输电线路中火线是否带电的电工工具 ,其中主要元件是一支小氖管 .在静电学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发现测电笔还可以用于检测电场的存在 ,估测带电体周围等势面的空间形状 ;判断带电体所带电荷的性质 .一、检测电场的存在场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也是客观存在着的物质 .但场与由分子、原子组成的物质不同 ,具有特殊的物质形态 .正由于这一特性 ,感知场的存在成为一个教学难点 .中学物理中学生接触到的场有三种 ,即重力场、磁场和电场 .相对来说 ,感知前两种场比较容易些 .学生可以直接从生活经验中体验到 ,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场的作用 ,通过弹簧秤可感知到重力场的存在 .对磁场的感知可以通过磁铁周围的小磁针、磁铁对铁制品有吸引力等获得 .而对于电场 ,学生没有可感知的工具和经验 .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是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入手 ,引入电场的概念 .但是 ,由于该实验受天气影响较大 ,尤其是我国江南一带潮湿天气多 ,一般情况下不易做成 .如果当时恰好遇上空气湿度大 ,这个实验往往就动动“嘴巴”,以后又因为忙于后续的教学也不会再补做 .所以 ,即使学生记住了这个概念 ,但由于缺乏真实感知 ,对它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电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是无法看到的,只能间接地感知.  相似文献   

4.
<正>电场是电荷及变化磁场周围空间里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电场这种物质与通常的实物不同,它不是由分子原子所组成,但它是客观存在的,电场具有通常物质所具有的力和能量等客观属性。电场的力的性质表现为: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作用力,这种力称为电场力。电场的能的性质表现为:当电荷在电场中移动时,电场力对电荷做功(这说明电场具有能量)。  相似文献   

5.
<正>一、静电场简述一个相对观察者静止的带电体附近存在的能量场,被称为静电场。在静电场中,电荷和电场都不会变化,只会随着外加电荷而产生力的作用,它是电荷周围空间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物质。库仑定律对其进行了详尽的描述。静电场的主要特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当带电体在电场中移动时,电场力将对带电体做功;另一个方面是处于电场中的导体将会受到电场作用产生静电感应,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乘积成  相似文献   

6.
一、磁感强度 从静电场的研究中我们已经知道,在静止电荷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电场,静止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来传递的.电流间(包话运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也是通过场来传递的,这种场称为.磁场是存在于运动电荷周围空间除电场以外的一种特殊物质,磁场对位于其中的运动电荷有力的作用.因此,运动电荷与运动的电荷之间、电流与电流之间、电流(或运动电荷)与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1教材分析1.1教材地位通过电场物质性的学习,使学生对物质存在的形态从实物物质扩展到新的形态———场物质;电场强度是电场一章的两个核心概念之一(另一个是电势),其引入过程和建立场强概念的比值方法可以迁移于电势、电容、磁感应强度等概念。电场的性质及电场强度不仅是本节的重点概念、关键知识,也是本章乃至整个电磁学的重点基础知识。1.2学情分析电场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以特殊形态存在的特殊物质,与学生传统物质观不同,需用顺应学习方式构建电场概念,电场、电场强度概念很抽象,需用对比、类比、逻辑推理、模型想象、思维实验等方…  相似文献   

8.
周如俊 《吉林教育》2005,(12):18-20
我们知道,物理学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场”的概念,有重力场、电场、磁场,这些“场”都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能量。这种能量是一种位置能,即“势能”,把这种场也称之为“势场”。“场”是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它的奥妙之处在于物质之间无须接触就可以通过“场”的作用、将力和能量传递过去,从而在眼看不见手摸不着的情况下物质实现了相互问的力和能量的传递,打破了“眼见为实”的思维定势。这就是物理学中“势能效应”。同样学校也存在着一种“场势效应”,即由学校的学风、教风和校风、校园文化和环境、学校师生员工的精神面貌和社会舆论氛围等形成的“学校文化环境场效应”,它是学校的一种气势,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校园心理现象,是一种学校精神、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电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特殊物质,它不如力学中的模型那么直观.下面就学习电场时易错的问题举例分析. 1.忽略条件,硬套公式. 例1 两个直径为r的带电球,当它们相距100r时的作用力为F,当它们相距为r时作用力为( ).  相似文献   

10.
电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特殊物质.它不如力学中的模型那么直观.下面就学习电场时易错的问题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11.
电压的概念     
电压在物理学或电学上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教好初二机电课中的有关内容.我们知道,带电粒子(如自由电子)的存在是形成电流的内因,而使之作定向运动的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外因.然而,电压怎样使带电粒子作定向运动?整个过程怎样?为什么是外因?第一,必须认识“电场”这个概念.我们知道在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负电荷(原子的电系统),它们的特征是:同电相斥,异电相吸,表现出有力的作用.实验指出: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互相作用力的大小跟两个点电荷的电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是在两个电荷的连线上.这个规律就是库伦定律.现在的问题是,两个电荷不是碰在一起而是有一定的距离,那么,它们的排斥或吸引的相互作用,是通过什么来实现呢?科学研究已证明:凡是电荷或带电物体的周围必存在一种物质空间对其他电荷或带电物体发生静电力的相互作用.这种物质空间叫电场或静电场.一有电荷,其周围必有电场.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能够发生在没有分子、原子存在的真空,这表明电场是一种特殊形态的不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物  相似文献   

12.
库仑在1785年用扭抨测量电荷间的作用力,发现了作用力的定量规律——库仑定律,奠定了静电学的基础。从此,如何计算带电体间的作用力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最初为处理问题的方便引入了电场的概念,只要求出带电体周围的电场分布(?)(x、y、z),根据(?)=q(?)(x、y、z)可求出电荷在空间某点的受力。随着研究的深化,对电场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电场是客观的存在,它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3.
《物理教学探讨》2 0 0 2年第 3期登载了陈玉青、孙霞二位老师的《并非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文 ,笔者认为文中有三个地方不对 :①将电场设想成看不见的“细绳”、“细棒”。②将小球拉细绳的力和细绳拉天花板的力不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静电场中两个电荷相互作用的库仑力不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类比。③物体间万有引力、电磁力不是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在此提出特与二位教师商榷。电场、磁场、引力场等就象时间、空间这些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物质一样 ,不能看作是物体来处理。原文通过举例说明什么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小球…  相似文献   

14.
矛盾青春     
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它强调了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看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怎样让学生在课外去发展这种独特的经历呢?  相似文献   

15.
在物理教学中贯穿人文精神的教育,是当前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如何理解物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内涵是这一环节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物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内涵体现在:1.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精神。在物理教学中,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组织教材,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如法拉第提出电荷,磁体周围存在着电场、磁场;赫兹用实验法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从而得出“场”是物质的一种表现形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引力与斥力”、“波粒二象形”等是辩证唯物主义中的“对立统一”的物理事实。物质的三态、全…  相似文献   

16.
物理学中的“平衡”是抬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平衡状态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有三种表现形式:(1)静止;(2)匀速直线运动;(3)匀速转动.平衡力是指能使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的力,平衡力可以是两个力也可以是几个力.现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比较如下:一、力的作用对象不同两个彼此平衡的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而两个相互作用力则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一例1如图l物体A静止在水平面B上,物体A受到水平面B的支持力人和重力G。两个力的作用,地面B受到物体A的压力F。F支和民同时作用在物体A上…  相似文献   

17.
高一学生在学习“数列”一章时,往往不能将数列与函数有机紧密结合起来,导致在解决有关数列综合题时,思维受阻,力不从心.然而,近几年高考题中,数列总是与函数息息相关,综合交汇.因此,在本章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让学生感受、体会、理解、掌握——用函数的思想观点认识数列.因为,数列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函数.  相似文献   

18.
电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它有别于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实物,看不见摸不着.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抓住电场的属性,采用一种几何线条对电场进行空间的描述,这就是电场线.  相似文献   

19.
电磁学中的电偏转与磁偏转分别是利用电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施加作用力,从而控制其运动方向的,因磁场和电场对电荷的作用具有不同的特征,使得两种偏转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20.
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受,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丰富的理解力。强烈敏锐的语感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础.培养语感.有利于体现语文课的特点.发挥课文的感染作用.提高学生阅读的理解力。而现在仍有较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存在“分析”多于“感受”的弊端,注重的是思想内容上的“为什么”,追求的是“挖掘要深”、“分析要透”。一首四句的《就义诗》必定要着力分析“为什么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